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那不叫学习,最多叫假装学习

 直通一线王国己 2022-01-06

什么是真正的学习?

学习是什么?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回答。

有的人会说,获取了新的知识。

有的人会说,掌握了某种技能。

有的人会说,领会了新的思想。

……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但大都是从某一个层面,对学习进行了一个描述或概括。

在我看来,学习就是认知模式的更新,行为模式的改变。

如果你掌握了大量的事实或信息,但这些信息并没有给你带来认知模式的更新,那么,真实的学习就没有发生。

如果你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游历了多处名山大川,但如果你的行为模式没有改变,就不叫学习。

当然,你接触到的这些事实、信息或书籍、风景,会为你的认知更新和行为模式改变打下一个基础,或者做了一个铺垫。

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基础或铺垫,就不能叫学习,仅仅是为学习准备了一些经验。这里所谓的经验,指的是前期学习成果的总和。不仅仅是指一个很有经验的人的经验。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有一种普遍的现象,那就是,教师会想方设法塞给学生大量的事实或信息,并且对这些事实或信息的记忆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操练。

但最终,我们会发现,学生能够陈述这些事实或信息,但用这些事实或信息来解决问题的时候,却困难重重。

正如一个老师所说,学生可以一字不落地复述某一个语法规则,但在写句子的时候却频频出错,对这个规则似乎闻所未闻一样。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语法规则的使用,是一个程序性知识,但我们的教学却拿它当事实性知识来对待,只是在记忆层面对它进行加工。而程序性知识的本质在实施,在操作,在形成一套运作程序。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老师感到困惑:一个学生会熟记某一个语法规则或者运算规则,但在解答题目时却显得笨拙,不断出错。

因为程序性知识的教学跟事实性知识的教学,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上,应该有所不同。

正如前文所说,这是事实性知识必须让学生通过同化或顺应带来认知模式上的更新,这些程序性知识必须让学生通过操作和实施来形成新的行为模式,而概念性知识则必须通过概念形成的教学模式来建构,否则,你就是告诉学生100遍,下次在应用这些知识时可能照样会出错。

大量的刷题和重复、低效的学习方式,可能并没有带来真实学习的发生。在跟学生的交谈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的成绩之所以在大量的刷题之后仍然没有多大的起色,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真实的学习发生,即认知模式的更新和行为模式的改变。

而某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之所以得到提高,恰恰不是因为刷过的那些题,而是因为某一次机会下,他的认知模式和行为模式得到了更新和改变,因为他对某一个知识内容进行了深度加工。

很多学生反映,为了完成任务的那些学习,基本上没有带来成绩上的提升,而经过自己的思考和认知加工后的那些知识,才真正掌握并因之提高了成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