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大院士呼吁:记住“三五七”原则,一生无栓

 wyk1014 2021-12-29
文章图片1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苏省血液研究所所长阮长耿教授指出:“血栓是全球前三位的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脑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共同发病机制。

动脉血栓——心梗、脑梗的“罪魁祸首”

文章图片2

在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血栓形成大多是在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的基础上发生的。当血管内的粥样斑块破裂,内皮下的胶原纤维与血液中的血小板接触,会随之启动凝血过程,最终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造成组织缺血缺氧性损伤直至坏死。

动脉血栓是各类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核心环节。

文章图片3

日常生活中所听到的心梗、脑梗大多是动脉血栓所导致的,而99%的血栓没有任何征兆,动脉粥样斑块破溃导致的内皮损伤是致命的,具有“扳机”效应,原本内皮细胞的抗血栓功能被损伤,体内脆弱的平衡被打破,凝血反应会不断持续下去,直到最后形成纤维蛋白血栓。

文章图片4

近年来,心梗的发生率在我国连年升高。心肌梗死起病就是在冠状动脉内皮破损的基础上产生血栓,导致冠脉血流急剧减少甚至中断,心肌在血供减少后,会导致心肌缺血性坏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心梗。心梗后对全身系统都会产生影响,最常见的有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以及呼吸系统,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心梗来临前,身体这样“提醒”过你

心梗的典型症状是胸骨正中间或中间偏左的地方出现心绞痛,有濒死、压迫感, 可持续5~15分钟或以上,还有人会有伴随症状如出汗、恶心等。此外, 一些不典型的症状也要警惕:

文章图片5

1.心前区疼痛:如果出现突发性的心前区压榨性疼痛,持续20分钟以上仍然不能缓解,并且伴有大汗淋漓、面色 苍白、呕吐、恶心、濒死感等症状,就要考虑是心梗发作。

2.前胸、左肩、左腋下疼痛:心脏病会导致左臂和左肩疼痛 ,有时也会反射到右臂。疼痛一般为钝痛 ,而不是剧痛,通常仅限于前臂内侧,有可能放射到小指和无名指。尤其是伴有胸闷、气紧时,更要警惕心梗。

3.胸骨后、颈部痛:平时有冠心病史的人,如果出现胸骨后、颈部疼痛,呈阵发性胀闷痛,有明显的胸部紧迫感, 并可牵引或放射至肩臂部等处,应警惕是急性心梗。

4.后背痛:有研究发现,男性急性心梗发作症状很明确,主要是持续胸痛和大汗;女性患者则主要是放射痛、后背痛、恶心呕吐多,胸痛和大汗相对少见。

5.颈部痛、咽喉痛:嗓子疼、咽喉部辛辣感也是心梗的一种非典型表现。咽喉和心脏的神经由同一节段脊神经支配,当心肌缺血、缺氧时,产生的酸性物质及多肽类物质,会刺激神经产生疼痛,并扩散至咽部神经。

6.下颌痛、牙痛:少数情况下,心梗可以表现为牙痛或者下颌痛,但它往往不仅仅有牙痛,多数会伴随其他表现,包括胸痛、肩膀痛、出冷汗、濒死感等。另外,这种牙痛还跟运动相关,人在静止状态时并不痛,一走路、运动就会疼痛,或是疼痛不止。

7.偏头痛:有一种说法是, 偏头痛和心脏异常都是自主神经系统失衡的结果。还有人认为,心梗表现出偏头痛,是由于心梗前血管痉挛期伴发脑血管痉挛所致。

心梗是个生活病,好的习惯很重要

根据《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国专家共识》建议:

文章图片6

1.饮食要低盐、低脂、低糖

2.睡前、晨起后,可以适当喝点水

3.拒绝熬夜、压力过大,不利心血管健康。

4.浓茶、香烟会损伤心血管内皮,造成动脉硬化。

5.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脂的人,尤其不能暴饮暴食。

6.每天最好有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感到疲劳就调整,别强求。

7.要保持开朗的心境。

心梗急救要闯过“三道关”

