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完全治愈?临床工作中我们常说的是「完全缓解」,也就是尿蛋白降至0.5g以下、或是转阴,可以允许高倍视野下存在几十个以内的少量尿红细胞。这个水平的蛋白尿和血尿,不再损伤肾功能,叫做完全缓解。而完全治愈,不止是尿蛋白恢复,还包括病理和病因得到恢复。不止是终身不进展到尿毒症,还包括终身不因肾脏而受罪。
 尿蛋白患者的病理,包括基底膜增厚、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增多、足细胞足突融合、肾小球节段性硬化等等,这些属于早期的可逆性病变。更严重的,包括肾小球全球性硬化、纤维性新月体、肾小管间质大面积纤维化等等,是不可逆性病变,往往是迁延不愈、或是发现晚的患者。如果患者是早期病变,即使尿蛋白很高、达到了肾综标准(3.5g以上),病理也可以在医疗干预后得到恢复。3.再说病因免疫炎症怎么来的呢?是免疫复合物导致的,包括IgA免疫复合物(导致IgA肾病)、磷脂酶A2受体免疫复合物(导致膜性肾病)等等。免疫复合物怎么来的?原因不完全明确,所以叫做原发性肾病,也就是原因不明确的肾病。目前研究能够确定的原因,包括先天性的基因遗传,以及后天性的环境污染、营养过剩、感染等等导致的氧化应激,进而引起DNA缺陷以及翻译蛋白质异常,还有免疫细胞过度激活。总之,先天后天都有、内因外因都有,具体的发病链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有重复肾活检试验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尿蛋白缓解后,患者的肾脏病变(病理)和免疫复合物(病因)可出现减少或消失。其实免疫复合物本身不破坏肾脏,但免疫系统采用雷霆手段(补体),欲除之而后快,发起了炎症,牵连了肾脏,才导致各种增生、增厚和尿蛋白漏出。抑制免疫能解除病因吗?不一定。因为免疫复合物还在,一停药又会发生炎症。想要病因消失,却又无所作为,只能指望人体自己可以把免疫复合物清除掉、并且不再生成免疫复合物,能够成功的患者比较少。如今临床上很少说增强免疫力了,而是说调节免疫力。因为增强免疫力的本质,是将紊乱的免疫调节到正常的免疫上来,这样可以避免“正常人可以将免疫力增强到更强大”的误会。中医的扶正,即调节(增强)免疫力。扶正这个宏观概念不好理解,具体从微观上来说,是减轻氧化应激、减少异常的蛋白质生成,从而减少免疫复合物;同时,帮助人体的系膜细胞清除免疫复合物(系膜细胞本身的清除速度不理想)。经过釜底抽薪之后,更可能达成消除免疫复合物、肾脏病理损伤得到修复,完成彻底治愈的目标。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抑制免疫、还是增强免疫,完全治愈的最后一步,还是要靠肾脏自己来完成自我修复。区别在于,为肾脏提供的修复条件是优是劣。 5.免疫抑制剂有缺陷,不代表西医不行实际上,但凡是优秀的中医,即便他只会用中药治疗,他也会更加看重西医的诊断。在诊断上,中医有望闻问切;而西医不仅有视触叩听,还有实验室检查和病理检查,胜过中医一筹。当然,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医者眼里,不会区别中医和西医。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都可以为病患解除病痛,殊途同归。医者如果过于强调功利派别、以自我为中心,容易陷入中医与西医对抗的泥潭。一般情况下,尿蛋白、血肌酐、血压、潜血等指标以及水肿、低蛋白血症等病症恢复,停药后保持2-5年不复发,大多可以终身不再用药。 7.是治愈,还是自愈?无论是临床治愈,还是完全治愈,都是在药物干预下、肾脏自我修复的过程,区别只是恢复程度不同。有人认为,临床治愈(尿蛋白缓解)是靠药物“治”出来的,完全治愈是肾脏“自愈”的、功劳不在药物,所以只有临床治愈、没有完全治愈——这个说法自相矛盾。若存在肾脏自我修复则为自愈,岂不是临床治愈也是自愈的?药物干预下的肾脏自我修复,可以定义为治愈,也可以定义为自愈,但不可以双标。8.蛋白尿都能完全治愈吗?9.哪些肾病不能完全治愈?上文提到,肾小球全球性硬化、纤维性新月体、肾小管间质大面积纤维化等等,是不可逆性病变。尤其是大面积纤维化的患者,基本都已经出现了肌酐升高、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不可能再完全治愈,应以改善肾功能、避免尿毒症为目标。 扶正包括两方面,主要是健脾补肾,一些患者还需要活血。对于肾功能正常的蛋白尿患者,主要是健脾补肾,可用黄芪、党参、山药、茯苓、白术、金樱子、芡实等,以清除氧自由基、缓解免疫炎症和尿蛋白,为肾脏修复创造条件。11.难以完全治愈怎么办?如果瘀血症状较重,要完全治愈则较难一些,活血也纳入扶正范畴,且贯穿肾病治疗始终。活血可灵活加入丹参、赤芍、川芎、三棱、莪术等。如果患者病情多年迁延不愈,肾脏损伤可能较重。除健脾补肾外,往往还需要清热利湿、兼顾肺卫,促使临床缓解。如果肾功能已经发展到中晚期,还需要降逆排毒,减缓硬化和纤维化的进展。这部分患者,已经不可能完全治愈。若不能完全治愈,则应降低期待,以保护肾功能、避免尿毒症为目标。一辈子不进展到尿毒症,也是一种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