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百五十九、喉咙痛、咽喉肿痛

 仲景中医交流 2022-01-13

经方常见疾病治症:喉咙痛、咽喉肿痛

立竿见影

1白蜜嗓子痛。小孩子喉咙痛,有不愿吃药针灸的,喝浓蜂蜜水解痛。

2以前唱戏的人都知道,嗓子不好,在后台喝鸡蛋清,马上嗓子就痛快。

3下列方法将立刻缓解或去除喉咙痛

【治病策略】

辩证:

1咽喉手足三阳升降之路,中虚肺逆,火气上炎,故咽喉作痛。此病无论是寒是火,中气总虚。清上热而伤中气,一见腹泻.则烧热大作,下焦之火,因中气不能照转之故,全行逆而不降,则热尽而人死。故孙真人千金方,专以温补中气为主。现今通用养阴清肺汤,尽是寒中败土之药,体强热盛者服之,亦偶见效,体弱之人,无有不为此方所误者。因热在咽喉,而中气则多虚寒,养阴清肺汤,寒败中气,故人死也。

2此病得于冬春之变者,木火升也。治宜补中降肺得于秋晴气暖者,金气燥也。治宜润燥顾中得于暑月雨后者,湿气夹热也。治宜去滞清热,兼顾中气得于外感者,卫郁也。治宜清降肺气,兼补中气。

3喉病有白喉、红喉之分。

4人身心火之气,宣通不及,则现血痹,神倦、口淡、血寒等病。宣通太过,则现舌痛、喉痛、心跳、心烦等病。宣通不及者,木火之气虚。宣通太过者,中气虚,金气不降也。

5肾经虚火——咽痛、舌疮口干、足热、日晡益甚。

6脾经火动伤血因思虑过度——口舌生疮、咽喉不利

感冒、感冒后:

1太阳伤寒表证的喉咙痛,有汗、怕冷、白鼻涕、口不渴,吃桂枝汤,感冒好了,喉咙也好了,不用吃喉咙药。

2有汗、咳嗽黄痰黄鼻涕、喉咙痛麻杏石甘汤

3脉细数、咽痛麻杏石甘汤

4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6克 炮附子9克 细辛6克):发烧、咳嗽、喉咙痛、鼻病、无汗、口不渴、怕冷、四肢冰冷、疲累(少阴寒咳)

5有汗、怕冷、不咳嗽、喉咙痛桂枝汤加葛根桂枝加葛根汤)。

6无汗、怕冷、不咳嗽、喉咙痛葛根汤

7小朋友发烧喉咙痛,都是因为小朋友这个津液发散过多,运动太多,跑得太多,然后才会得到的感冒,这个时候得到的都是葛根汤症。

8一般的喉咙痛,用桂枝加葛根汤

其它经络的咽喉痛:

1阳明篇也有喉咙痛,下焦燥热,便秘,燥气往上冲,冲到脑里就是手足躁扰、发狂奔走,冲到喉咙,喉咙发炎,这时候吃喉咙药没有用,把大便清出来就好了

2少阳症的咽喉肿痛

1小柴胡汤连翘;如果兼有表症,柴胡桂枝汤

2咽痛伴有寒热往来等症,是少阳病之特征,可从少阳论治。少阳属火又属三焦,咽位于上焦。小柴胡汤去人参加桂枝,加重甘草量,再加桔梗。加桂枝者,取半夏散之意,加桔梗和加重甘草用量,是取甘桔汤之意。

3少阴证的喉咙痛,寒热俱有之证也。少阴脉弱,肠胃功能很差,所以喉咙痛一定是虚火,不能用黄芩黄连。咽干肿痛者为热,不干不肿而痛者为寒。故少阴论中,有甘橘汤通脉四逆汤二治法也。

