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部强调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单元学习这样设计和实施...

 悠雅书斋 2021-12-28

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那,所谓的核心素养是什么?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图片 

著名学者周国平在《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一文中写道:“忘记了课堂上所学的,剩下的才是教育。”

周国平先生关于教育本质的论述,可当做核心素养的通俗定义。


例如,语文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当我们走出校园,时隔多年早就忘掉了所学的语文知识,如果现在你还能做到妙笔生花,而不是提笔忘词,那就说明你的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到位了。

最终发现核心素养的内核,与教育的本质是一致的。

核心素养就是深植于我们心中的那个东西,它可能是价值观念,可能是思维方式,也可能是眼光格局,是我们认识和改造这个世界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单元学习又是什么?



单元,即学科课程实施的单元。单元学习就是用单元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然后实施学习过程。

它的特点包括:知识结构化,任务情境化,学习实践化。

怎么把知识结构化呢?有多种思路:

(1) 按教科书章节的主要内容,单元主题与章节一致,遵循教材编写逻辑;

(2) 按学科核心素养发展进阶,跨章节内容整合,打通年级甚至学段;

(3) 按学科专题性的任务组织,链接日常,社会,政治生活和科技前沿等学科内项目学习;

(4) 按真实情境下的学习任务,学生调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跨学科,综合实践性。

举一个物理有关的例子。


比如说,想把力学的一些知识点,比如静摩擦力等等设计成一个单元来学习,那怎样设计能够符合单元学习的特征呢?

我们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切入点:拔河。

因为拔河的技巧中,包含了很多物理力学的相关原理,静摩擦力等知识点正好落在了这个例子里面。

将它作为问题情境给学生下达任务:“拔河要想取胜,需要满足哪些条件?请同学们分组开展研究。”这正是任务情境化。

拔河中的许多物理原理,如静摩擦力,力矩,牛顿第三定律等知识点,依靠拔河这个问题情境就组织到了一起,学生在研究拔河问题时,自然就学到了一大堆力学的相关知识,这正是知识结构化。

学生已经分好组了,再提供一些器材及场地,就可以进行实践探究,这正是学习实践化。

以上这三点就是单元学习的特征。

单元学习的设计要素



1

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


在描述学习目标时,要有具体的实现路径,防止“大而空”。

2

引领性的学习主题。


学习主题是单元学习的宗旨和要义,是单元核心学习内容育人价值的凝练。要在学科方法,认识方式,解决问题路径等方面体现出引领性。

3

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任务的进阶顺序,或是顺应真实问题解决路径,或是顺应学生的学科思维发展路径,从知识关联到知识表征,再到知识应用。

4

持续性的学习评价。


教师的评价、学生的互评、自评应该是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中的。


例如,某所学校建立了一个“豆腐工坊”,围绕“做豆腐、卖豆腐”开设了一系列课程。

通过做豆腐,卖豆腐这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实践活动,学生掌握了很多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点,这就是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

单元学习的设计标准



1

要有好的情境素材。


将学习内容和真实生活关联起来,能造成认知冲突,挑战学生的认知角度,针对认知障碍,理清认识思路。

另外还要注意情境有正面、负面之分,建议尽量用正面的,慎用负面的。

2

要有好的驱动任务。


它是有价值的学习任务,是用来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怎么办”的学习任务,是思路性,关系性的任务。

例如刚才“拔河”的例子,任务的两种驱动方式,哪一种方式相对而言更好呢?

A.教师提问:“拔河比赛要想取胜,需要哪些因素?”

B.教师提问:“拔河比赛中是劲儿大的一方会取胜,还是质量大的一方会取胜?”


A提问方式确实显得比较宽泛,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但至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探究的任务拆分为若干小目标,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毕竟有“控制变量法”的实验设计相关能力背景,任务的实施难度不大。

B提问方式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有了较为明确的任务指令,便于操作,但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想法限制死了,有的学生可能会猜老师的想法。

“按常理说,可能是劲儿大的一方会取胜,但老师能这样问问题,说明真正的答案应该是质量大的一方会取胜。好,我选后者!”如果学生都选了后者,那这个任务就丧失了探究的意味,学生的兴趣也就大打折扣。更何况第二种驱动方式本身也有科学性错误,毕竟拔河的制胜因素绝对不是单一因素就能概括的。

3

要有好的学习活动。


例如思考,研讨,探究,概括,分析,解释,预测,设计,评价,建构模型等有利于学生主动深度参与课堂的活动。

4

要有好的教师行为。


例如连续追问,证据反驳,思路外显,教练指导,搭设支架,引导启发,对认识方式评价,模型化。


一群孩子在课堂上做了一块儿手工皂,他们要把产品卖给校长。

去推销时,孩子们只说:“校长,我们觉得你需要这块儿手工皂。”校长则是反问孩子:“为什么我需要?”孩子们答不上来,交易失败。

几天以后,他们又来了,说:“校长,我们观察到你皮肤比较粗糙,这块香皂可以帮你去角质。”这次成交了。

这位校长,不愧是拥有教育智慧的人,刚才他的反问就是一种好的教师行为,因为这个问题引导着学生进一步思考。

单元学习的实施流程



图片 

这幅流程图有两条线索构成,教师、学生各自有独立的任务,又时不时的进行交叉,教师作为设计者,主导者,首先要创设情境,引出项目,并将项目分解为单元的小任务,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此时就要接受任务,这里的交叉项代表的可以是一种双向选择,学生也自由选择任务,教师也可评估某项任务适合的人选。

接下来学生就进行分组的讨论,分析,实践,最终完成任务,展示成果,教师则是在学生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动态监控教学过程,以及组织学生的自评,互评等交流活动。

实施过程中的细节问题



(1) 确定好了单元学习的主题还不够,还要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就像人的姓名,好的姓名带给人美感,而且很方便让人猜出性别,很容易加深印象。

例如,对比下列两组标题:

图片 

显然,右边的这些标题蕴含了更为具体的信息,很容易给学生留下更深的印象。

(2) 要给学生下达清晰明确的任务指令。

任务不明确,学生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就很难投入到任务中,那样设计的再好的课,最终也会流于形式。

只要学生参与进来了,一般而言就不会中途退出。

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适当放手,并给予学生有限的帮助和充足的时间,那么学生的创造力最终一定会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以上就是本次升学e网通教研团队分享的所有内容。希望能给各位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