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之后还有大寒。古人在二十四节气中定出小寒大寒,是为了表明不同的寒冷程度。但民间也有一种说法“小寒胜大寒”。小寒,大寒?到底谁是全年最冷的节气?小寒时节又该如何养生?小寒,全年最冷的时节? 虽然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比大寒更冷,是全年最冷的节气。在我国古代还把小寒分为三候(每候五天):“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如巢;三候雉始鸣。”也就是说,此时虽冷极,但阳气已经萌动,大雁开始北徙,喜鹊开始筑巢,雉也鸣叫了。可见,小寒的15天过后,温度逐渐上升,所以大寒的平均温度反而比小寒略高。
小寒养生,要防“五寒” 头为“诸阳之会”,是全身阳气最为旺盛的部位之一。头部受寒,体内阳气就易散失。因此,外出时最好戴上帽子。“百病从寒起,寒由脚下生”,冬季不要忽视脚部保暖。白天应穿保暖作用好的鞋袜,晚上可用热水泡泡脚。驱寒足浴方  功效:红花推动气血运行,艾叶、花椒助经脉循行,鸡血藤养血。用法:六味药材各5克,放在一起打碎,做成小药包,把药包放在水里煮沸,晾凉至合适的温度泡脚;如果用沸水泡药包,需要焖15分钟左右,再加热水泡脚。每晚泡一次,一般连续泡半个月,泡的时候可以再加上足底按摩。注意:泡脚的水一般在40℃左右即可,而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则不宜泡脚。 颈部有大椎穴,是人体阳经交汇的要穴,此处一旦受寒,全身的气血运行都会受到不利影响,特别是大脑供血将更加困难,还容易引起感冒。建议:出门多选择衣领处防风保暖的衣物或者围巾,尽量不让后颈裸露在外。 寒冷气候下,人的生理机能反应相对比较迟缓,但是室内外温差较大,机体时常处于应激状态;再加上寒冷刺激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减少,心脏供血容易不足,会加大心脏的日常负荷。因此,冬季心脏病突发事件比其他季节高2-3倍!除了注意保暖,还要定期检测血压,留意胸痛、胸闷、呼吸困难、昏厥等心脏病的信号。冬季护心方  【做法】用80度左右的水把赤小豆泡开,10分钟左右放入红茶,再泡10分钟就可以喝了。赤小豆性微寒,具有祛寒、除湿、利水的功效,它富含维生素A,能辅助提高免疫力;红茶可以温阳散寒。两者共用,一同发挥冬季护心的功效。《医学源流论》说:“肺为娇脏,寒热皆所不宜。太寒则邪气凝而不出;太热则火烁金而动血;太润则生痰饮;太燥则耗精液”。无论外感内伤,皆可病及于肺,发生咳嗽、气喘等。肺喜清润而恶燥,因此须慎养。养肺润燥离不开食补,小寒讲究“温润”,注重及时补充气血津液,抵御寒冷的侵袭。可适当食用一些百合、雪梨、山药、杏仁、白萝卜、银耳、鸭肉等滋养肺脏。
冬练三九,一套驱寒暖身操
老人们常说“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现在正是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关键时刻。越是寒冷,越要通过运动增加热量来防寒。在注意保暖的基础上,每天练一练驱寒暖身操,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睡眠质量。【动作一】 ▼ ◉双手用力压右大腿使它靠近小腹的位置,头尽力往膝盖上靠;◉左腿后膝窝充分地向下压地,脚尖回勾。保持1分钟。【动作二】 ▼ ◉做完动作一后,双腿弯曲,让脚踩地(脚跟尽量向内收,双脚打开与肩同宽);◉双手向下撑着地板,先让我们的尾骨带动着腰椎,逐节向上抬起;◉双脚蹬上力,慢慢地让髋部抬高,保持15~30秒(咬紧牙关,不要张嘴);【功效】驱散关节和背部的寒气,提升肾气。有腰肌劳损和老寒腰困扰的朋友可以试着练一练。 来源:我是大医生官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