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注意到自己不仅可以从外在看到事物,即物理层面上的视觉,也可以从内在看到事物,通过心意的眼睛或是想象力来看见事物的心意图像。 你可以听到物理世界中发生的声音,比如鸟叫声,这是外在的听。你也可以在内在中听到声音,这基本上就是你的内在对话、心意的声音或是心意对鸟叫声的记录。 举个例子,如果你听到脑海里有一个调子,是一首你很喜欢的歌,这就是内在的听。 最后一个区别是内在的感受和外在的感受。去分辨身体的感受与情绪的感受,这可能有点困难或是反直觉。你可以感受到身体上的各种感受,你也可以感受到情绪的感受,情绪的感受是作为出现在心意里的念头,以及出现在身体里的情绪(比如愤怒、悲伤、平和或喜悦)而表达出来的。基本上,情绪的感受要么是一种收缩感(痛苦),要么就是一种扩张感(愉悦)。 这里我们所称作的「内在感受」,可能并不是你所认为的那样。我们所说的「外在感受」是指体内的所有感受,发生在你身体里的感受,比如你的心跳或是皮肤某处的瘙痒感。我们把所有发生在身体层面的感受称为「外在感受」。 而我们所说的「内在感受」是指情绪。如果你的身体里有焦虑的情绪,这与双脚上的压力、背痛或痒感还是比较好区分的,后者不是情绪上的感受。 情绪二字,我指的是一种收缩感,比如害怕、愤怒、悲伤、嫉妒、孤单、抑郁、沮丧,也包含有正面的扩张情绪,比如高兴、激动等等。当你有这些情绪时,我们将之称为「内在感受」。 出于练习临在的目的,我们制定出这些主观的区别,构建出这个体系,以便帮助我们的心意去更清楚地知道当下发生在我们的外在现实和内在现实中的状况。 你可能也已开始发现,随着你在练习「看—听—感受」这三方面的整个循环,自己的心意也会变得越来越“同步”了,因为你在强迫心意去专注于这些特定的感觉上。你在强迫自己去保持对直接体验中的感官输入的觉知,不带有你的评判,而这与大多数人度过生活的常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 通常,我们都是四处奔波地经营生活,不停地在评判和思考。大多人数习惯性地忽略着摆在他们面前的事物。你可能也已注意到自己的知觉在扩张,你变得越来越与当下此刻相“同步”,越来越觉知到真正在你面前的事物。这一特定的临在练习被设计出来,旨在帮助你越来越觉知到生命的真相,而这真相是通过当下此刻这个“入口”所揭示出来的。 当你有意图地将注意力带到当下此刻,且不带任何评判,此时所升起的知觉便是临在。临在是你「绝对的自我」,是你永恒不变的存在。 这看起来可能很简单、很基础也很天真。你可能会疑惑:“这也太一目了然了啊,你还告诉我说,如果这样练习足够长的一段时间,我就会获得积极的个人成长。” 是的!你会的!随着你越来越多地练习临在,通过「看—听—感受」 来觉知到你的内在环境与外在环境,这便会制造出滚雪球般的效应,这样你将会变得越来越擅长。之后,你也会体验到知觉上的非凡的转变。 现在让我们来练习一下内在通道吧。 内在的看 See in 先从「内在的看」开始:通过你的心意之眼去想象一根香蕉,在心意里保持这个香蕉的画面。现在,我们将对此做个循环练习。 你注意到这个画面,贴上“看”这个标签,然后用五到七秒钟去保持对这个心意画面的觉知。要是你无法在心意中看到一个完美的香蕉画面,也不用担心,没有人做得到。这个画面会是有点模糊朦胧的。无论你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只需要尽你最大努力去做这个练习。 内在的听 Hear in 现在我们通过「内在的听」来练习这个循环步骤。请你通过内在的声音对自己说一个简单的句子。比如,你的句子可以是,“我必须得去逛街了。” 这就是你的句子,“我必须得去逛街了。” 接下来在做这个循环练习时,你在脑海里重复这个句子几次。你用心意的声音对自己说,“我必须得去逛街了。”去注意到这个内在的声音,贴上“听”的标签,因为你正在听着这个声音,然后用五秒钟到七秒钟保持对这个心意声音的觉知。 内在的感受 Feel in 最后,我们来一起练习「内在的感受」。「内在的感受」可能有点棘手,因为我们在这里谈的是情绪。如果你正在坐着听我说或是正在读着这些文字,那你可能感觉很放松,身体里没有很多情绪冒出来,不过多少还是会有某种情绪基线存在的,即使你现在处于很放松的状态。你可以把这种情绪状态贴上“无聊、怀疑、迷惑、放松、平和的或是满怀希望等等”的标签。 接下来请你往内审视你的身体,看是否有任何情绪,比如恐惧、愤怒、开心、悲伤、喜悦、高兴、放松等等。你去寻找(体会)任何存在的情绪,只是去注意到它,贴上标签,贴上“感受”这一标签,因为你正在感受着它,然后用五到七秒钟保持对这感受的觉知。 这基本上就是整个系统:临在,且有觉知地给你的感官体验贴上标签。 文字内容来自Satyadeva老师的讲课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