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会处理情绪,是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主因

 青少年心理分析 2022-11-10 发布于广东

       青少年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是什么?一定非情绪问题莫属。无论是焦虑、抑郁,还是情绪暴躁、压力,都与情绪相关。

       不会处理情绪,甚至根本不清楚自己当下处于什么情绪状态,是青少年面临的最大困扰之一。

      我们熟知的,也是家长最担忧,最不安的情绪宣泄方式——自伤。

      我问过很多孩子,什么原因要划伤自己?得到的大部分答案都是:痛了,血流出来了,心里就舒服一些。

       我接着问:“还有其他能让自己放松一些,舒服一些的方式,孩子往往会思考良久,接着回答:“好像没有。”

      青少年正处于发育期,身体的迅速发育会带来激素的不稳定,这也是他们常常情绪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

      说是“暴风骤雨”的青春期,绝不夸张。因此,帮助他们学会表达情绪,处于情绪,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此之前,需要先了解一下,青少年都有哪些不能根本解决问题的情绪处理方式。

      PS:因为篇幅原因,这个主题分两期写,下期再写青少年情绪的处理方法以及家长的应对。

01

压抑

      我常会接到一类,莫名出现情绪崩溃的青少年孩子:坐在教室里,突然开始流泪。

      而且一发不可收拾,眼泪甚至持续半小时止不住地往下掉,像是决堤的闸,拼命告诉自己忍住,忍住,却完全无济于事。

      这当然会吓坏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好好的,怎么突然就哭起来?谁得罪你了吗?考试考差了吗?

       孩子只是流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还有平时聪明、乖巧,一直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的孩子。

      某一天因为上学迟到,老师像惯常教育其他同学一样批评了一句:“这么晚来,还不如不来。”她便用脚狠狠地踢了教室门,转身跑出了教室。

       这些孩子平常看起来与其他同龄孩子完全无异,上学、放学,该做什么做什么。

       甚至他们自己也会对自己的情绪莫名其妙:“我怎么会这样呢?”“最近真的没发生什么事情,都跟之前差不多。”“我现在有点害怕自己的情绪,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爆发。”

       这样的时候,我常会跟他们打个比方:

      往两个杯子里装水,一个杯子底下有个小洞,上面一直装,下面会缓缓地漏出去;

       一个是质量非常好的,滴水不漏的杯子,上面也一直装。

       这个滴水不漏的杯子,总有一天会因为水装不下了,满溢出来,而且哗啦啦地一发不可收拾地往外溢。

      他们的负面情绪,就像装在一个密不透风的杯子里,不断增加,不断增加,终于有一天,不堪重负,倾泻出来

      而最终导致情绪爆发的,可能就是那小小的一滴水。

      你若是问这类孩子,心情不好怎么办?他们会很困惑地望着我:“什么怎么办?憋着呗。”

      他们还真就是这么处理的,憋着,让时间处理一切,等憋习惯了,似乎也不觉得难受了,每天的日子还是照常过。

      甚至他们自己,并不觉得自己在“负重前行”,自己也以为那些负面情绪消失了,与自己无关了。

      直到某一天,它们倾泻而出,把这些孩子打了个措手不及,他们自己都懵了。

02

转移注意力

      若是问,家长们最头痛,也最不能接受孩子的什么行为?一半以上的家长绝对会选择:玩手机,玩游戏。

      状态越不好的孩子越玩,很多休学在家的孩子,几乎完全过上了与手机、与游戏为伴的生活。

      我曾接过一个在家玩了两年游戏,几乎闭门不出的孩子,父母天天盯着他的游戏,说他不思进取,说他自甘堕落,将来肯定要啃老。

      他一句话不答。说得他烦了,干脆除了吃饭,完全不出房门,恨不能跟手机长在一起。

      后来,家人才知道,当时他的抑郁已经很严重了,每天除了打游戏消磨时间,让自己不要沉浸在痛苦之中之外,找不到其他方法能让自己好受一点。

       时间长了,各类游戏也都打了个遍,没了吸引力,他就挂着游戏,看别人打,这样也能心里舒服一点。

       他说:“那两年,如果没有游戏,我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撑过来。”

