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基层党校工作手记55:​什么样的人适合在党校工作?

 王肖杰 2022-01-01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对基层党校来说,不管是鱼跃还是鸟飞,先要看看海有多阔、天有多高。

每一所党校都希望自己的工作走在前面,而党校属于智慧产业,工作好不好主要靠人,好的机制有可能提升人的积极性,但党校工作光有积极性是不够的,还需要专业技术能力。所以基层党校对人才的渴望更加强烈,省级党校一般非博士不要,而地市级党校,除了发达地区的中心区党校外,博士很少。发布招考信息要求硕士以上,但报名的博士几乎没有,本校教师考上博士之后,基本也不会留在本校很长时间,很快就会另谋高就。

所以全国党校的教师学历格局,基本上是省级以上博士学位,地市级硕士学位,县级本科学位,随着就业难度的加大和高学历人才的增加,基层党校教师也许学历会提升一点,但也不会有很大改变。

地市级组织人事部门一般会针对“双一流”大学开展定向招聘,如每年招收100名左右这一类高校的优秀大学生。我担任过这类考试的考官,就我的观察,特别优秀的人才不多。

这也很容易理解:如果你的孩子是“双一流”大学毕业生,特别优秀,你愿意让他到地市级某事业单位工作吗?第一选择往往是大企业,比如华为西安研究所,研究人员数万名,收入非常高,待遇非常好,几乎全是高学历的年轻人。如果希望稳定,想进入公务员队伍,那么国考、省考也是首选,中国的政治体制谁都知道,越往上各种条件越好,个人成长前景越好。到地市级来应考,一般是中游以下的学生,或者是恋家的学生。

对地级党校而言,是不是高学历就好呢?其实也未必。人,放在适当的位置上就是人才,放错了位置就是垃圾。上世纪80年代末,有一位大学生分到了县级,给县长写信,开头是“县长先生”,结果成为街头巷议的笑柄。现在地市级引进的博士,很多仍然是大家的笑柄,其专业性难以得到发挥,人格缺点却因为高学历被放大。

基层不管哪个部门人才都很缺。有时党校来了个年轻人,方方面面都比较好,往往会被市委办、组织部、纪委等部门看上,年轻人大多也愿意去,因为这些部门在一般人看来会比党校“好”;而这些部门来调人,党校也往往难以拒绝,所以优秀的年轻人才党校往往留不住。

那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基层党校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标准画个像

1. 本科以上学历。教师需要研究生学历。高学历不一定学到了更多的东西,却是一个筛选器,能把聪明人选出来。党校毕竟是学校,对聪明度的要求高于其他单位。

2. 家庭稳定或者是本地人,父母都在本地;或者已经结婚生子,如果想生二胎,二胎已经生产,特别是女老师。40岁以下的女老师往往精力在家庭,除非事业心特别强,往往不能指望她们担当重任。这也很容易理解,换成你我也会如此。

3. 对学问有追求有人喜欢钱,有人喜欢权,有人喜欢学问。党校更适合好学习、爱钻研的人,因为知识工作者不能靠逼迫来增加“产量”。作为辅助部门的行政人员,因为喜欢学问,能够更好地理解教师,服务教学科研,有利于减少行政人员与教师的矛盾。

4. 有多岗位的工作经历年龄大约30~40岁,个别40岁以上也可以。年轻人没有工作经历,往往好高骛远,看不到党校的好处,因而可能不安心工作。教师没有工作经历教学科研肯定不行。

5. 有明显的缺点或者懒惰一点,或者脾气大一点,或者看问题片面一点,或者胆小怕事一点,或者事业心差一点,或者爱斤斤计较,或者喜欢嘀咕别人,或者工作粗粗拉拉,或者爱贪小便宜,或者抗压能力不行,或者有拖延症,或者热情高、能力差,或者能力高、热情差,或者头脑反应慢一点,或者认为老子天下第一,或者只顾自己、不顾别人,或者闲云野鹤、吊儿郎当,或者躲进小楼成一统,或者天天盯着挑别人的毛病……多深的水养多大的鱼,有脾气必有活计,此处宽容不是美德,而是必须。

    真正能出点成绩的,主要是40岁到50岁的人,但这个年龄段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也不小,所以对这部分人应该格外重视,关心爱护。年轻人是祖国的未来,但不一定是本校的未来,出于为国家输送人才的考虑,也是为年轻人本人的成长着想,也应该多为他们提供成长机会,多批评指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