1咽痛比较单纯,无挟痰挟寒之征用甘草汤甘草汤中所用多为生甘草,炙品则效力缓慢。治疗咽喉病可采用慢慢呷服。

2桔梗甘草汤证有化脓之象、咽喉红肿重者则痛重。

3苦酒汤证则以咽中生疮,声不出者为特征。

4半夏散及汤证有痰、表寒、喉咙化脓发炎咽中痛

5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之咽痛,则为太少两感,阳虚明显。

6猪肤汤证之咽痛又为阴虚火旺。

7紧急的时候,比如喉癌巴豆贝母做成巴豆霜,把巴豆霜用管子吹到喉咙上去。

8咽痛多属火热之邪为患,但也有虚寒为患的。如症见咽部疼痛、局部色白溃烂、经久不愈者,为虚寒证,肾气丸加桔梗治之。因少阴之脉上系舌本,再取桔梗载药上行之功,使药达病所,其症可愈。

9少阴病的喉咙痛不要白芍

4咽部是厥阴经脉所循行的部位。若症见咽干,咽后壁痛、色垢者,可用乌梅丸

虚实:

1咽喉忽肿作痛,生双蛾者,饮食不能下,分虚实:

2实症:易治,实火清晨反重,夜间反轻,口燥舌干而开裂;实火世人已有妙方,如用山豆根,芩、连、半夏、柴胡、甘草、桔梗、天花粉治之立消。

3虚火:难医,虚火乃肾火不藏于命门,浮游于咽喉之间,其症亦如实火,惟夜重于日,清晨反觉少轻;口不甚渴,舌滑而不裂。方用引火汤。如果喉咙堵塞得连药都喝不下,可以用附子一个、补骨脂五钱研末,调如糊作膏,布摊如膏药,大如茶钟。贴脚心中央,以火烘之一时辰,喉即宽而开一线路,可以服药矣,又不可不知此妙法也。

兼症:

1咽痛而声不清利者,为肺火甘桔汤:加马兜铃黄芩杏仁川贝母黄连麦冬百合薄荷治之;

2咽痛而饮食不利者,胃火也。白虎汤加金银花大黄桔梗枳壳治之;

3咽喉作痛而上气颊赤者,肝经冲脉逆上之火也,玉女煎(石膏9-15g,熟地9-30g,麦冬6g,知母5g,牛膝5g)加旋复花射干,再用盐炒安桂少许;

4喉中塞肿及溃烂,皆为少阴心经之火。泻心汤,加山豆根牛蒡子桔梗甘草薄荷细辛胆南星牛黄治之;

5血家咽痛,多是肺胃虚火冲脉火逆

6苦酒汤咽痛、咽壁有滤泡而致声哑者,效亦速。对急性食道炎,汤水食物下咽,痛如火灼刀割2剂即愈。对寒症则无效。

7寒闭上窍而致咽痛音哑者,脉必沉细迟微,咽部色红而不肿,舌淡不渴,可用《伤寒论》半夏散及汤方,即生半夏破洗10克,桂枝10克,炙草10克,加鲜生姜10片,水500毫升,煮沸2分钟,2次微冷服。辛甘温散,驱风逐涎,一二日即解。

8咽喉肿痛生疮者,甘草桔梗射干汤:甘草二钱,生桔梗三钱半夏三钱射干三钱

煎半杯,热嗽,徐服。

9咽痛若伴有胃纳不佳、遇寒加重、大便溏稀等症者,用理中丸或汤桔梗,一治脾胃虚寒,二升提肺气,以治咽痛。取脾脉连舌本之意。

它症:

1扁桃腺发炎,一般的喉咙痛,用桂枝加葛根汤,加上连翘、银花、浮萍、蝉蜕。。葛根用到四钱就好。

2白喉,可见喉中剧痛,有豆状白腐,脉洪数,舌绛口渴,麻杏石甘汤

3苦酒汤急性食道炎,汤水食物下咽,痛如火灼刀割2剂即愈。对寒症则无效。

4急性会厌炎喉痹咽喉肿痛丹栀射郁汤:丹皮12g,栀子6g,射干6g,郁金6g,赤茯苓15g,生甘草3g,枇杷叶(去毛)10g。 水煎,分2次热服。

5喉疮脓成者,贝母升麻鳖甲汤:贝母三钱升麻二钱丹皮三钱元参三钱鳖甲三钱

煎半杯,热嗽,徐服。

6梗在喉咙半夏苦酒汤,气瘀、或者喉咙发炎。

7半夏三钱,厚朴三钱,苏叶二钱->治疗喉有梗物咽痛

草药选择:

