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主旨概括能力教学设计课例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要求学生在常见的语境中,较为熟练地整合性运用已有的英语语言知识,理解多模态语篇传递的要义和具体信息,推断作者的意图、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提炼主题意义,分析语篇的组织结构、文体特征和语篇的连贯性,厘清主要观点和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了解语篇恰当表意所采用的手段。 如何教会学生从事实陈述中提炼主题意义,推断作者的意图、情感、态度和价值去向,学会分析语篇的组织结构,弄清文章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阅读理解的重头戏。今天和老师们继续以昨天的文本为例子,谈谈这个话题,如果能够和更过的同行交流、碰撞,将甚为欣慰。尤其是,如果能够得到大咖、名师们的指点,则不胜荣幸。 之所以继续选择昨天的文本来交流这个话题,是想让大家看到,同一个文本,是可以作为不同角度的例子来使用的。教材就是个例子。所以我们可以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譬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找到第一段的关键词:moved,然后可以引领学生在这个关键词下整理本段的内容:concert:when(last night), who( one of my Chinese friends), what( took me to a concert; moved的原因:sad and beautiful; one of the most moving pieces of music; moved的程度及结果:so sad that I almost cried... 然后引导学生读第二段,找出第二段的关键词,history/ his life story(可以幽默地解读history为his story)这里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注意第一段和第二段的过渡句。在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承上启下。这种过渡句,能够让学生清晰地把握住文章的逻辑关系和段落结构,帮助学生弄清楚语篇的组织结构和语篇的连贯性。然后以关键词history为中心,组织本段的事实信息,得出一个结论:Abing lived/led a sad and painful life. 然后进行第三段的阅读理解。找到关键词popularity,以这个关键词,组织本段的信息:He was popupar; His popularity contiunes to this day; 暗含意义:He will be popular with the future world. 以及他为什么popular的原因:Its sad beauty makes people recall their deepest wounds from their owd sad or painful experieces. 当把每一段的关键词和主旨意义弄清楚的时候,在引导学生提炼整篇文章的主题意义,就轻松自然多了。因为这个文章的标题是已经给出的,这时候如果让学生提炼主题意义,就显得可笑、无效、无聊了。但如果我们这样问,为什么文章用sad but beautiful 来作标题,就会引发学生的思考。 这时候,教师教给学生提炼主题意义的方法:综合概括每一段的主旨。学生会发现第一段的moved指向音乐的特征:sad and beautiful; 第二段history的特征:sad and painful;第三段之所以popular是因为和听众的共鸣:sad or painful experiences. 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懂得了主旨概括的方法与思路。本来人生不幸,是sad 而把sad的人生用beautiful的乐曲表达了出来,整篇文章就可以概括为sad but beautiful了。 我们知道,高考试题中,概括主旨大意是必考技能。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常见的做法,就是让学生选择完成主旨大意的选择题,但很少真正把它作为一个技能从方法到思路进行深入地挖掘和深度教学,结果从高一到高三,这种练习也做了不少,但最后还是碰运气一样,是因为我们只是让学生完成一些主旨大意的选择题,就只会让学生的学习一直停留在浪漫阶段,而没有走向精确阶段,更遑论综合阶段。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似乎明白又似乎没有彻底明白,这次做对了,下次又做错了,自始至终没有搞清楚这道题目实际需要的技能并熟练地掌握这种技能。 我们这样设计,表面上看起来一节课就解决了一个问题:概括主旨大意。但因为是从技能发展的本质出发,并且引导学生一步一步来操练完成,把思路和方法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所以,我们可以相信,学生的这个阅读技能通过这样实打实的训练之后,一定能够得到提高,并且会迁移到类似的阅读理解任务中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