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邀你一起来读书——《人是如何学习的》读书笔记2

 直通一线王国己 2022-01-06

1. 新兴的学习科学强调反思,即反思教什么、如何教、如何评价学习。

【感悟】实际上,想不清楚这几个问题,所谓教学设计都只能是只会是处于混沌状态,明而不了,似有可无。

2. 为了使科学理解替换幼稚理解,学生必须把幼稚理解呈现出来,并有机会了解他们的缺陷。

【感悟】我曾主张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暴露思维过程,没想到与学习科学不谋而合。实际上,包括最近发展区理论,都存在一个诊断当前学生所在位置的问题,否则,教学很难有科学的起点。而让学生把幼稚理解呈现出来,就是把学习可视化,把思维显性化,这样就能够帮助教师很好地把握教什么、怎么教、如何评的问题。

3. (仅仅)拥有大量不相关的事实性知识是不够的,为了发展在探究领域的能力,学生必须有理解性学习的机会。对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可以把事实性信息转换为有用的知识。

【感悟】如果只是填塞给学生一堆事实性知识,并通过各种手段让他们背记,教学就是在摧毁一个人的智力与兴趣,或者说摧毁整个人。理解性学习机会,就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时间运思、探讨、探究、交流、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对学科知识有深入的理解,才可以把事实性知识转换为有用的知识。学生能够背记很多东西,却无法解决一道新给的题目,就是因为他的事实性知识没有能够转换为深入理解的知识。而很多课堂中,教师总是一味地讲讲讲,不给学生深入理解的机会,真实的学习并没有发生。

4. 所教的事实性知识要置于适当的概念框架中,学生就会变得更有经验。

【感悟】现在有一个新名词,叫大概念教学(big idea teaching)。学生只有能够将所学到的事实性知识置于一个大概念下,进行知识了联结的时候,才能够把事实性知识转化为可理解的知识,才能够与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一个教师,如果只是把解题过程“陈述”出来,而不是启发学生“思考”出来,就是把程序性知识当成事实性知识在进行所谓的教学,但这种“陈述”无论再怎么精彩,都无法让学生真正的理解这一部分内容。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老师感到奇怪:我讲过无数遍的东西,学生还没有记住。没什么奇怪的,因为我们并没有让学生真正获得概念,建构知识。他只是一个容器而已。但没有谁是一个容器。

5. 教师必须抽取前拥理解并与学生带来的前拥理解打交道。这就需要:把儿童当作是用教师提供的知识来填满的空容器的模型必须替换。与此相反,教师必须积极地探究学生的思维,创建可以揭示思维的课堂任务和条件;评价的作用必须拓展,超越传统的测试概念。考虑到理解性学习的目标,评价必须利用理解而不仅仅是重复事实或实施孤立技能的能力;与前概念打交道,以便儿童依据他们建构知识、挑战它们,并在适当的时候替换它们。

【感悟】这一段值得我们反复阅读与研究。它道出了建构学习理论的真谛。怎么探明学生的前拥理解,怎么让学生的思维可视化,怎么来创造揭示思维的课堂任务与条件,怎么来运用评价,怎么进行测试,怎么创造条件让学生依据前拥理解来建构知识?这些问题想清楚了,我们的教学就会轻舟已过万重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