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学概论(第二版)知识点梳理(7)

 ldjsld 2021-12-28

文学理论

基本概念

1.文学发展动力:关于文学发展的动力这个问题,有时代变化、理念变化、自然节律等说法,以及结构主义的观点。但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发展和繁荣最深刻的根源与最强大的动力,在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人类文学艺术的发展状况与社会的物质生产及以之为基础的社会发展状况,总体上相互一致。

2.文学发展中的平衡与不平衡:文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在于物质生产及以之为基础的社会发展,但要看到其中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突出地表现在,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具有总体上的平衡性和局部的不平衡性。如某些文艺体裁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总是同步的。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总体上的平衡与局部的不平衡两种关系,这是符合历史实际的,带有规律性的文学现象。

3.文学风格:是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作家创作个性,创作个性是作家的气质、人格、人生观、审美趣味、艺术才华、语言敏感等个体素质在艺术表现中形成的独特性。

4.文学流派:是一定时期内有着相近的艺术追求和思想倾向的作家汇聚而成的文学群体。

5.文学思潮:是在情感态度、审美原则、创作思想及社会观念上有着共同倾向的文学思想潮流。

6.浪漫主义思潮:18世纪末兴起于西欧的一种崇尚想象、自然、象征和神话的文学思潮。代表作家有施莱格尔兄弟、海涅、华兹华斯、拜伦、济慈、雨果等。

7.现实主义思潮:19世纪中期兴盛于欧洲的注重客观性、典型性和批判性的文学思潮。代表作家有司汤达、巴尔扎克、福楼拜、狄更斯、托尔斯泰等。

8.现代主义思潮:在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多种文学思潮的统称,包括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和荒诞派等。他们崇尚暗示性、刻画个体心理、揭示生存的荒诞性,具有较强的先锋性。

9.后现代主义思潮: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是现代主义之后的文学思潮,如“新小说”“新新小说”“反小说”“黑色幽默”、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等,有平面化、断裂感、零散态、复制性等特征。

思考题

1.简析劳动、语言、原始思维与文艺发生之间的关系。

(1)劳动是原始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因。这可以从人类为何创造艺术以及怎样创造艺术的历史中去理解。第一,劳动为原始艺术的发生准备了生产主体,为人类创造出从事艺术的生理条件。第二,劳动为原始艺术的发生准备了生产工具。第三,劳动为原始艺术的发生提供了主体需要。第四,劳动为原始艺术创造了形式与内容的早期范型。

(2)语言诞生以后,伴随着劳动实践的日益进步,人的思维更加成熟,语言得到进一步发展,便开始出现文学的语言萌芽。文学萌芽状态的语言同音乐、舞蹈交融在一起,并且文学萌芽状态的语言以口头语言的形式存在。早期文学的语言往往表现为咒语、巫唱、说事、神话、传说等口头形式。

(3)随着语言的发展,特别是文字的出现,文学的语言萌芽出现了,但要形成专门的语言艺术作品,还依赖于自觉的审美意识的成熟。而审美意识的成熟则经历了由非自觉阶段到自觉阶段的演变。非自觉的审美意识阶段,审美意识还具有原始思维所具有的那些特征,这可以从原始神话中较为集中地看到。自觉的审美意识阶段,原始初民逐渐形成了对文学形式的自觉。正是由于在创作手段、审美情感与美感特征三个方面,审美意识逐步从非自觉走向了自觉,并获得一种属于文学审美形式的质的规定性,文学的早期形态诞生了。

2.如何理解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

文学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创造活动,在于物质生产及以之为基础的社会发展,但要看到其中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这突出地表现在,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具有总体上的平衡性和局部的不平衡性。

(1)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在总体上具有平衡性。一定社会的文学是以这个社会的物质生产为基础的,文学的发生、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经济社会条件,并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2)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在局部上又具有不平衡性。这是指文学发展与物质生产发展之间在局部也会出现不一致。体现在,某些文艺体裁只能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兴盛,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成为了过去;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总是同步的,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局部“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有两方面:其一是文学发展在受到物质生产的根本性制约的同时,也会反过来对其产生一定的作用,并体现出一定的独立性。其二,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对于文学发展的推动,要经过一些复杂的中介环节:政治治乱、社会心理、文化变革和各民族文学的相互交流。

总之,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着总体上的“平衡”与局部的“不平衡”两种关系,这是符合历史实际的,是一种带有规律性的文学现象。物质生产或经济生活归根到底在文学发展中起着最终的支配作用,是决定文学发展的最根本因素。

3.如何理解文学发展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文学的历史发展,存在着继承与创新的关系问题。推进文学发展,基础在继承,关键在创新。继承和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生生不息的两个重要轮子。古今中外闻名于世的文学大师创作出的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无一不是善于继承、勇于创新的结果。不善于继承,没有创新的基础;不善于创新,缺乏继承的活力。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往往是最好的继承。离开创新与继承中的任何一方,文学都不可能取得辉煌的成就。

当代中国文学要把发扬传统与开拓创新统一起来。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以来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积极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竖持立足自我、博采众长,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与此同时,还应当致力于在继承基础上的大胆创新,与时俱进,推陈出新。作家要深入社会生活,体验时代精神,按照美的规律大胆创新,为人民提供最好最新的精神食粮。

4.哪些因素决定着文学流派的形成?

文学流派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

(1)相近的题材。

(2)相近的艺术风格和相应的文体。

(3)相近的艺术方法和技巧。

(4)相近的社会身份和社会阶层。

(5)自觉结成的文学社团。

(6)相近的理论主张。

除此之外,文学流派还与时代和民族状况有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