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汁玉泉丸加减治糖尿病

 任我游129 2022-01-02

​大生地黄四钱,生甘草八分,川贝母二钱,粉丹皮一钱五分,川石斛三钱,天花粉三钱,肥知母一钱五分,生白芍二钱,大麦冬三钱,炙乌梅四分,活芦根(去节)一尺,青皮甘蔗(劈开人煎)三两。(《丁甘仁医案》)【诠解】丁氏此方有五汁玉泉丸之意。《东医宝鉴·杂病篇》所载五汁玉泉丸:黄连、干葛、天花粉、知母、麦冬(去心)、人参、五味子、生地黄汁、莲肉、乌梅肉、当归、甘草各等份,加入乳汁、牛乳汁、甘蔗汁、梨汁、藕汁五汁。主治上消证,病机为肺热阴津亏,气阴两伤。

此处生地黄滋补肾阴,《景岳全书·三消干渴》云:凡治消之法,最当先辨虚实,若查其脉证,果为实火导致耗津液者,但去其火则津液自生,而消渴自止。若真水不足,则悉属阴虚,无论上、中、下,急宜治肾,必使阴气渐充,精血渐复,则病必自愈。若但知清火,则阴无以生,二日间精败,益以困矣。故治消渴,方中必有滋补肾阴之品,以充盈肾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丁氏认为通常上消在肺,肺气焦满,水源告竭,咽燥烦渴,饮水不休,肺火炽盛,阴液消亡,宜大剂清润之中佐以化痰之品,盖火盛则痰燥,其消烁之力,痰为之助也。

方中石斛、天花粉、知母、麦冬养阴生津清热;贝母不仅清热润肺,且能化痰止咳。

痰去则孤火无援。这体现丁甘仁治上消注重生津化痰之法。白芍养阴敛肝;乌梅,味酸涩性平,亦治虚热消渴;此二者合甘草则酸甘化阴。芦根清热生津利尿,用于热病烦渴;且能辅助清肺热而祛痰排脓、清胃热而生津止呕。甘蔗被古代医家列为补益之品,味甘性寒,归肺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滋阴润燥之功效,丁氏常用之治疗中消之胃热。

消渴病是一种病及多个脏腑的疾病,久则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且阴虚内热,耗伤津液,亦使血行不畅而致血脉瘀滞。故消渴病日久入络,血脉瘀滞。

方中加入丹皮,其性寒味苦辛,功擅清热凉血行瘀,防止血脉瘀阻,此处兼可清透阴分伏热,如《本草纲目》所载治血中伏火,除烦热。数药共奏壮水之效。

丁甘仁曰:治消渴,总以养阴润燥、凉血清火为主,探其虚实,平和阴阳,斯为得法也。丁氏治疗消渴病,以《伤寒论》《金匮要略》方论为主,并结合金元以来各家之长,辨证精当,处方有则。在病机上,谨遵张仲景胃热肾虚之理论。在治法上,丁氏分三消论治,根据经验列举分治三消之常用药物,并结合上消、中消、下消的不同病证特点,分别予以生津化痰、润燥化痰、培补真阴之法。总结其治疗消渴病之大法以养肾阴润肺燥、清心火凉心血为主,兼顾和胃、平肝等方面,对后世颇有影响。此外,丁氏有云:三消为水火失济,偏胜用事,阴液消烁干枯,久而不愈,必发痈疽外症。其结合前人论述,较为准确的提出消渴病之并发症以痈疽外症为主,与西医学之糖尿病足病症特点相吻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