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青岁月(46):”忆苦会“上的尴尬

 常敏毅 2022-01-09

每当逢年过节前,在兵团都要进行各种形式的“忆苦思甜”活动,尤其是整个正月里,由于有大年初一、正月十五元宵节、二月二龙抬头等多种传统的喜庆日,所以开的 “忆苦会”和吃的“忆苦饭”次数也很多。

尤其是“忆苦报告会”不但是兵团日常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当时整个中国全民性的政治活动重要组成部分。兵团各师还都印发了相关的忆苦思甜材料,有组织地进行学习和自我检查。

当时阶级斗争教育材料——忆苦思甜专辑

凡是当年的知青,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过程中,都参加过“忆苦思甜大会”,也都吃过“忆苦饭”,也都流着眼泪唱过“忆苦歌”:

天上布满星,月儿亮晶晶,

生产队里开大会,诉苦把冤伸……

吃忆苦饭大多在春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国庆节等前夕或当天。这种饭食的材料的选择各地有所不同,因地制宜,有的是用玉米面、山芋粉蒸成窝头,有的是用麸子和玉米面混合后蒸窝头,有的是用烂菜叶、芋头花、南瓜花、萝卜缨或野菜煮米糠,有的是麸子和白菜帮加些盐做的糊糊。

有的时候,组织者故意不放盐,或用农村喂猪都不吃的树叶、草根、碎稻壳煮。烹制好以后,窝窝头和粥状或稀薄的糊糊散发着酸臭气味,黑乎乎、黏乎乎实在难以下咽,真是“恨死了旧社会”。

吃的时候,党团员、干部和积极分子要带头吃,无论多难吃,人们都得忍着,强撑着往下咽。因为这是考验每个人思想觉悟和阶级感情的关键时刻。

集体吃忆苦饭

尤其是请老贫农作忆苦思甜的报告,在那个年代可以说成为了我党我军政治教育极为重要的手段。一场生动、悲切的忆苦会,当时也确实能激发人的斗志,鞭策人们努力向前.


记得有一年的春节前后,我们在听西藏解放前的女农奴、时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巴桑忆苦时,真的令人孓然泪下。巴桑的声音悲愤、凄凉,连屋外的风雪都停止了呼啸,静静地、静静地听着。

会上的女知青更是哭成了一片,人人都泣不成声。有的双手捂着脸庞,轻声的抽泣着,伤感的泪花从手指缝中不断的涌出;有的蹲在地下吞声抽泣,头深深地埋在双膝间,肩头不断抽动着,辫子也随着哭声摇动。

大多数男知青都是一动不动的静静地听着,明亮的泪珠挂在眼角外,眼中是泪也是火。牙齿用力地咬着嘴唇,拳头握得紧紧的,犹如火山随时要爆发。


连队的老职工杨老头是个老党员,也是苦大仇深出身。此时他左颊上的伤疤闪着平时少见的红光,手中的香烟已燃到了手指,胡子急剧的抖动着,脖子上的青筋明显的暴起,突突的乱蹦。

颤巍巍的站了起来,迸足力量,振臂高呼:“打倒万恶的农奴主!”“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会场上立刻像火山突然爆发,像江河冲向大海,口号声突然而起,激愤、仇恨的情感像止不住的岩浆冲天而上。

这样的大会,使得大家真的很受教育,也进一步激起了“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革命情感。可是,有一些一些忆苦会或与此相关的忆苦活动,往往没有产生这样正面的效果,还经常遭遇尴尬的场面。

毛病主要出在那些苦大仇深的雇农、贫农太朴实,太真实了,没有把握住受苦的时间段和主题要求。特别是时间段,这个可以说是非常重要的——就是不能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三年自然灾害”的苦难和旧社会相提并论。

所以,每次开会前,组织者都要叮嘱做忆苦思甜报告的人要说伪满洲国和国民党时代的苦,不要乱讲其它。但是好像作用不大,他们说到动情处、心痛处,往往不自觉地说出了“出格”了的大实话,因而大煞风景,作用自然相反了。

诉苦的人本来应该控诉地主老财的罪恶,但有时我们请来的这些老贫农们却往往会“一分为二”起来,说了一些地主的仁义之处的好话。比如七团五营的一个老贫农在1971年“七一党的生日”前几天被我们二营请来,给各连队做忆苦思甜阶级教育的报告。

这个老贫农戴着一顶洗得发灰白的帽子,饱经风霜的脸膛又黑又红,横眉像木炭一样地黑,身上披着一件白粗布小褂子,微微袒露着古铜色的胸膛。

他的确苦大仇深,但他的控诉和当时的政治气氛完全不相适应。他在会上几次落泪,悲愤地讲道:

民国三十一年(注:即1942年),我们老家山东滕县大旱,庄稼颗粒无收,蝗虫遍野,不要说树皮,连芦苇几乎吃光了。

我没办法只好向地主王麻子借粮,那个王麻子心肠不错,借了点米给我,要不全家都饿死了……

解放后,开始还好,但三年自然灾害的时候,特别是1962年,又吃树皮了,借粮都没地方去借了,真是伤心啊

最后这几句话,尽管是大实话,但显然是出格了。我们当时都认为这哪是在忆旧社会的苦啊,分明是在给新中国抹黑嘛!