       我还是要澄清,自己并没有为游戏开脱,认为青少年玩游戏很正当,应该提倡。绝对不是。

      我只是想说,玩游戏、玩手机只是一个表象,背后是为了转移注意力,让自己不用面对难受的情绪。

      手机和游戏最大的吸引力在于什么?在于能消磨时间,在注意力长时间保持在电子产品提供的纷繁的虚拟世界里。

       于是,现实世界中的烦恼、悲伤、挫败、无奈,都能够名正言顺地视而不见,像鸵鸟把头埋进沙子里,假装自己情绪平稳、一切正常。

      很多孩子无论是焦虑,还是抑郁,都会选择躲在房间玩手机、玩游戏的方式,不诉说,也不处理情绪。

      可惜的是,情绪不可能一直跟你玩“躲猫猫”的游戏,它厌倦了躲躲藏藏,总会找机会光明正大地走到阳光下,让你不得不正视它。

      这也是很多孩子坚持:拿我手机,就是要我的命的原因,没了手机这个挡箭牌,要与负面情绪正面交锋,光是想想,就会让他们不寒而栗。

       他们根本不知道应该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

03

逃避

       不管有什么事情,睡一觉就好了。

       这类处理情绪的人,我们往往会认为是一种性格豁达的体现。

       只要不开心,便睡觉,天大的事情,睡一觉起来都忘记了,过去了。

      青少年中,也有这类非常“嗜睡”的孩子,只要不开心就睡觉,睡得那叫一个昏天暗地,上课能睡,在家能睡,坐着能睡,躺着也能睡。简直是睡神上身。

       有的孩子甚至一天睡十五六个小时,还是哈欠连天。

       无论外面发生天大的事,无论父母因为他上学的问题多么焦头烂额,为他的前途忧心如焚,他都可以安然入睡。

      我时常觉得奇怪:“真的睡得着吗?”他们对这个问法更觉奇怪:“怎么可能睡不着,我只要想睡,随时随地能睡着。”

      他们的身体好像启动了冬眠机制,只要一声令下,便能全身休眠。

      只要睡着了,就不会难受,就不会焦虑,也就不用思考怎么解决问题。因此,这类孩子表面看起来都是对什么都没所谓的,大大咧咧,没心没肺,实际内心焦虑得不行。

       为了不让自己焦虑,他们选择睡觉。

       他们说:“想到未来和前途,就会觉得活不下去。睡觉会觉得很踏实。”

      只是,总不可能一直睡觉,总是有要面对现实,要处理情绪的一天的。

04

跟情绪讲道理

      跟情绪讲道理,是使用频率非常高,应用人群非常广的一种方式,甚至在某种角度上说,算是被相对提倡的情绪处理方式。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业术语,叫作“理智化”。用理智的,讲道理的方式来处理一切问题,包括情绪。

      著名的各类鸡汤:“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干嘛不开心地过呢?”

      “干嘛要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想开一点。”

      “我不能生气,生气也对解决问题没有帮助,还浪费时间。”

       “有那个功夫去伤心,我早就又做了一套习题了。”

      通过反复给自己“洗脑”式的讲道理,成功将自己的情绪掩盖过去,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应该要做的事情当中

      这在男性当中尤为常见,迫于“男儿有泪不轻弹”的压力,在社会价值观里,男性过多流露情绪,会被视为“娘”、“不成熟”的体现,因此,时刻告诫自己保持理智,成了男性成长的必修课。

       这就有了很多孩子讲着非常悲伤的遭遇,却完全没有情绪流露,就像是在讲别人的故事一般,冷静理智得天衣无缝。他对全部人都表示理解,说大家都有苦衷,都是不得已。

       然而,隐隐中,能够明确地感受到,这些事情在他的内心中没有翻篇,还在持续地影响着他(她)。

       情绪没有机会表达,甚至完全不被情绪的当事人允许出现,只要它一冒头,主人立即用理智的大旗将它打下去:“安静点,不要捣乱,你出来也对事情没有帮助。”

      它只能灰溜溜地低着头躲回去。像个见不得人的怪物。

      就如我们前文说的,情绪可不是个那么容易对付的“呆子”,它会想尽办法证明自己的存在,只要一有机会,就会蹦一蹦、跳一跳,让你摸不着头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但又说不出个所以然。”

      理智化的方式,其实是对情绪的另一种压抑,只是他看起来更合理,更冠冕堂皇,让我们忽略了它的负面影响。

05

身体知道答案

      很多厌学的孩子,最开始的表现都是莫名的肚子疼、肠胃不舒服,看消化科,治疗肠胃。

      反复看病,反复吃药,却就是不见好转,还是难受。最后没办法,才考虑是心理的问题。

      其实哪里是肠胃的问题,分明就是压力过大,过度焦虑,引起的肠胃反应。

      肠胃属于外周神经,是情绪波动感受最敏感的器官,一心情不好,便吃不下饭,就是最好的佐证。

       我见过有孩子一到考试就发烧,是真的发高烧,而且生病的时机挑得非常好。我问他:“你害怕考试吗?担心自己考不好吗?”

       得到的回答大部分是:“不害怕呀,我考试不紧张,很淡定的。”我点点头,心想着:或许是你的身体帮你紧张了,所以你的心感受不到紧张。

       很多孩子不了解自身情绪,往往是身体都有明显的“压力反应”了,还坚持自己没有压力,挺正常的。

       我常跟他们开玩笑:“你们的身体心疼你,向你呼救,让你注意到自己承受的压力,提醒你要对自己好一点。”

      身体总是敏感而诚实的,我们可以用意识层面的方式在大脑中左右情绪,却无法左右情绪影响神经系统,在身体上表现出症状。

写在后面的话:

        以上所陈述的几种情绪,不一定都是错误的,不能有的,例如逃避情绪,转移一下注意力,我们每个人也经常会用。

      偶尔的,我们面对无力改变的现实,也跟自己讲讲道理,让自己想开点。

       根本问题在于他们处理情绪方法的单一性、刻板性。也就是说,自伤的孩子一直只要伤害自己的方式来处理情绪;   

        压抑情绪的孩子一直一有情绪就憋着;

       用理智化方式处理情绪的孩子,一感觉到自己的有情绪便跟自己讲道理,让自己保持冷静。

      如此,情绪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产生了各类心理问题。

      下期,我们分享情绪处理方式,供参考借鉴。

儿童青少年心理分析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