分享

讲台与舞台——观看元旦晚会有感

 三驾马车1966 2021-12-27

讲台与舞台

——观元旦晚会有感

刘向军

舞台上的孩子们多么可爱呀!他们说,他们唱,他们跳,他们舞,他们笑,幸福和兴奋写在孩子每一张脸上,自豪和喜悦流淌在每一个家长心里。

台上三分钟,台下半月功。舞台上每一个精彩的节目,每一个精彩的瞬间,都有孩子们在舞台下长时间的热情参与,反复排练。这种训练虽然也辛苦,但是与传统课堂上文化课的学习很不相同的是,这种节目排练孩子们无论台下还是台上始终都是自己在参与,因而他们是舞台上的主人,也是舞台下的主人。我们不能想象,假如舞台下的排练始终只是老师在讲解、老师在示范的话,学生怎么可能会在舞台上有精彩的表现。

回到我们传统课堂上的文化课学习上来。我们的课堂从小学到高中,从早到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太多的课堂上是满堂灌式的课堂。老师有太多的时候甚至是全部的时候牢牢地占据着讲台,除了讲解还是讲解还是讲解还是讲解。老师在说,老师在写,老师在表演,学生只需要听或者不听。这里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情绪的活跃,没有操作的行为。在这样的教学情形下,我们却希望学生有出色的口才说得好,希望学生有出色的书写能力写得好,希望学生有高超的解题能力和创造能力,希望学生取得优异的学业成绩,这怎么可能呢?我们的教学并没有让学习真正发生在每一个孩子身上,怎么可能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学得好呢?甚至怎么可能奢望让1/21/31/4的孩子学得好呢?

讲台和舞台当然不尽相同,舞台上更多的是一种肢体语言的训练、表现,讲台上更多的是一种思维语言的训练、表现,但是它们的内在机制是一样的:任何一种能力都需要在参与中才可能生发,都需要在自主训练中才能形成。

我们的讲台应该向我们的舞台学习借鉴更多的教育智慧,想方设法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全身心的投入其中。

2021.12.27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