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是如何阐述心与肺的关系

 建老真人图书馆 2022-01-06
中医是如何阐述心与肺的关系

心肺相关理论

郑杨,林琳在心肺相关理论方面有如下几个方面探讨: 心与肺,一则为君,一则为相,各为气血所主,二者密切相关。并从心肺位置、经络、阴阳、生理病理功能、五行角度等进行系统阐述。现代研究发现肺气虚证大鼠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均升高,提示肺气虚证存在浓、黏、聚、凝等“血瘀”现象。张立等在对临床辨证为心气虚患者的测定结果中说明,其左心(收缩、舒张、泵血)功能均出现异常 ;以及肺通气功能的检测后,其肺活量、第1 s时间肺活量、最高呼气流速三项均值降低,并且同健康对照组之间存在显着性差异。心与肺的关系具体如下。

(1)位置相邻、经络相连、阴阳相应

心肺同居胸中, 位于上焦。心为五脏之首,与肺相邻最近。心与肺的经脉部分布于胸胁及上臂内侧,心经起于心中,出属心系,其直行者从心系出来,并退向上行绕过肺。心肺属阳,阴阳相应,《素问·金匮真言论》云:“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类经》亦云:“心肺居于膈上,二阳脏也,心为阳中之阳,肺为阳中之阴”。心阴与肺阳互为体用关系,心阴得肺阳而血化,气益顺畅,肺阳为心阴之用,肺阳得心阴而肺自静。

(2)功能相关

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心肺之间的生理病理关系,主要体现心主血与肺主气、心主行血和肺主呼吸之间的关系。心肺在血液、宗气、呼吸、心肺之阴阳相互滋养等方面有密切联系。

在血液生成和运行方面 血液生成方面血液主要由营气和津液所组成,脾胃的运化功能在血液的化生中占重要地位,但血液的生成还要通过肺宣发和朝百脉的作用,方能化生为血。血液运行方面: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心主血脉,血液运行必须依赖心气的推动。而肺主宣发、肺朝百脉,只有肺气宣发肃降正常,才能助心行血。气能生血、行血和摄血。气能生血:脾胃之气健旺,造血能力强,血就充足。气能行血:血液的运动,有赖于气的推动。气能摄血:脾气对血液的统摄作用,使其正常运行于脉内,而不是溢出脉外造成出血。血是气的载体,气存在于血中,依附于血才不至于涣散,又跟随血运载到全身。血还能不断为气的运行提供营养,达到养气的作用。

呼吸方面 《难经·四难》明言:“呼出心与肺”。

说明呼吸功能的正常与肺主气、心主血的功能密切相关,是心肺联合功能的体现。心肺功能正常是维持人体气血运行的根本保证。

宗气方面 宗气又称大气,指积于胸中之气。宗气由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和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相互结合而成,由于心肺功能的正常,宗气才具有贯通心脉而行气血,出息道而司呼吸的作用,从而使血液循环和呼吸运动之间相互协调,保持平衡。

心肺阴阳互相滋养 心阴有赖于肺阴的滋养,以防心火偏亢。心阳不足,肺金失于温煦,肺气失宣降可发生喘息、咳唾的疾病,如阳虚肺痿证等。

(3)五行相关

心属火,在志为喜,肺属金,在志为悲忧。由于火能胜金,喜可胜悲忧,故心与肺为相克之脏,即火克金。正常情况下,肺金受心火的制约,以维持两脏之间的生理平衡,而这种平衡若遭到破坏,则两脏之气必见偏颇,常表现为火旺伐金、金燥侮火、金弱火旺、火弱金旺等证。

火旺伐金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火内盛,火灼肺金而病于肺,即可见心悸,心烦,咽干,失眠,多梦等心火内扰症状,或可见鼻衄,咳嗽息粗,咯血,便秘等火热伤肺的症状,临证治疗以泻心火为主,心火降熄,则肺热自除。清·冯兆张在《冯氏锦囊秘录·卷九》中曰:“心火太盛,必克肺金。”

金燥侮火 金燥侮火是指肺金之气太过,不受心火的制约,反乘伤心火。心属火,心病易生火热,若肺气太过,气有余便是火,心火也为之灼,在临床所见咳嗽,咯吐黄痰,喘促气粗,便干等肺热壅盛症状的同时,同时有心烦不寐,面赤舌红或口舌生疮等心经热盛的症状。

金弱火旺 金弱火旺是指因肺金本脏虚弱,而表现心气相对偏盛或心邪实盛的病变。如肺阴虚证,因肺的阴液耗伤,肺失滋润,肃降无常,故可见咳喘少痰或无痰,口、鼻、皮肤干燥、五心烦热、盗汗等症状;同时,阴虚内热,热极化火,虚火扰乱心神,神不守舍,又见心悸,怔仲,心烦,失眠,舌红少津,脉细数等症状。

其他方面,也有心肺相互影响,如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漠》曰“夫五脏之神,皆察于心。故忧心于心,肺必应之。”〔清·费伯雄在《医醇剩义》曰“忧伤肺,肺初不知忧也。心知其可忧,而忧之太过,肺伤心亦伤也。”,我们在临床上常见的心衰患者的肺部感染就是心伤损及肺;肺部感染加重心脏负荷引起的心衰就是肺伤损及心。

(4)中国古代官制文化与中医心肺相关

从《内经》中可知,用君臣相傅论脏腑,即运用社会关系模式来类比说明脏腑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心与肺的关系定为:心为君主之官,肺为相傅之官,心是身形之君,主神明,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肺对心君辅佐,和对全身脏腑营卫阴阳的调节,君臣密切相关。君主之官是指心在五脏六腑当中是统摄脏腑的,是十二官之主,犹如一个国家的君主那样,对全身各脏腑的功能活动起着指挥和协调作用,从而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心与肺为君臣关系,功能上密切相关,《类经·卷十八》:“气自为脏腑之主,故五脏之系皆入于心,心之总系复上贯于肺,通于喉,而息由此出”;肺为相傅之官,北京中医药大学曲黎敏教授认为:相即宰相,傅即师傅,在人体当中,心虽然是最高位,处于南方,但是从人体解剖来方面来讲,肺比心的位置高,所以肺可以做君主的师傅,肺的治节出焉,就是指肺的治理和调节。如果肺的功能很好,人正常的气机才能表现,肺不仅调控正常的气机,还主管分配全身之气血的作用。

中医学认为,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最细微的物质。人体的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它流行于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无处不到,时刻推动和激发着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

气的运动称作气机。气的运动形式虽是多种多样,但在理论上可将它们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基本运动形式。气的升降和出入,是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从局部来看,并不是每一种生理活动,都必须具备升降出入,而是各有所侧重,如肝、脾主升,肺胃主降等。从整个机体的生理活动来看,则升和降、出和入之间必须协调平衡,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因此,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又是协调平衡各种生理功能的一个重要环节。心肺都是气升降出入的场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之间的协调平衡,称作“气机调畅”,如果升降出入的平衡失调,即是“气机失调”的病理状态。

气机失调有多种形式。如冠心病的气滞,哮喘时气的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时,称作气逆;心衰患者的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称作气陷;人将亡时的气不能内守而外逸时,称为气脱。这些气的病理状态,都会在人体中引起一定的反应,从而导致人体内部发生紊乱,失去相应的平衡,因此气功、八段锦、太极拳等对于心肺功能的改善是非常好的锻炼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