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

 读原著 2021-12-27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

   先跟大家讲一个跟这一则内容相关的故事。

   武德九年(626年)九月,即位伊始的唐太宗说:“王者视四海如一家,封域之内,皆朕赤子。”贞观元年(627年),又说:“朕以天下为家。”贞观十八年(644年),又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又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对少数民族的大臣也是十分爱惜。如以智勇闻名的阿史那社尔,率突厥部众内属后,被唐太宗封为左骁卫大将军(禁军的高级武官)。后来在平定高昌的战役中立功,唐太宗还赐予宝刀和丝织品,封毕国公。契苾何力 率铁勒部 内属以后,唐太宗任他为左领军将军(武官)。他屡建战功,一次随唐太宗出兵,被敌军刺伤,太宗亲自为他敷药。

   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大大提高了唐朝中央政权的威望。东突厥jué灭亡以后,东北地区的奚、室韦等十几个部和西域的各小国都纷纷要求内属;逃到高昌的突厥人,听说唐朝对归降的突厥人待遇优厚,重又回来归唐。630年三月,四夷君长来到长安,请尊奉唐太宗为各族共同的首领“天可汗”。唐太宗说:“我为大唐天子,还要处理可汗的事吗?”群臣和各族君长都高呼万岁。 

  从此,唐太宗不仅是唐朝的皇帝,还是各民族的“天可汗”。他晚年曾得意地说:“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的确,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是古来的帝王所不可比拟的。

  唐太宗的这种认识和思想,显示了处理民族关系和中外关系的仁和宽厚的胸怀。在这种思想和胸襟指导下,贞观时期推行了十分开明友善的民族关系和中外关系政策。   

  649年,唐太宗逝世,在朝廷作官的和来朝贡的少数民族首领几百人,听到这个消息,都悲恸地放声大哭,有的甚至剪去头发,用刀划破面孔,割去了耳朵,鲜血流了满地。阿史那社尔和契苾何力 闻讯赶来,请求杀身殉葬。松赞干布也上书效忠致哀:“先皇晏驾,天子新立,臣子有不忠的,我将率兵赴难。”这些事例都表明唐太宗民族政策的成功之处。

   太宗皇帝成为了当时天下的共主,万邦来朝,威服四方,远至迩安,这在古今中外都是罕见的,正如唐代史学家、官员吴兢jīng所言:“太宗时政化,良足可观。亘古而来,未之有也。”成语“远至迩安”,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是以远至迩安。”意思是说远方来归附,近民安居乐业。形容政治清明,国家大治。唐太宗是真正做到了一点。大唐之所以光耀万丈,主要就是源于唐太宗的雄才远略,兴大慈悲,拯济含识,平定海内,风教遐被,德泽远洽。孔子有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唐太宗博大怀仁的少数民族政策不正是这一句话最好的注脚吗?

  再说到一个叶公的故事。
   
  沈诸梁即叶公,楚国人,沈氏,名诸梁,字子高,春秋末期楚国军事家、政治家,约生于公元前550年。因其被楚昭王封到古叶邑(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叶邑镇)为尹,故史称叶公。

  楚国左司马沈尹戌阵亡后,楚昭王任命沈尹戌的儿子沈诸梁(字子高)做叶公(今河南叶县南旧城)。叶公在叶地治水开田,颇具治绩。

  公元前524年,楚国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叶公沈诸梁被封为叶邑尹。叶公到了叶地之后,采取养兵息民,发展农业,增强国力的策略,叶公治叶期间,励精图治,兴水利、劝农桑,组织群众修筑了东、西二陂,西陂主要用于拦洪,东陂主要用于蓄水。东西二陂的修建,可以说开创了我国古代小流域治理的先河。蓄水浇田,即使水害得以治理,又使当地数十万亩农田得到灌溉,使叶邑地丰民强。叶公修筑的东西二陂水利工程是我国最早的水利工程之一,比西门豹治邺渠早100多年,比都江堰和郑国渠早200多年,至今坝基及遗迹尚存。
   
  当时,叶公到叶邑上任不久,便了解到该地水患严重,百姓苦不堪言。由于竹简不适合画水利施工图,他只能将自家的墙壁作为图纸,画沟绘渠。又,叶公考虑到龙王是主管行云降雨的灵异神物,便在每个出水口画上龙,并称之为“水龙头”,以求风调雨顺。

  与此同时,前来拜访的客人络绎不绝。有的客人见到墙壁上的水利施工图,不解其意,且又对叶公的地位、声誉暗生嫉妒,他们在出了叶公家的大门后,逢人便说:“人人皆知龙能腾云驾雾,而叶公却画龙不画云,可见他并不真的喜欢龙。”至汉朝时,文人刘向根据此事,在其所编的《新序·杂事》中,写下了“叶公见龙而走”的段子,成为后世“叶公好龙”之说的来源。

   前479年,楚国发生了白公胜叛乱,叶公率叶地之军前来讨伐,入都城北门,率军勤王,打败白公胜,救出君主,重振国风,被楚惠王封为令尹与司马,掌握全国文武大权。

   叶公不迷恋权位,后将令尹一职让给公孙甯,司马一职让给公孙宽,自己退居叶地,安享晚年。

  
  《尚书》有言: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为政之道,正在得民心。叶公是一个仁者,也是一个智者。孔子到楚国时,叶公曾向孔子请教过政事。

  叶公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说:“让近处的人心悦诚服,使远处的人主动来归附。”

最后,我们大家一起再读一遍: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悦,远者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