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简墨浓,形简神出,禅意画家法常

 蓝鹰书院 2022-01-07

继梁楷之后,再也没有人比法常能画出更加有禅意的画作了!——这可能与法常的生活经历有关。

法常,号牧溪,如今在日本依然被称为牧溪,而且法常在中国的知名度远远不如日本,他的画风影响了日本许久,并且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
法常从小喜欢绘画,以后因为战乱,出家当了和尚,随着生活的突然变化,他的绘画风格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后来因为得罪了当朝的权贵遭到追捕,不得不隐姓埋名;直到权贵败落,法常才又重出江湖。
这幅《松猿图》描绘了一棵枝干粗壮的老松树上,一只成年猿怀里紧紧地抱着一只小猿的场景。这幅画由日本京都大德寺收藏。
《松猿图》主体明朗,猿用浓重的墨笔,然后画出猿的毛发,有皮毛动物的那种毛茸茸的质感跃然纸上;老松树的用笔苍劲有折,岁月的沧桑感完美地表现了出来;老猿猴紧抱的动作以及局促不安的表情特写,让观画人明显地感到危险正在袭来,一种意犹未尽之感油然而生。
这幅《竹鹤图》描绘了一丛竹林下,一只仙鹤正在仰头高歌的情景。这幅画现藏于日本京都大德寺。
《竹鹤图》中鹤的用笔工整细致,尾部和脖子用浓墨晕染,头部施以红色,使整个画面有了亮点 ,竹子的用笔随意潇洒,颇有写意的味道;竹子的静立与鹤的引颈高歌形成鲜明的对比;构图略有局促,鹤的空间很小,前面好像再也没有路走了一样,整幅画一只鹤、一丛竹,清冷、空寂,像极了画家自身难保的处境。
这副《观音图》描绘了身着白色衣服的观音安然静坐在深山老林中的场景。这幅画收藏于日本京都大德寺。
《观音图》中无论是观音的衣服还是表情,用笔都纤细流畅,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观音趺坐的姿态;神态刻画细致到位,完美地表现了观音庄严静穆的形象;右上角的山石用浓墨晕染,坚硬的质感跃然纸上。整幅画给人一种“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空灵之感,观音在么?好像在, 又好像不在……
《松猿图》、《竹鹤图》、《观音图》是法常画作中的精品,都是绢本水墨淡彩画。这三幅画是当年法常赠给他的日本同门师兄弟的;后来,这三幅画几经周折,多次辗转易主;如今被日本奉为“国宝”,并由日本大德寺收藏至今。
这是法常的《蚬子和尚图》,图中描绘了蚬子和尚在江边捉到了鱼虾而心满意足的神态。画面中的蚬子和尚衣衫褴褛,却笑容满面;他正在兴高采烈地端详着手中的战利品,另一只手中依然拿着他的武器——简陋的自己制作的渔网。
《蚬子和尚图》的用笔极其简单,只用寥寥数笔勾勒了上衣,脸部用笔精心细致,生动地表现出了蚬子和尚有了餐食的高兴心情;头发以及裤子只用湿润而淡淡的墨色加以渲染,显示了和尚衣服的破烂不堪。
传说蚬子和尚是唐朝末年的一位僧人,常年以河水或者江水中的鱼虾为食,衣衫褴褛、居无定所。当时的人们看到他的形象大多是:手里拿着渔网在捕食鱼虾的样子。
这是日本画家 可翁的《蚬子和尚图》,纸本墨笔,现在收藏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法常对日本画家的影响。
法常的绘画题材非常广泛,比如花鸟、山水、松树,猿猴、仙鹤等等,他的绘画风格深得梁楷真传:形象虽然简单,却能够完美地体现神韵。日本以及西方的美术史对他的评价颇高。
(文/文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