心梗急救应牢记两个“120”

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把握黄金救治120分钟。

如遇心梗发生,如何自救或者救别人? 记住这三道急救关。

文章图片7

第一道关,也是最关键的一关。 有心肌梗死危险因素的人,一旦出现胸痛等心梗症状,就应立刻停止任何活动,马上舌下含服1片硝酸甘油,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第二道关,是指急救中心迅速出动救护车,将患者快速运往有相关救治能力的医院 ;

第三道关,则是患者来到医院后,急诊科 、心脏科等相关专科医生迅速诊治,争取在发病120分钟内让患者接受再灌注治疗。最后再次提醒,一旦发生心梗要立即拨打120电话,不要自行前往医院就医,记住:时间就是心肌。


脑梗发作前的六个典型信号

1.信号一:眩晕 、视力障碍

由于脑血管堵塞,脑部供血不足,患者很可能出现眩晕或短暂性视力模糊的症状,后者可在 1小时左右恢复。如果本身是高血压患者,近期发生眩晕的症状,次数超过5次,持续几天症状不见改善,很可能是脑部血管疾病造成的,应及时就医 。

2.信号二:频繁打哈欠、嗜睡

如果脑血管堵塞,大脑的供血供氧不足,就容易出现频繁打哈欠的现象。据调查,约有80%脑梗患者在发病前的5~10天可出现频繁打哈欠的情况。因此,当平时休息时间充足,却总想打哈欠,不能简单认为是犯困所致,应及时就医排查。

3.信号三:剧烈头痛

一般以头痛伴头晕为主的症状,多为缺血性脑梗塞的先兆。如 果 头痛忽然加重,或间断性 头痛变为持续性的剧烈头痛,并伴有抽搐、昏迷、嗜睡等症状多为出血性脑梗塞的前兆。 此外 ,即使只是轻微的咳嗽也会引起剧烈的头痛,疼痛发作常常发生在夜晚,夜间可被痛醒,这些情况也可能是脑梗塞的前兆。

4.信号四:身体感觉与运动异常

走路时,单侧感觉肢体无力、发麻,甚至步态异常,走路不稳、摇晃、歪斜,或者手臂无力,手握物无力,这些很可能是由于脑血管堵塞引起的偏瘫症状,如果突然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 医 。

5.信号五:语音与精神状态的变化

中老年人突然出现说话困难、吐字不清、失语,甚至听不懂他人说话的症状;整个人突然变得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或是暴躁多语、心神不 宁,这些症状可能是脑血管堵塞影响到中枢系统的表现,应引起重视警惕。

6.信号六:鼻出血

如 果 短期内经常发生鼻子出血,同时还有眼底出血,尿血等 症状 ,这类患者很可能在半 年内会发生脑血管堵塞,也应及时就医。

及早发现脑梗危险因素—颈动脉狭窄

文章图片9

颈动脉是大脑的主要供血血管,颈动脉血管如果变窄,会导致大脑供血供氧不足,如果完全阻碍了血流通过,即刻会诱发脑卒中,虽然可能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脑细胞很快就会开始死亡。

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即便采用有效的药物治疗控制,2年内脑缺血事件发生率也会高达 26%以上;而 60%以上的脑梗 塞更是由颈动脉狭窄造成,严重的脑梗塞甚至可导致残疾甚至死亡。 当今,颈动脉狭窄已经成了危害人们健康的“头号杀手”。

颈动脉狭窄在早期大多没有什么症状,偶尔可能会有突然出现的头晕头痛、四肢麻木、短暂性失明或视野缺失,或者舌头不听使唤无法讲话和肢体活动不灵活之类的症状。 这些症状大多很快就会消失,大部分在数分钟内即可恢复正常,不容易引起注意,认为是休息不好引起 的。但如果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出现,还是极其危险的,比如,在驾驶中、危险井下作业、高空作业中,一 旦出现思维模糊、短暂性失明等情况,很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若是既往 6 个月内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是一过性黑矇等,一旦出现如上症状,无论是轻微抑或是严重,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应的检查。