1桔梗治疗咽痛

2夏枯草络石藤治疗咽喉、食道肿胀

3玉竹专门治咽喉不利、喉咙痛、喉咙肿胀玉竹止血把热往下降,通利喉咙。

4射干喉咙痛,喉咙堵塞,清火解毒,热咳,喉咙肿痛,降实火。

【辩证诊断】

1耳目额腮口齿项者,胆经不降,横塞上冲,故耳痛,耳呜,耳聋,目昏,目赤,目痛,额角胀痛,腮肿痛,口苦,口痛,口酸,牙齿痛,项生结核,咽喉痛也。凡胆经上逆之病,皆系热证,但中下多半虚寒耳。(补中降胆,兼理逆热。)

2喉者,咽喉痛也。肺气清降,则木火不逆。咽喉为手足三阳升降之路,中虚肺逆,火气上炎,故咽喉作痛。此病无论是寒是火,中气总虚。清上热而伤中气,一见腹泻.则烧热大作,下焦之火,因中气不能照转之故,全行逆而不降,则热尽而人死。故孙真人千金方,专以温补中气为主。现今通用养阴清肺汤,尽是寒中败土之药,体强热盛者服之,亦偶见效,体弱之人,无有不为此方所误者。因热在咽喉,而中气则多虚寒,养阴清肺汤,寒败中气,故人死也。

此病得于冬春之变者,木火升也。(补中降肺。)

得于秋晴气暖者,金气燥也。(润燥顾中。)

得于暑月雨后者,湿气夹热也。(去滞清热,兼顾中气。)

得于外感者,卫郁也。(清降肺气,兼补中气。)喉病有白喉、红喉之分,详温病篇。

3人身心火之气,宣通不及,则现血痹,神倦、口淡、血寒等病。宣通太过,则现舌痛、喉痛、心跳、心烦等病。宣通不及者,木火之气虚。宣通太过者,中气虚,金气不降也。

4、(1寒邪直中下焦,逼其无根失守之火,发扬于上,亦令咽痛。然必有下利清谷,四肢厥冷等症;

2传经热邪咽痛,口燥咽干而渴之甚也。

5肾经虚火——咽痛、舌疮口干、足热、日晡益甚。

6脾经火动伤血因思虑过度——口舌生疮、咽喉不利

【辩证治则】

1临床上看到扁桃腺发炎,针灸用少商商阳放血,扁桃腺点刺放血;配合列缺照海

汤药可以用桂枝加葛根汤,加上连翘、银花、浮萍、蝉蜕。葛根用到四钱就好。

2、(1咽痛而声不清利者,为肺火甘桔汤:加马兜铃黄芩杏仁川贝母黄连麦冬百合薄荷治之;

2咽痛而饮食不利者,胃火也。白虎汤加金银花大黄桔梗枳壳治之;

3咽喉作痛而上气颊赤者,肝经冲脉逆上之火也,玉女煎(石膏9-15g,熟地9-30g,麦冬6g,知母5g,牛膝5g)加旋复花射干,再用盐炒安桂少许;

4喉中塞肿及溃烂,皆为少阴心经之火。泻心汤,加山豆根牛蒡子桔梗甘草薄荷细辛胆南星牛黄治之;

5血家咽痛,多是肺胃虚火冲脉火逆

3上热下寒,上焦火热之盛,吐痰如泉涌,面赤喉痛,上身不欲盖衣,而下体冰凉,此上假热而下真寒也。下焦肾中水火俱耗尽真阴,而元阳无可居之地,于是上腾而作乱。 倘以寒药救之则愈炽,以补气药救之则反危。必须用八味肾气丸,大剂与服,加麦冬、五味,少救其肺金之气,下治而上自安。

1方用附子一个,熟地半斤,山茱萸四两,北五味一两,麦冬一两,茯苓三两,泽泻三两,丹皮三两,山药四两,肉桂一两,水十余碗,煎四碗。探凉与病患服之,二刻内四碗服尽,立刻安静,此病在上而下治之法也。

