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压力管理:事中判断三状态,健康讲道理,不健康讲心理,异常止语

 王明鹏 2022-01-01

面对要发生还未发生的事情,压力表现常常是焦虑,区分为正常和不正常,应对方式都是直面,具体对策是沟通三原则,接纳情绪、思考预案、自主行动,特点是有预案、想到最差。

如果训练事前压力管理,个人认为可以缓解80%生活压力,毕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提前预案在心,就会有控制感。

生活工作中的事儿就那点,比如孩子教育,父母养老,自己职称职务,做自我喜欢的事儿,人际关系互动觉察,日常时常多提前想想,坚持训练,就会超越80%的人。

还有一些事情是身处其间才知道,或者直接进入某个场景,比如关系对立,讨论问题,遇到难题,咨询困惑,这时候属于事中判断压力管理的应对。

用表达诉求和想法的不同方式,判断三种心理状态,然后应对,即心理健康讲道理,心理不健康讲心理,心理不正常顺着说或者不说。

因为事情发生,意味着心理状态随之变化,好比晴空万里时愉快情绪,暴风骤雨消极情绪,这时候随心态起舞才恰当,该打伞时候不打伞就会淋成落汤鸡。

举例子。

下班回家看到孩子还在玩游戏,如果压住火气用言语表达诉求,“放学这么久了还没有写作业,我很生气,希望先完成作业再放松,可否先去写作业呢”,这是心理健康状态。如果一看没写作业玩游戏,开始指责唠叨,用情绪方式表达诉求,这是心理不健康,用让自己难受方式表达。极端者,一看玩游戏就打骂,这是心理不正常,用让别人难受方式表达诉求。

假如自己觉察到不同心态,尝试着把不正常变成不健康,带着情绪说“怎么一直玩游戏”,不健康状态再变成健康,言语说诉求 “可否写作业去”。

假如孩子有不同方式,玩游戏上瘾固执说明心理不正常,考虑顺着来或者暂时止语,带着情绪说自己再玩会心理不健康,考虑示弱提问“作业怎么办”,提醒后赶紧去写作业心理健康。

最难的是判断心理不正常,还能够止语不说,或者顺着来。没办法,关系先于并大于教育,潜意识情感认同是第一位,意识层面的教育唠叨没有用处,慢即是快,这就是心理。

孩子小学五年级时候,被妈妈带着去世博园,小孩子好动一不留神就乱跑,人山人海,如何办?妈妈想出好办法,示弱应对,告诉孩子自己不认路,也看不懂地图,不知道去哪个场馆,需要孩子领着自己,不迷路,才不会走丢,要是把妈妈领丢就麻烦了,结果孩子立马变成小导游,看展馆地图,选择去哪个展馆,负责吃喝,赋予自主权也就有了责任感。

咨询案例,家长着急问如何让小孩子有学习兴趣,老师都说孩子太懒了。问如果孩子写错题3+8=13,如何处理?不是马虎不是笨不是指责,说明缺少练习,这是可操作方式,前提家长要有耐心,陪伴孩子,自主选择难点,每天只提高一点,及时反馈成就感,给出目标激励,试试如何。

事中判断心理状态,合理应对,就是察言观色会意,按照对方心态应对,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量体裁衣,特点就是觉察真实意图,说出想法,在意识深处进行压力管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