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你明明很想做一件事,但就是“懒得做”?

 剽悍晨读 2022-01-16
 主播:吴名


大家早上好,欢迎打开剽悍晨读,每天进步一点点,坚持带来大改变。今天是2022年1月16日,我们要给大家分享的书是《福格行为模型》。
 
这本书是由斯坦福大学行为设计实验室创始人B.J.福格所写。在以往的晨读中,我们曾分享过书中部分内容,这次我们重点解决的问题是:“有动机,但还是无法改变的原因。”
 

 
我们做任何事都需要动机。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对大多数男生来说,起床的动机是上班,上班的动机是买房,买房的动机是娶媳妇。
 
可是,很多时候,即便我们有动机,但还是不去行动。
 
问题就出在了“动机”这两个字上。
 
首先说动机是什么?动机是完成某个特定行为的欲望。
 
但问题是,欲望往往是混乱且复杂的。
 
比如,你工作一天回到家里,结果发现,当天的学习任务还没有完成。这时候,你既有学习的欲望,也有休息的欲望。
 
可是,这还没完,你还有社交的欲望、吃饭的欲望、娱乐的欲望等等。
 
当这些欲望混在一起的时候,你就很难把它们区分开。而且这些欲望还有个特点,就是会互相拉锯。它们之间会互相拔河。
 
拔河的具体表现就是:纠结。
 
你可能会坐在沙发上想一会,确定自己到底要做什么。
 
这个纠结的过程,就是欲望在打架。
 
所以,我们说一个纠结的人,本质上是一个欲望较强的人,是一个什么都想要的人。
 
而越纠结,他的行动力就越低。
 

波动

 
动机除了具有复杂的特质外,还有在冲上顶峰后,迅速回落的特质。在行为设计领域,作者把动机短期激增的现象称为动机波浪。
 
比如,在危急时刻救孩子、辞职、扔掉家里多余的东西、踩点冲到火车站、拿到健身服的快递、给偶像写信、第一天履行10项新年计划等。
 
在这些时刻,我们都会有强烈的动机,可是,高水平的动机是很难维持的。
 
作者曾做过实验。
 
他调查了很多刚刚买房,而且打算装修家的新人。结果发现,当他们拿到房门钥匙时,装修家的动机是最强的。可是,一周后,他们的动机就下降了一半。当装修刚开始一半之后,他们就只剩下了厌恶的情绪。
 
因为,装修房子确实非常累。
 
不管这个过程是怎样的,一旦过了某个时间点,我们做事的动机,就会减弱。
 
可是,之后呢?
 
你会责备自己没能坚持下来,但这不怪你,这就是动机在生活中的运作方式。
 
这是它的固有规律,我们很难逆规律而行。
 
而那些最终成功的,都是有极强动机的人。
 

抽象

 
除此之外,动机还有一个特点是:抽象。
 
比如,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保持健康、对孩子有更多耐心、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
 
可是,把动机建立在这些抽象概念上,是无法帮你拿到结果的。
 
很多公益宣传海报上,贴满了蔬菜,然后告诉你要健康饮食。
 
当你第一眼看到它的时候,你也觉得自己需要吃更健康的食物。
 
但你没有后续的行动,原因在于你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什么,以及怎么做。
 
再比如,你看到了一句话“未经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于是你觉得它说得很对,大受鼓舞,决定过经过反省的人生。
 
可是,你不知道该怎么开始。这种改变的动机也会被时间蹉跎掉。
 
或者,你在失意的时候,读到一句话“任何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于是,你又得到了安慰,觉得自己不能沉沦下去,可是过几天,你又回到了原来的生活和节奏中。
 
这就是我们即便一时有了动机,也无法行动的原因。
 
总结一下,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们讲解了福格行为模型的3个要素。其中,动机是最不可预测和最不可靠的。所以,与其受限于动机,我们不如思考一下马斯克最近在采访中说的话:“我从来不想什么悲观、乐观,干就完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