2熟地三两,山萸一两,车前子三钱。肉桂三钱,牛膝五钱,麦冬五钱,北五味三钱,水煎冷服,一剂即安。可佐六味汤也。

4、(1喉门肿痛,痰如锯不绝,茶水一滴不能下咽,岂非热症,然而痛虽甚,至早少轻;喉虽肿,舌必不燥∶痰虽多,必不黄而成块。此乃假热之症也。若以寒凉之药急救之,下喉非不暂快,少顷而热转甚。人以为凉药之少也,再加寒凉之品,服之更甚。此少阴之火

A急须刺其少商之穴,出血少许,喉门必有一线之路开矣。急以附子一钱,熟地一两,山茱萸四钱,麦冬三钱,北五味三钱;牛膝三钱,茯苓五钱,煎服,下喉一声响亮,其火势热症,立时消散。

B附子一钱,盐水炒成片,用一片含在口中,立时有路,可以用汤药矣。后以八味肾气丸一两,白滚水送下,亦立时而愈

2日重夜轻,治之最易。用山豆根三钱,半夏一钱,桔梗三钱,甘草一钱治之。一剂立愈,而非逆症可比耳。

5苦酒汤咽痛、咽壁有滤泡而致声哑者,效亦速。对急性食道炎,汤水食物下咽,痛如火灼刀割2剂即愈。对寒症则无效。

寒闭上窍而致咽痛音哑者,脉必沉细迟微,咽部色红而不肿,舌淡不渴,可用《伤寒论》半夏散及汤方,即生半夏破洗10克,桂枝10克,炙草10克,加鲜生姜10片,水500毫升,煮沸2分钟,2次微冷服。辛甘温散,驱风逐涎,一二日即解。

6急性会厌炎喉痹咽喉肿痛丹栀射郁汤:丹皮12g,栀子6g,射干6g,郁金6g,赤茯苓15g,生甘草3g,枇杷叶(去毛)10g。 水煎,分2次热服。

7清气凉而浊气热,故清气下陷,则凉泄于魄门,浊气上逆,则热结于喉咙也。

甘草桔梗射干汤

甘草二钱,生桔梗三钱半夏三钱射干三钱

煎半杯,热嗽,徐服。

咽喉肿痛生疮者。

贝母升麻鳖甲汤

贝母三钱升麻二钱丹皮三钱元参三钱鳖甲三钱。煎半杯,热嗽,徐服。

喉疮脓成者。

8无汗、怕冷、不咳嗽、喉咙痛葛根汤

9肾中下寒之剧,则龙雷之火不能下藏于至阴之中,势必直冲而上,至于咽喉,往往上热之极而下身反畏寒,两足如冰者有之。徜以为热,而投以芩、连、栀、柏之类,则火焰愈炽,苟用人参同附子、桂、姜之类以从治之,则火自退藏,消归乌有矣。

10患者只要觉得咽喉肿痛
1少阳病:小柴胡汤加细辛
2少阴病:麻黄附子细辛汤加黄芩

11、(1大逆,乃咳剧而气逆。气逆者,气逆而迫于上部。

2冲气者,气上冲胸,

3上气者,但气逆于上部。例曰:“上气,面浮肿,肩息云云。”

4咽喉不利,乃咽喉不通畅,声音不利,痰液粘滞,不易咯除之类,此乃虚火上炎,犯于肺部所致。故主以麦门冬汤,止咳降逆。

12桂枝加桔梗汤桂枝汤中加桔梗69克。煎法用法同桂枝汤。主治:桂枝汤证而有咽喉痛,或有黏痰,难以咯出者,或有化脓证者。本方虽为吉益东洞翁之创方,实合仲景之桂枝汤桔梗甘草汤排脓汤三方而成者也。

13桂枝加半夏汤方,于桂枝汤中加半夏6克。煎法用法同桂枝汤。主治:桂枝汤证中有咽喉痛或咳嗽者。本方本于仲景之桂枝汤半夏散及汤之方意,合此二方而成者也。

14白喉,可见喉中剧痛,有豆状白腐,脉洪数,舌绛口渴,麻杏石甘汤

15、(1麻杏石甘汤(麻黄12克 杏仁9克 炙甘草6克 石膏,打碎用棉袋装,24):有汗、咳嗽不止、喘咳、气粗、痰出黃粘、发热口渴、苔黃薄、胃口尚可 (兼治气管炎、支气管炎、肺炎)(热咳、汗出而喘)

