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邀你一起来读书——《人是如何学习的》读书笔记3

 直通一线王国己 2022-01-06

1. 专家的知识不仅仅是对相关领域的事实和公式的罗列,相反它是围绕核心概念或大观点(big ideas)组织的,这些观念和观点引导他们去思考自己的领域。

【感悟】要把学生零碎的、分散的知识引导他们归到大概念上来,不是一堆杂乱无章的繁杂无序的信息,而是通过大概念的组织,让知识结构化。只有结构化的知识才能变成一个人真正的可调用的知识。

2. 专家的知识是围绕重要观点或概念来组织的,这意味着课程亦应按概念理解的方式组织。

【感悟】这也意味着课堂也应该按概念理解的方式来组织。学习一个概念的时候要给出它的下位概念及其包含的知识;学习一个具体的知识是要引导到它的上位概念并加以组织。让学生按照这种思路和方式来整理知识,就会让知识的积累不至于停留在记忆+套用的阶段,而是发展到应用+创造的阶段。

3. 学生在真正学习新的科学概念之前,常常需要对根深蒂固的错误概念进行重组,因为这些错误概念会干扰学习。

【感悟】教师要探明学生的这些错误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

4. 用认知科学家的话来说,专家的知识是“条件化的”——它包括对有用的情境的具体要求,非条件化的知识常常指“惰性”知识,尽管关联,但未被激活。但许多课程和教学无助于让学生的知识条件化。许多考试也无助于教师和学生评估学生知识的条件化程度。

【感悟】这简直就是为当下教育教学准备的皮鞭,猛烈地抽打着传统课堂的积弊。许多课程真的只是知识搬运工而已。没有激活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沉睡在记忆中的一些信息碎片。

5.为了能在需要时提取,知识必须“条件化”,否则它便是惰性的(Whitehead1929)。许多课程教学和评估实施没有强调条件化知识的重要性。例如,课文常常呈现事实和公式,很少关注到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对他们适用的条件。许多评估仅测量命题性(事实性)知识,从不考虑学生是否知道何时、何地以及为什么运用这些知识。

【感悟】这里道出了一个教学的奥秘。条件化,就是给出使用的条件,这个条件不是告知,而是建构。从课堂做起,让学生卷入进来,一点一点的建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