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外篇卷13山木诗解1乘道德游无誉无訾与时俱化以和为量

 琴诗书画情 2022-01-11

题文诗:

庄子也者,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伐木者止,其旁不取.问其故曰:无所可用.

庄子曰此,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山,

舍故人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也.

竖子请曰:其一能鸣,一不能鸣,奚杀?

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庄子曰:

昨日山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主人之雁,

以不材死,将何处?庄子笑曰:将处材与,

不材之间,材不材间,似之而非,未免乎累.

,道德浮游,则不然,无誉无,

一龙一蛇,与时俱化,无肯专为.一上一下,

以和为量,真情浮游,万物之祖.物物而能,

不物于物.胡可得累?神农黄帝,之法则也.

若夫万物,之情理与,人伦之传,则不然.

合则离,成则毁也,则挫,则议,

有为则亏,贤则,不肖则欺,胡可得而,

不累?弟子志之,其唯道德,?

【原文】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1),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 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2)。”夫子出于山(3), 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4)。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5)?”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 故未免乎累(6)。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7),无誉无(8),一龙一蛇(9),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10)。一上一下,以和为量(11),浮游乎万物之祖(12)。物物而不物于物(13),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14),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15),廉则挫,尊则议(16),有为则亏, 贤则谋,不肖则欺(17),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18)!”
【译文】

 庄子在山中行走,见到一棵大树,枝繁叶茂。伐木之人停在旁边却不去砍伐。问其原因,回答说:“没有地方可用。”庄子说:“这棵树因为不成材得以终其自然寿命。”庄子从山中走出,寄宿在友人家中,友人很高兴, 命童仆杀鹅招待客人。童仆请示说:“有一只鹅能鸣叫,有一只不能鸣叫, 请问杀哪一只?”主人说:“杀那只不会鸣叫的。”第二天,弟子向庄子问道:“昨天山中之树,因为不成材得以终其自然寿命,今天主人之鹅,因不成材而被杀。先生将在这二者之间如何立身自处?”庄子笑着说:“我庄周将处在成材与不成材之间。成材与不成材之间,好象与大道相似,实则非也, 所以也不能免于受牵累。至于顺乎自然而茫然无心之漫游就不是这样,既无赞誉也无毁谤,或如龙之显现,或如蛇之潜藏,随时变化,而不肯专主一端。 时上时下,以与天地万物和谐为准则,茫然无心漫游于未曾有物的初始虚无状态之中。 按物之本性去主宰万物而不为物所役使,这样哪里会受到牵累呢!这就是神农、黄帝遵循之法则。至于万物之情理,人世伦理之传习就不是这样。聚合转成分离,成转成毁,刚直则受挫伤,尊贵则遭非议,有作为就有亏缺,贤能就遭暗算,不肖就遭欺侮。怎么可能一定不受牵累呢!可悲呀!弟子们记住、只有道德是要归向的。”

【注释】
(1)大木:大树。
(2)不材:不成村。天年:自然寿命。
(3)夫子,指庄子。
(4)竖子:童仆。雁:鹅。鹅由雁驯化成,故亦称鹅为雁。烹:应作享,通飨,招待、款待之意。
(5)何处:如何自处。指在村与不材间选择哪种以立身自处。
(6)未免乎累:不能免于受牵累。因为处材与下村间,即受材零又受不材累。
(7)若夫:至于。乘道德:顺自然。浮游:茫然无心的漫游。
(8)(zǐ):毁谤非议。
(9)一龙一蛇:或如龙之显现,或如蛇之潜藏,随时而变化。
(10)专为:不主于一端。
(11)和,中和,与外物相和谐。量:度量。
(12)万物之祖:夫曾有物之前的虚无状态。
(13)物物:按物本性去主宰支配物。不物于物:不被外物所支配役使。
(14)人伦之传:人世伦理之传习。
(15)成则毁:有成就有毁,成必转为毁。
(16)廉:刚正、有梭角。议:非议指责。
(17)谋:算计、暗算。欺:戏弄欺侮。
(18)志:记注。乡:同向,趋向、归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