2有汗、咳嗽、黄痰黄鼻涕、喉咙痛:麻杏石甘汤

16大青龙汤(麻黄18克 杏仁6克 石膏,打碎用袋装,12克 炙甘草6克 桂枝6克 生薑切片2片 大枣擘(用手掰开)12):怕冷(病人自觉体外怕冷体内很热)、无汗、发烧、咳嗽重、咳出黄痰、 头痛身疼、口干烦躁、喜喝冷水、苔薄微黄白、没有胃口(这也是SARS、禽流感、H1N1等流感的主要证型之一)(表寒里热咳)

无汗、怕冷、咳嗽、黄痰黄鼻涕、喉咙痛大青龙汤

17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6克 炮附子9克 细辛6克):发烧、咳嗽、喉咙痛、鼻病、无汗、口不渴、怕冷、四肢冰冷、疲累(少阴寒咳)

18有汗、怕冷、不咳嗽、喉咙痛桂枝汤加葛根桂枝加葛根汤)。

19、(1任何喉咙痛 -> 列缺、双照海

2一般喉咙痛桂枝汤加葛根4,再加连翘清热,银花、浮萍、蝉兑,一剂就好。脸部用葛根6

3小朋友发烧喉咙痛,都是因为小朋友这个津液发散过多,运动太多,跑得太多,然后才会得到的感冒,这个时候得到的都是葛根汤症。

20、(1梗在喉咙半夏苦酒汤,气瘀、或者喉咙发炎。

2半夏三钱,厚朴三钱,苏叶二钱->治疗喉有梗物咽痛

21扁桃腺发炎。一般喉咙痛,桂枝汤加葛根4,再加连翘清热,银花、浮萍、蝉兑,一剂就好。脸部用葛根6

22少阴病咽喉痛

1少阴寒热俱有之证也。咽干肿痛者为热,不干不肿而痛者为寒。故少阴论中,有甘橘汤通脉四逆汤二治法也。

2咽痛比较单纯,无挟痰挟寒之征用甘草汤。甘草汤中所用多为生甘草,炙品则效力缓慢。治疗咽喉病可采用慢慢呷服。

3桔梗甘草汤证有化脓之象、咽喉红肿重者则痛重。

4苦酒汤证则以咽中生疮,声不出者为特征。

5半夏散及汤证有痰、寒、喉咙化脓发炎、咽中痛。

6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之咽痛,则为太少两感,阳虚明显。

7猪肤汤证之咽痛又为阴虚火旺。

8紧急的时候,比如喉癌,巴豆与贝母做成巴豆霜,把巴豆霜用管子吹到喉咙上去。

23、(1夏枯草络石藤治疗咽喉、食道肿胀

2玉竹专门治咽喉不利、喉咙痛、喉咙肿胀玉竹止血把热往下降,通利喉咙。

24射干喉咙痛,喉咙堵塞,清火解毒,热咳,喉咙肿痛,降实火。

25咽痛多属火热之邪为患,但也有虚寒为患的。

1如症见咽部疼痛、局部色白溃烂、经久不愈者,为虚寒证,肾气丸桔梗治之。因少阴之脉上系舌本,再取桔梗载药上行之功,使药达病所,其症可愈。

2咽痛伴有寒热往来等症,是少阳病之特征,可从少阳论治。少阳属火又属三焦,咽位于上焦。小柴胡汤去人参加桂枝,加重甘草量,再加桔梗。加桂枝者,取半夏散之意,加桔梗和加重甘草用量,是取甘桔汤之意。二方皆为治咽痛之主方。

