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你的身边热爱阅读的人很少”

 发发执笔 2021-12-30

周六早晨愉快~今天写一篇轻松的文字,然后开开心心去玩耍。

今天这篇文章有2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封邀请函,第二部分是我的阅读经历。

首先是好友邀请函。

自8月以来,公众号的关注人数蹭蹭直涨,有不少小伙伴通过文末名片加到我的微信,也有人在后台问我联系方式。

如果你还没加我微信,点开今天这篇文章后,可以扫一扫下面这个二维码,添加我。

我的名片通常放在两个地方,每一篇文章文末的作者介绍,还有公众号聊天页面菜单栏里也可以找到我的联系方式。

关于这个微信,我想跟你聊聊这些话。

上星期,有位同事跟我聊天,谈及读书的话题。同事说她身边看书的人不多,在朋友圈发读书相关的内容时,要分组展示,免得被人议论。

我以前也是这样的心态,所以很少主动公开和分享。直到今年7月,在一位老师的提点下,我才意识我的输出力弱这个问题。

为了有一个畅所欲言的地方,我新开一个微信号,区别于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人群。这个微信里,我可以大方分享我的文章、读书笔记、复盘日记等。

日常使用的微信,就好像我们无法选择的出身,不得已添加同学、同事。

而另一个微信,就是我自己选择的圈子,这个圈子就是一个我可以自由抒发的天地,同频伙伴的分享,也给我许多能量。

接触线上学习之后,换个圈子,会发现热爱阅读的人特别多,读书会、读书社群,大家都在积极打卡。

现实生活的圈子,可能是极少数。但是在线上学习领域,是绝大多数。

如果你也热爱阅读,但无奈身边无人分享,那可以添加我的微信,与我分享,也监督我。我们一起探索阅读,输出成长。

很荣幸能与你产生链接。

今天我还想分享我的阅读经历,如果能引发你的共鸣,欢迎你留言。

我从小学开始喜欢阅读,喜欢书籍,我能细数从小学时起我热爱书籍的小事。

1、最喜欢开学时期,因为能去书城买书,整个下午沉浸在书架间。虽然最后买下来的只有教辅书,但我会在小说书架前停驻,看看哪位作家又出新书,快速过目。

2、小学时一次偶然的机会,科任老师安排我和其他同学,去图书馆帮她整理图书,作为回报,我们可以借书看。

那时候我可开心了,有时候连课都不去上,躲在图书馆里。借过几本书,有一本诗集,晚上写完作业,就把喜欢的诗歌抄写在本子上。

3、六年级时,我和另一名同学会交换书籍,他借我冒险小虎队,我借他杨红樱和郑渊洁

4、小区有一间小小的图书室,书籍不多,但也非常吸引我。我就是在那里,读了第一本杨红樱的小说,入了这位童话作家的坑。

5、小区时不时有摆书摊卖书的,连续几天。放学回家时路过,我会在摊位上站很久,找一本感兴趣的,站在那里读一点。

大约5年级开始,班上就有很多女生在读封面花花绿绿的言情小说,那些小说近几年好多被改编为电视剧。我却一本没看。

上初中后,我很喜欢的语文老师给我们推荐《呼啸山庄》和《呼兰河传》。我从《呼啸山庄》开始,认识《简爱》、《傲慢与偏见》等小说。

《呼兰河传》也成为我最喜欢的书籍之一。

我也看流行小说,如同学借的《悲伤逆流成河》。在家里偷偷摸摸地看这本书,担心被我妈发现。上学前,就把书藏在一个箱子里。

同一个作家的《小时代》全套看完,都是通过同学之间互相借阅。不得不说,那种相互借书的氛围真的很好。

上了高中,学业紧张,能看书的时间就越来越少了。但我还是会利用课间时间,奔到隔了3个教学楼的图书馆去借几本书,然后伴着上课铃声,气喘吁吁地跑进教室。

那个时候我遇到了很喜欢的《你在天堂里遇见的五个人》。这本治愈系小说,我读了3遍。

当时还读《大象的眼泪》《天蓝色的彼岸》这类小说。同时,我接触悬疑、推理类小说。那会喜欢的推理作家叫哈兰·科本

他的《别无选择》,是我第一次熬夜看完的小说。暑假时,我搭地铁去市图书馆,抱回他的一摞小说。

高考结束后,我窝在家里,把弟弟买的《明朝那些事儿》一套全部看完,酣畅淋漓。

假期在家,也会时不时重温《红楼梦》和《呼啸山庄》,这两本大概是我重读最多次的书了。

上大学之前,还读过安妮宝贝、三毛、亦舒等人的书。

上了大学,军训结束当天训练时,我就往图书馆里钻。学生卡能借书后,我借的第一本书是《安东尼陪你度过漫长岁月》

大学开学前,我听到一句话:图书馆是一座大学的心脏。我很荣幸,能在这颗“心脏”里吸取了4年的养料。

大一期间,我都是有一搭没一搭地看书。逛书架时看到喜欢的就借来看。初期我看了言情小说,比如顾漫、辛夷坞、桐华。辛夷坞和桐华是舍友推荐给我的。

我一直记得,看完《步步惊心》时是一个午后,宿舍只有我一个人,阳台的暖风吹进来,窗帘飘动。虐心的大结局,惹得我直流眼泪。

那次经历让我后来尽量避免伤感的言情小说,我转而投入顾漫的怀抱。

大二时,发觉读言情小说腻了,开始看经典名著。我读了《飘》《巴黎圣母院》,同学们看到我在啃这些书,都觉得不可思议。

其实这些名著里的爱情,可比流行小说的爱情故事精彩多了。

后来喜欢上马尔克斯,读完他的很多本书。在同学推荐下,我关注了魏小河的公众号,在他那里种草许多书。

于是看了《万物停止生长时》《少女哪吒》《说部知乱》《既见君子》《佩德罗·巴拉莫》《树王 棋王 孩子王》等。

之后还是同一位同学,告诉我熊猫读客在招赠书写书评的人,我也报名了。

于是从《巨人的陨落》开始,读完世纪三部曲、认识了作家格雷厄姆·格林,读了他的《恋情的终结》《命运的内核》约翰·欧文《独居的一年》我也特别喜欢。

从大四到上班第一年,是我阅读量的爆发期。那时候我参加出版社的赠书写评活动,免费获得很多纸质书。也写出过多篇书评,分享在豆瓣和公众号。

当时写过的一些读书总结:
2017年,读过一些书
最近新得的几本书,每一本都喜欢
读书就是,读了一本,还有下一本

很遗憾的是,后来因为谈恋爱、工作忙、生孩子,我失去了接赠书写评的活动,阅读量也逐年下降。

一直到今年7月,我重新重视阅读,报名一个读书会,学习读书笔记的写法,共读3本书后,我找到阅读的天赋。

我曾经茫然无从,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细数过往,我才发现阅读就是我最好的天赋。它一直都在,一直陪伴着我。

只不过我没有从一开始就认真记录和统计,现有的阅读史并不完整。

2017年我读余华的《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这是他的一本书评集。书中他说,每一位读者都以自己的阅读史编写自己的文学史。

我细细琢磨:由阅读史编写文学史。

原来啊,我们都是有书的人。这样一想,感觉阅读这件事,一下子温暖了许多。

我的9月计划中,有一项就是在朋友圈输出100天读书笔记,为每一本读过的书留下思想痕迹。

等100天后、一年以后、多年以来,再来翻阅这些读书笔记,它们也会自动编纂成为我的“书”吧。

PS:看历史文章,这个开头令我泪目:

4年前的梦,终于在今朝实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