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完这一课,或许你就找到了读写的一条捷径

 左手作文法 2022-01-14

听完这一课,或许你就找到了读写的一条捷径

文/陆生作

大家好!我又录了100分钟的课,这次所讲的主题是“阅读指向写作,课文撬动作文”,我特别挑选了《小蝌蚪找妈妈》、《秋天的雨》、《美丽的小兴安岭》、《荷花》、《母鸡》、《巨人的花园》这6篇课文,还有一则民间故事《傻女婿拜寿》,不少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都藏在里面了。

可能很多五年级的同学会轻看三年级的语文课文,都已经学过了呢;也有一部分大人是这么认为的,小学语文课文,小儿科啊。我以为,得出这种结论的阅读者,是浅层次的阅读者,还没有看到课文背后的风景。

一篇课文像一片山,有山峰,有峡谷,有高飞的鸟,有潜藏的兽,有盛开的花,有飘落的叶。阅读者是登山者,是照着前人走过的路,还是披荆斩棘、独辟蹊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比如,你在阅读课文时,有没有想过这些问题:

课文《小蝌蚪找妈妈》里,鲤鱼妈妈当然认识青蛙妈妈啊,但它只说了“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为什么它不说青蛙妈妈的其他特点呢?

课文《秋天的雨》,它写的是秋天的雨吗?为什么把课文里的“雨”字改成“风”字,文章也是通顺的呢?

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里有一句“太阳出来了……,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工人在这里干什么呢?——课文删掉了很重要的一句话:“一根根原木随着流水往前淌,像一支舰队在前进。”

…………

叶圣陶先生曾多次表达了这个意思——“语文课本只是些例子”。孟子讲“尽信书,则不如无书”,那么例子有可能是正例,也有可能是反例。不论是正是反,都得拿来用,我们要去观察它,“观”它的这一面,“察”它的另一面,然后我们就有了发现,有了思考,有了收获。信息泥沙俱下,真正的收获是用思考这张大网过滤出来的。

我们要有这样的认识:1.作文是写不完的,但写作方法是有限的;你要掌握的是方法,要用好课文这些例子。2.写作是一种能力,不是年级,不是年纪。三年级写作文与五年级写作文,道理是一样的。3.想要学会什么,凭的是“自学”——自己想要学,自己静下心来学;老师只是领你进门……不走歪路就是捷径了。

来听听吧!听完这一课,或许你就找到了读写的一条捷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