3咽部是厥阴经脉所循行的部位。若症见咽干,咽后壁痛、色垢者,可用乌梅丸

4咽痛若伴有胃纳不佳、遇寒加重、大便溏稀等症者,用理中丸或汤桔梗,一治脾胃虚寒,二升提肺气,以治咽痛。取脾脉连舌本之意。

261少阴热证:苦酒汤(生半夏10(打碎,开水冲洗7)、醋(60)、水(30) )先煮3
沸,等稍凉后冲入蛋清搅拌。
治咽痛、 扁桃体红肿化脓、咽壁有滤泡而致声哑者、急性食道
炎,汤水食物下咽痛如火灼刀割等少阴热症
2剂即愈。
2少阴寒证:若断为寒闭上窍而致咽痛音哑者,脉必沉细迟微,咽部色红而不肿,舌淡不渴,可用《伤寒论》半夏散及汤方,即生半夏破洗10,桂枚10克,炙草10克,加鲜生姜10片,水500毫升,煮沸2分钟,2次微冷服。辛甘温散,驱风逐涎,一二日即解。

【辩证比较】

1咽痛,少阴寒热俱有:咽干肿痛者为热(桔梗甘草汤),不干不肿而痛者为寒(通脉四逆汤)。

2咽痛一证,寒热皆有。咽干肿痛,为三阳热证,宜甘桔,半夏,苦酒,猪肤等汤调治。不干不肿而痛,为三阴寒证,宜四逆汤桔梗主治也。

3、(1少阴初症:脉微细、但欲寐,或手足寒、背恶寒,但必有下焦虚寒之症;

2少阴病的下利时痛、便脓血属中下二焦病;

3少阴的咽痛、胸满心烦皆由下焦虚寒而气血上迫所致,肚脐旁少腹为腹诊之本。

4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用在项背强几几、喉咙痛的区别:

1发烧、有热

A有汗:桂枝加葛根汤

B无汗:葛根汤

2没有发烧

A口渴:葛根汤

B口不渴:桂枝加葛根汤

3脉像

A浮而弱:桂枝加葛根汤

B浮而有力:葛根汤

5少阴咽痛

1热气不能从枢而出,逆于经脉而咽痛者,为甘草汤证,

2寒气不能从枢而出,逆于经脉而咽肿痛者,为半夏散及汤证。方中半夏运枢,桂枝解肌,甘草缓痛,使内外之经脉通而少阴之枢机利,则咽痛自愈。

6甘草汤桔梗汤曰咽痛,半夏散及汤曰咽中痛,半夏苦酒汤曰咽中伤而生疮,则皆咽痛为主者也。盖咽痛本有轻重之分,轻者未必肿,重者必大肿。以是

1咽痛不肿之轻者,为甘草汤

2其大肿之重者,为桔梗汤

3但不肿或涎缠咽中而不堪痛楚者,为半夏散及汤苦酒汤也。

【辩证针灸】

1扁桃腺发炎,针灸用少商商阳放血,扁桃腺点刺放血;配合列缺照海

2任何喉咙痛 -> 列缺、双照海

【经典回顾】 

1、太阳病,下之,其脉浮,不结胸者,此为欲解也;脉促者,必结胸也;脉细数者,必咽痛;脉弦者,必两胁拘急;脉紧者,头痛未止;脉沉紧者,必心下痛;脉沉滑者,协热利;脉数滑者,必下血。

2、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若咳,其人必咽痛;若不咳者,咽不痛。

3、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

4、少阴病,下利,咽痛,心烦者,猪肤汤主之。

5、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6、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7、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8、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9、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中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利必不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不痹。

10、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11、阳毒之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主之。阴毒之为病,面目青,身痛如被杖,咽喉痛。五日可治,七日不可治,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主之。

【民间方法】

(仅供参考而已,大部分只对特定情况有效。真正治疗或除根请认真阅读临床指导等内容)

1音哑、咽喉炎(咽部干燥疼痛、有异物感,急、慢性均可):胖大海2个,蝉衣3只加一茶杯开水泡好后加半两蜂蜜搅匀,每日分几次漱喉并慢咽下,每日一剂,连用15天,忌吃烟酒、一切辣物和有刺激性食物。

2扁桃体炎(嗓子两侧红肿、疼痛、一般多发于着凉后):黑木耳一两,炒干磨成细粉,每次用半汤匙与蜂蜜一汤匙调匀口服,一日2次,连服5天永不再发(此方在发病时用)。忌吃辣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