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后期的人物画家——孙位、常重胤

 夕妙斋 2022-01-17

唐代后期的人物绘画,包括过去流行的人物、仕女、写貌、图像在内,虽然仍旧维持中期形势继续发展,但是呈现的景况已经大不如前,主要原因应该是国势日蹇,俨然图像、人物画主角的贵族已不若过去生活炫耀,绘制需求大不如期,画家人数减少,作品呈现面目也与佛道、鬼神画一样,显得气势羸弱,远不及前、中期的精彩。


Image
Image
孙位
Image
Image

他是唐代后期绘画佛道、鬼神、人物等,在画法上最具开创性的画家。

孙位,事略见于《图画见闻志》《益州名画录》《宣和画谱》《绍兴府志》《德隅堂画品》等书。他初名位,后改名遇,浙江会稽人。生卒时年不详。僖宗广明(公元880)中避难入蜀,他也自京师来到蜀中,定居成都,自称会稽山人。他为人志行孤洁,性情疏放,喜饮酒。他善画,无所不能,擅长人物、龙水、松石、墨竹、天王、鬼神等,作品笔力狂怪,不以赋彩为功。题材中尤以佛道、鬼神画为人称道,创建一种新画风。光启年间(公元885—887),他受命绘画应天寺东壁,乃仿效润州高座寺内张僧繇所画《战胜天王》图样,绘画《战胜》一堵,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形容所画,是“天王部众,人鬼相杂,矛戟鼓吹,纵横驰突,交加戛击,欲有声响”,“鹰犬之类,皆三五笔而成,弓弦斧柄之属,并掇笔而描,如从绳而正矣”,最后评为“笔锋狂纵,形制诡异,世莫之与比,历三十余载,未闻继其高躅”者,可谓推崇备至。其他长安、蜀中地方,也都有他的壁画。

孙位、张南本,为唐末蜀中掀起新画风的二人。由于作画不按常法,被朱景玄《唐代名画录》评画,于“神”“妙”“能”三品外,别立“逸”品一格安置;北宋黄休复《益州名画录》中沿袭其说,评画同样分为四品,却将“逸格”列于“神”“妙”“能”前,并阐释其义:

画之逸格,最难其俦,拙规矩于方圆,鄙精研于彩绘,笔简形具,得之自然,莫可楷模,出于意表,故目之曰逸格尔。

而将孙位列为逸格中的唯一一人,足见推崇之高。后来南宋邓椿的《画继》也承继其说法:

画之逸格,至孙位极矣,后人往往益为狂肆;石恪、孙太古犹之可也,然未免乎粗鄙,至贯休、云子辈,则又无所忌惮者也。

说明了他能够突破前人成法,开创新的绘画形式和风格,引领后来画家勇于打破传统,求新求变。毋庸置疑,孙位对于唐代后期以降佛道、鬼神、人物以及其他画类,此后的演进发展有着启迪的贡献,他带头激发起蜀地革新画法的风气,从此一直吹拂着中国的绘画发展史。

孙位作品传世,生前绘制的壁画,早随寺院塌毁无存。卷轴画迹流传后世,据《宣和画谱》记录,北宋徽宗时内府收藏有二十七件,其中除去佛道、鬼神作品,其他画类有:《三教图》《高士图》《四皓弈棋图》《王波利图》《写马融像》《写笔卓图》《高逸图》《取性图》《草堂图》《围棋图》《扫象图》《番部博易图》等,略见其人物画创作之大概。时至今日,其中一件尚有流传下来,允称难得。


Image

唐代 孙位《高逸图》设色 45.2×168.7cm 上海博物馆藏

Image

唐代 孙位《高逸图》局部

Image


Image


Image


这件画迹名为《高逸图》的作品,现藏上海博物馆。画为高头大卷,绢本,高45.2厘米,长168.7厘米,设色画法。卷首有宋徽宗题签“孙位高逸图”,并钤有“政和”“宣和”“睿思东阁”等收藏印,显示就是《宣和画谱》中著录的《高逸图》了。图中绘画四位身着华服的士夫,列坐在精美的花毡上,各有侍者侍候,背后饰以蕉、竹、树木、湖石,不作其他衬景,气氛冷肃宁静。考析此画内容,根据人物造型与画法形式,颇与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室出土砖刻画像《竹林七贤与荣启期》,以及现存洛阳存古阁所藏宋刻石《竹林七贤图》相接近,应该画的是同一题材的后世临摹作品,只是画法上要细致精工许多。而且孙位所临此卷,已是《竹林七贤图》的残本,七人中仅剩其四,分别为山涛、王戎、刘伶和阮籍,缺少了嵇康、向秀和阮咸三人。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至于绘画看来,画中人物作铁线描法,用笔细劲凝练,调畅自如,似乎尚保有东晋顾恺之的遗绪。然而秀丽雅逸的风貌,并不像想象中画史形容孙位“逸格”的画法,令人生疑。不过,或许因为出于临摹前人作品,受限保存原画形貌的关系,没有使用上他本人专擅的画法,这种情形也有可能。所以仍然将它视为孙位一件笔墨工细的作品看待,欣赏它具有的高度艺术美感。

Image
Image
常重胤
Image
Image

在唐代后期为数不多的写貌图像画家中,艺术表现突出的仅得李士昉、赵德齐和常重胤等二三人而已,其中论成就足以称得上代表的,则非常重胤无以当之。

常重胤,事略见于《益州名画录》《图画见闻志》《图绘宝鉴》等书。他本籍长安,流寓四川成都。为佛道、鬼神画名家常粲之子。生卒时年不详,活动时间约当僖宗朝(公元874—888)前后。常粲以画名驰誉懿宗咸通年间(公元860—873),佛道、人物而外,也喜绘上古衣冠,格韵高古,远非一般专尚形似的画者所能及。常重胤能继家学善绘人物外,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说他,“妙工写貌”。僖宗朝任职翰林供奉,尝写僖宗御容及名臣真像,得其神采。黄休复《益州名画录》记叙,僖宗避难幸蜀,回銮之日,蜀地百姓奏请留写御容于大圣慈寺;当时随驾写貌的待诏,都奉命动笔作画,无一能体现皇帝容貌,府主陈太师敬暄于是奏进常重胤,对面一写而成,内外百官无不惊叹,称为张僧繇后身;接着宣命他在中和院上壁,同时写真随驾文武臣僚、诸司副使一百余人,他也因此获授驾前翰林待诏,赐绯鱼袋的荣誉。他所作壁画具有独到之处,尝自谓:“我画,屋烂梁摧之外,雨淋水洗,终无剥落者矣。”意思是说他的壁画除非房屋倒塌,即使雨淋水洗都永远不会剥落。时人叹为前所未见,后无来者。

唐亡后,常重胤曾服事前蜀宫廷,玉局寺有他所画前蜀先主(王建)为使相时真容。他也曾为蜀通王王宗裕宠妾写貌,仅瞄一眼,翌日凭着记忆想象即能画出,而姿容短长,无遗毫发,心思敏锐为人叹服。他所作其他绘画,尚有大圣慈寺兴善院的《泗州和尚真》《华亭张居士真》,宝历寺的《托塔天王》,宁蜀寺的《都官土地》等。他的作品极见赏于诗僧兼画家的贯休,曾对他说:“贫道观画多矣,如吾子所画,前无来人,后无继者。”可见推重之一般。

可惜的是,常重胤的作品无一流传下来,世人无从获睹其精彩的艺术面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