出现脑梗怎么办

1.一定要马上打120,在急救医生的帮助下救送患者,而不是家属在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自行处理。可以让患者就地平躺,将头侧向一边。

2.一定要看急诊,别挂门诊。在急诊,梗塞患者通过绿色通道做CT,迅速查明情况,可以快速手术溶栓。

3.所去医院应是具有动脉溶栓医疗条件的急诊医疗机构,还要24小时有出诊医生做动脉溶栓治疗,以保证患者在充裕的时间内得到救治。

静脉血栓——肺栓塞的“源头”

文章图片10

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辰指出:“事实上,静脉血栓是完全可防可控的。”

静脉血栓栓塞在自然人群中的发生率资料很少,美国报告为1/1000,每年约有30万人,其早期病死率在深静脉血栓为3.8%,而在肺栓塞则高达38.9%。

肺栓塞是由于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引发的疾病,简单来说就是,肺的血管(肺动脉 )被血栓堵塞了。临床上时常见到因为久坐不动导致肺栓塞的病人,一般是中老年人居多,近年来年轻人的发病率也开始升高。即使是单纯地久坐也可以得肺栓塞,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则更容易得肺栓塞。

久坐会引起肺栓塞

文章图片11

不论是久坐不动还是长期卧床,腿部都有可能会出现血栓,有时候会出现轻微腿疼甚至是腿麻的症状,但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症状或者症状不明显的,反而肺部会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的情况,这是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肺栓塞的源头。

下肢的静脉血回流到心脏需要小腿肌肉的挤压活动来帮忙。当人长时间久坐不动,小腿肌肉收缩活动明显减少,静脉血流速变慢,就容易形成血栓,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这部分血栓有的会自行溶解消失,有的则会脱落,顺着循环进人右心室,从而堵塞肺动脉,导致肺栓塞。若血栓体积较小,脱落至肺动脉内可以没有任何表现,常被忽略;若长期反复脱落可形成慢性肺动脉栓塞。若血栓较大,短时间内就可能会出现晕厥,甚至有生命危险。

适度运动,预防肺栓塞

预防肺栓塞的方法很简单,不论是健康的年轻人还是患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需要做到的就是避免久坐,尤其是下肢需要多活动。年轻人别太痴迷于游戏、玩牌,长期在办公室工作的上班族要提醒自己时不时站起来活动一下。另外也可以多饮水,不但能稀释血液,也迫使患者因为必须去厕所而避免久坐。

不过,中老年人尤其是已确诊患有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适当运动有利于血液循环, 但是做运动时一定要注意“度”,不要过度做“跺腿运动 ”,避免由于动作过于剧烈导致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引发肺栓塞

对于那些因为手术、骨折或其他疾病而不得不长期卧床的患者,医院可给予预防性抗凝治疗,降低肺栓塞发生的槪率。如果患者不适合应用抗凝药物,也可应用一些物理性预防措施,如医用弹力袜、充气加压泵等,这些预防方法主要适合于住院的患者。不过如果患者身体允许,还是要尽量早下地活动。

记住“三五七”原则,让你一生无栓

“三”是指每天要步行 3000 米以上,且保证 30 分钟,并坚持做到有恒、有度,过分激烈的运动对身体不利。

“五”是指一星期要运动五次以上。

“七”是指运动后心率+年龄=170。例如:50 岁的人,运动后心率达到 120 次。身体极好者可达到 190 次;身体不好者不要超过 150 次,具体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调节。

如果觉得“三五七”原则太难记,那就记住一句话:每天至少快走 30 分钟,直到身体发热、甚至微微发汗,就达到锻炼效果了。

三大院士呼吁:所有人都应具备防栓意识!每天都“动”起来,记住“三五七”原则,一生无栓!简单又好用的方法,一定要发给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我是急诊科陈医生,致力于科普医学知识,如果您对任何疾病有任何疑问,可以在下面留言,我将尽力为您解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