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残游记》回评(十九) 刚弼:一面是清官,一面是酷吏

 情缘半岛 2022-01-16
图片

(完结篇)

     话说一场大火终于被熄灭,老残迫不及待地向黄人瑞继续打听那个惊天大案的后续,第十六回就从这里写起。魏家父女全被刚弼抓进了大牢,魏家的管家是个愚忠老实的人,不忍见父女俩受牢狱之苦,于是筹集钱款找到当地的乡绅胡举人,设法到刚弼那里打点一番。魏家父女蒙冤,管家要做的是想方设法搜集证据替他们伸冤,而不是拿钱行贿捞人。然而,管家没啥见识,一时心焦,情急之下乱投医,没想到这下却把魏家父女真正推到绝壁深渊里去了。因为,他们行贿的对象是以清廉自诩,也以清官形象颇受上司重用的刚弼。

图片

     刚弼是个清官,他在第十八回中对白太尊说过一句话:“卑职一生就没有送过人一个钱。”事实也是如此,白太尊这样一个正直的大官员也评价刚弼“清廉”。不过白太尊指出了刚弼身上最大的毛病:“清廉人原是最令人佩服的,只有一个脾气不好,他总觉得天下人都是小人,只有他一个人是君子。这个念头最害事的,把天下大事不知害了多少”。白太尊见人见事十分透彻,此话说得一针见血,直指刚弼痛处。刚弼审查魏家父女一案,恰恰是这样的。请看他接见胡举人这一段:

     人瑞道:“这浑蛋的胡举人来了呢,老刚就请见,见了略说了几句套话。胡举人就把这一千银票子双手捧上,说道:'这是贾魏氏那一家,魏家孝敬老公祖的,求老公祖格外成全。’”

      “老刚却笑嘻嘻地双手接了,看了一看,说道:'是谁家的票子,可靠得住吗?’胡举人道:'这是同裕的票子,是敝县第一个大钱庄,万靠得住。’老刚道:'这么大个案情,一千银子那能行呢?胡举人道:'魏家人说,只要早早了结,没事,就再花多些,他也愿意。’老刚道:'十三条人命,一千银子一条,也还值一万三呢。也罢,既是老兄来,兄弟情愿减半算,六千五百两银子罢。’胡举人连声答应道:'可以行得,可以行得!’

     “老刚又道:'老兄不过是个介绍人,不可专主,请回去切实问他一问,也不必开票子来,只须老兄写明云:减半六五之数,前途愿出。兄弟凭此,明日就断结了。’胡举人欢喜的了不得,出去就与那乡下老儿商议。乡下老儿听说官司可以了结无事,就擅专一回。谅多年宾东,不致遭怪;况且不要现银子:就高高兴兴地写了个五千五百两的凭据交与胡举人,又写了个五百两的凭据,为胡举人的谢仪。

     刚弼明知胡举人来行贿,却“笑嘻嘻”地收下钱款,并且还引导着胡举人写下凭据,从后文来看,刚弼并没有收受这些钱款,钱款连同凭据被他在公堂上作为铁证,指证魏家父女犯罪。这很明显就是钓鱼执法啊。刚弼是清官,但是他坏在认定魏家是因为有罪才花钱消灾,因为在他的逻辑里,他自身清白从“没有送过人一个钱”,别人一旦送钱,就一定是不清白。在公堂上,刚弼如此对魏家父女说:“倘若人命不是你谋害的,你家为什么肯拿几千两银子出来打点呢?这是第一据,在我这里花的是六千五百两,在别处花的且不知多少,我就不便深究了,倘人不是你害的,我告诉他照五百两一条命计算,也应该六千五百两,你那管事的就应该说:“人命实不是我家害的,如蒙委员代为昭雪,七千八千俱可,六千五百两的数目却不敢答应。”为什么他毫无疑义,就照五百两一条命算帐呢?是第二据”,这两条理由全出自他关于“清白”的认知逻辑。此举使得胡举人落入他设好的圈套里,更使得魏家父女的冤屈更深一层。你说这刚弼害不害人?

     刚弼拿到所谓的铁证之后,认定魏家父女犯死罪,于是对贾魏氏动用酷刑,贾魏氏屈打成招。在公堂上,贾魏氏在刚弼的步步诱导之下,自圆其说,把刚弼需要掌握的合理的犯罪动机、犯罪过程都讲了出来。刚弼觉得还不够满意,因为贾魏氏的供词里只提到自己是因为妯娌不和谋杀二儿媳,所以他继续诱导:

     又问道:“我看你人很直爽,所招的一丝不错。只是我听人说,你公公平常待你极为刻薄,是有的罢?”魏氏道:“公公待我如待亲生女儿一般恩惠,没有再厚的了。”刚弼道:'你公公横竖已死,你何必替他回护呢?”魏氏听了,抬起头来,柳眉倒竖,杏眼圆睁,大叫道:“刚大老爷!你不过要成就我个凌迟的罪名!现在我已遂了你的愿了。既杀了公公,总是个凌迟!你又何必要坐成个故杀呢,你家也有儿女呀!劝你退后些罢!”

     这刚弼真是个酷吏,不仅残酷在对嫌疑人动辄使用酷刑,还残酷在诱供嫌疑人,给嫌疑人加上重罪,非得置其于死地而后快!”魏氏最后的一番话语,字字滴血,刺痛人心,这是对毫无人性、残酷至极的刚弼的强烈控诉!

     刚弼的一面是清廉,另一面是残酷,这两面统一在他的身上,二者并不矛盾。因为事物的一端如果走向了极端,哪怕这一端再好,也必然会产生它的负面影响。有句话说:“有是德,必有是病。”孔子也曾说过类似的道理:“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恭敬、谨慎、勇敢、爽直本都是很好的品质,但是如果不用礼来调和,就容易走向它们的反面:劳倦、懦弱、盲动、刻薄。

     刘鹗写刚弼,一方面以此揭示了这个普遍哲理;另一方面,也以此为典例,极其深刻地揭示了晚清酷吏政治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