此时,指导员已经坐不住了,虎着脸站起来对他说道:“老伙计,你累了,休息休息吧!”然后一声令下:“散会!”大家没有一个吱声的,全都溜了出去。

那个老贫农有些傻眼了,不知自己说错了什么,嘴角的肌肉不断抽搐,脸上一片惊恐。我们当时都说,要不是他祖宗三代都是贫农,恐怕就要出大麻烦了。

原本以为只有我或为数不多的人经过这样的事儿,前些年同学聚会,我把这件事和大家讲了。结果很多人似乎也都有这样的经历,看来并非个别现象。

一位下乡到郊区农场的“润物雨”的同学说:想当年,我们农场的老农也是如此,忆苦思甜中,前边记住了领导教他说的,后边就忘记了,于是就乱说起来,成为了“今不如昔”的报告会了。


还有一次,我在赵光镇(一师七团团部所在地)出席七团的“双代会”(注:双代会是指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和创造四好连队先进代表大会)上,亲眼见到一位劳动模范从“双代会”上被除名的经过。

这位劳动模范是原赵光农场的一个老职工,解放前也是一个饱经苦难的雇工。他那天胸前戴着大红花,摇杆挺得笔直,他是“学大寨”日以继夜地积肥、不怕苦不拍脏造肥的先进人物。

开幕式那天,由师首长为各位受表彰的代表颁奖,兵团一师政治部的一位副主任握着这位劳动模范的手问道:老大爷,你怎么有这么大干劲呢?老头朗朗大声地说:“过奖了,首长,我在满洲国时,比这干得还猛呢!”

好家伙,在日本鬼子统治时期的伪满洲国干得比现在的新中国还起劲,这还得了!第二天,老头的名字便从“双代会”的代表名单上删除了。


最为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有一年冬天的除夕,为了配合吃大年初一的忆苦饭,我们连队安排了一位在旧社会饱受苦难的老太太做忆苦报告。

这个老人眼皮无精打采地搭拉着,好像万能胶水把她的眼皮和眼球粘在一起了似的,只露出那么一丝小缝隙。


老太太讲了旧社会的种种苦难,确实也令人激愤,确实使人受到教育。尤其是讲到她从小是童养媳,老头子(丈夫)一天老拿她出气而受到虐待和折磨的事儿时,大家此时也真的很气愤。但是她很快又多说了这样一句话:

现在更不如从前了,这个死老头子一天到晚打我,打得比旧社会那会儿还凶啊!


听到这里,大家都笑翻了天。本来很悲怆的场面,一下子成了“相声段子”,令人啼笑皆非!



留 言

曙光記得一九七一年, 小學憶苦又思甜 。 邀來佃農訴舊冤, 一把鼻涕一番言: 長工早餐蠻可憐, 泡飯油條炝蟹鮮 。 地主自家省銅鈿, 過夜鑊焦加水煎 。 哎…… 再苦莫過六一年, 樹皮扒光艸根咽 。 校長一聼年代顛, 忙把老農臺下牽…… (简体记得一九七一年,小学忆苦又思甜。邀来佃农诉旧冤,一把鼻涕一番言:长工早餐蛮可怜, 泡饭油条炝蟹鲜。地主自家省铜钱,过夜焦加水煎。哎……再苦莫过六一年,树皮扒光草根咽。校长一听年代颠,忙把老农台下牵……)

  大树 :真应该让年轻人再吃吃忆苦饭!

  Bona 李:以前的苦日子 说给现在年轻人听 他们认为在编故事 也只有你们那一代的苦 才有今天的新中国和未来的中国梦。

  陈淑华:在上山下乡的日子,我们要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忆苦思甜是必须的。 有一次,有一个老农走上将台,他两眼红红的,双唇抖动。镇静了一会儿开讲:我们家那时穷的,我爷爷没娶上媳妇,我爸爸也没娶上媳妇, 台下一位知青忍不住的问了一句:那你怎么来的? 立刻又有一位知青说:蛋孵的。 这一问一答,会场每个人都捧腹大笑,台上那个来忆苦思甜的老农涨红了脸,突然他明白了,爷爷、父亲都没娶上媳妇,怎么会有他呢? 忆苦大会的会场变成了欢乐的笑场,开不下去了。

  🌸🍀茉莉女孩🌸🍀  :谢谢常主席,每次看完您的文章,会有一种声音,时刻提醒自己今天的繁荣昌盛来自不易,我们要好好珍惜

  阿董 :文革中我们红卫兵也请老贫农讲讲忆苦思甜报告,也品尝糠饼和野菜根做成的窝窝团,但一回到家就拼命的呕喉作吐,而老贫农回家也马上用米饼塞嘴以去除草味。那时候政治把人的脑子都搅浑了真假难分。好在一切都过去啦!

  胡品:晚辈没有经历过吃苦的时代,在文章中饱尝了艰辛。忆苦思甜,体会未经历之苦,感恩国家和时代。

  千禧龙王:不是每个人都吃过,现在想想当时的感觉和当时的平时是一样的!

  杨建  BD装饰 一站式全案装修:大实话变成笑话了,让组织者好难堪,但是又都很真实,也算是那个年代的实话实说吧。忆苦思甜甜更甜,那种生活我们现在是再也体会不到了,有的只是现代人的种种新烦恼吧。

  山鸡 :这样日子不会再有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