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层党校工作手记28:以“比”促教师提升教学质量

 王肖杰 2022-01-01

总体而言,教师这个群体属于知识分子,他们清高、进取、有正气,与之相对应的另一面是爱面子,高看自己、低看别人,所以有“文人相轻”的说法,时间久了会形成不团结因素。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其需要很强的自制力,而事实上每个人都容易懈怠。教师的正气、坦荡,决定其在看到客观事实之后能够心服口服。根据这些特点,可以用“比”的方式,以适当力度,提高教师的讲课质量。

具体而言,就是以“课堂风采展”为主题,开展“一人一课”的展示活动。每人拿出最拿手的一堂课,用50分钟的时间讲出来,与精品课竞赛的时间一致,全校教职工特别是班子成员一起听。如是而已。

为什么说要以适当的力度?因为这是展示活动成功的关键,有以下要点:

1. 不评比。展示不是竞赛。竞赛要评出一二三等奖,展示不用。因为每个人都要在台上对着自己的领导、同事讲课,对老师而言,这完全不同于课堂讲授,压力已经很大,没有必要再增加压力,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如一些老教授可能不愿意参加,因为评不好会丢面子,一旦有逆反情绪,总体效果就要打折扣了。

2. 少点评。展示不是集体备课,也不是试讲,没必要做细致点评。除了一把手在方向上做点评、鼓励之外,其他人员不要现场点评。但每个听课人手里都有《听课感受表》,有想说的可以写下来,之后教务处集中收集、反馈给授课者本人。

3. 时间因素。一般地市党校专职教师30个左右,搞一次展示活动,大概需要4个整天。最后应该拿出一个半天进行总结。

4. 领导因素。如果一把手不重视这个活动,基本搞不起来,至少也会大打折扣。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教师风采就是展示给一把手看的,一把手的在与不在,对教师的压力是不一样的,如果一把手有事不能参加,展示活动甚至可以停一停。

5. 鲶鱼效应。除了专职教师,其他行政人员有些人讲课也很好,可以引入进来,形成鲶鱼效应。不仅可以激发教师,而且有助于弥合教师与行政人员之间的矛盾。平时教师认为行政人员只是干点事务性工作,教学、科研工作干不了,而行政人员如果能讲课,而且讲的比部分教师还要好,可以促进校园和谐。

6. 录像。信息部全程录像,并把每位教师的录像刻成光盘,设计精美封面,赠送给教师本人,教师可以回放,自己找毛病。这一步不用提要求,教师本人肯定会做。另外刻制一套存档,放在校史馆、展览室里,也是党校形象的很好展示。

7. 对青年教师加压。展示活动结束之后,青年教师要进一步修改课程,然后全体拉到省委党校或中央党校,住在那里再搞一两天,邀请校内专家点评,一人被点评,全体受教育。

8. 每年一次,持之以恒。每年课程不重复,这对老师是一个挑战,每年都在“重复过去的故事”的教师压力更大,课程更新率也会随之提升。教师水平提升绝非一日之功,三年有小成、五年大变样就很不错了,不要急功近利,更不要完美主义。螺丝要一道一道扣紧,拧大劲儿了,容易秃丝。

 对此您有何高见?欢迎留言指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