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法|吴雅山:串胡同勾勒出地安门

 新用户8926AVU2 2022-01-19

他的姥姥18岁嫁到地安门,眼看着地安门从有到无,带给她太多的欢乐与忧伤,是她心中分量最重的一道门。所以她常说,死了也要抱块地安门的砖头走。

活法|吴雅山:串胡同勾勒出地安门

▲吴雅山

因此他想写一篇文章,写一写姥姥心中的地安门。却一不留神写出了两本书《地安门的前世今生》《地安门史话》。

吴雅山在微博上的头衔是“京城资深记者、北京史研究者”。

其实他还有好几个身份。2003年,中央电视台曾播出过一部20集家庭言情喜剧《老屋》,赵宁宇、李丁、张凯丽都有份出演,编剧就是吴雅山。

作为一名25岁就入行的电影记者,还曾深造于北京电影学院剧作专业,他写得最多的是电影剧本,或独立或与人合作的,加起来总有十几部吧,其中《夜凉如水》《不平静的海滩》《血染的印章》十几年前就已登陆大银幕。

吴雅山见证了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整个中国电影界的风云雷电,写了上百万字的新闻及影评文章,拿奖拿到手软。

名利地位都有了,原本舒服混在娱乐圈儿的他,忽然有一天跳出了圈子,不再跑剧组,也不再泡电影院,而是串起了京城的胡同。

这一切都因为他的姥姥。

吴雅山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他和姐姐从小就由姥姥带大。

姥姥18岁就嫁到了地安门。吴雅山也出生在这里,结婚后才自立门户。

女儿出生后,吴雅山兴冲冲地抱回地安门让姥姥看。想着四世同堂了,得让姥姥高兴高兴。却不料女儿一见太姥姥就“哇”地一声哭了。

姥姥寻思着,“我横是快死了……”

结果,姥姥真的就在几个月后去世了。

姥姥犯病时,吴雅山正好在身边。那是他第一次坐上急救车,一路上紧抓着姥姥的手。

当所有抢救程序完成后,吴雅山坐在病床前守候昏迷中的姥姥。

突然,姥姥腾地坐起身来,睁大了眼睛看着他,“小二(吴雅山的乳名),我还能回家吗?”

他忙安慰姥姥:“能。病好了我们就回家!”

姥姥听完一头躺在床上,直至心脏停止跳动,再也没说半句话。

吴雅山后来就经常猜想姥姥到底想说什么。他记得姥姥活着的时候说过,死了也要抱块地安门的砖头走。

他十分后悔在姥姥活着的时候,很少问她有关地安门的故事。

没有了姥姥的地安门,却反而成了他心心念念挥之不去的牵挂。

随着旅游热升温,地安门那一带一下子热闹起来,整日人头攒动。

吴雅山很疑惑,他们到这地界究竟来看什么?

很多游客背着相机在胡同里胡乱溜达,目光茫然。而三轮车夫则指着一扇朱红大门介绍说,这里曾经是一座王府。

吴雅山差点笑喷了。这地界十几年前是个街头公园,再早是个天然冰窖,2008年被加盖了围墙和朱红大门之后建为会所,怎么成王府了?

还有一次,吴雅山在米粮库胡同游荡,一辆三轮车从后面上来,只听车夫介绍说,这胡同就是邓小平故居所在地,别的没啥值得说的。说完,骑着三轮车走了。

吴雅山当时恨不能拽住三轮车告诉游客,除了邓小平之外,这条胡同历史上还住过更多的官员和学者。比如晚清学者陈宗蕃的“淑园”就在这胡同里,他在此写下了《燕都丛考》。大画家陈半丁、著名学者胡适、傅斯年、陈垣、梁思成、林徽因都曾在这胡同住过。新中国成立后,李克农、陈伯达也搬到了这条胡同。

他觉得自己必须得干点什么了。

2

活法|吴雅山:串胡同勾勒出地安门

▲吴雅山(右二)在为游客讲解胡同历史

吴雅山开始了串胡同。从史料里,从儿时记忆里,从眼前的建筑里一点点寻找勾勒着地安门。

他去看张之洞名曰“望海楼”的寝室,而今摇摇欲坠、早已沦落为民居。

当年张之洞奄奄一息时,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摄政王载沣在众多护军的簇拥下前来探望,足见望海楼曾经的辉煌。

可惜游客们只将镜头对准眼前的灯红酒绿,笙歌曼舞,忘了背后还有个历史深处。

百年前的清太医院,曾聚集着全国最优秀的御医,为宫里的皇亲国戚问诊把脉。

还有安乐堂胡同,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百年前曾是宫中太监的“养老院”。当太监们年老多病,不适宜继续在宮中服务时,就把他们安排在这里养老送终。

北京的胡同真多啊!地安门那里就有无数条,以至吴雅山后来专门写文章发一声感慨:《京城胡同深几重》。

这些胡同如今还在,遗憾的是,魂早已经丢了。

在三年的时间里,吴雅山采访了众多已是耄耋之年的老北京人。比如,从小学徒当泥瓦匠的蓝宝老人,就亲口向他讲述了当年拆除雁翅楼的情景。

还有出生在地安门的老北京人杨老爷子,说起地安门如数家珍。他小时候帮父亲看的摊就紧挨着地安门。

在杨老爷子的记忆中,地安门有三个大门洞,大车从中门洞通过,两边门洞走行人。门洞最外边各有两间房,雕花木窗户扇儿,跟地安门是一体的。他父亲还有其中一间房屋的钥匙,为的是当个仓库存些零散货物。

从杨老爷子口中,吴雅山知道了旧社会居然还有公用棺材,为的是租给那些买不起棺材又要在出殡时觉着体面的平头百姓。

皇城子民买不起棺材不要紧,得拿住了这个劲儿。

“北京人啊,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杨老爷子摇头晃脑地说。

在写作过程中,吴雅山经常在梦中见到姥姥。清晨醒来,会突然想起姥姥在世时曾说过的有关地安门的人和事。

虽然阴阳两隔,但姥姥却仿佛一直在身旁,唤醒了他记忆深处许多陈年往事。

3

活法|吴雅山:串胡同勾勒出地安门

▲吴雅山的作品

别看吴雅山的名字挺雅致,人却长得憨厚黑粗,感觉跟文化人一点儿不沾边儿。第5代电影导演肖风评价他:年轻时是个“愤青”,年老后变成“愤老”。

但就是这个愤老,却有着出人意料的细腻情感。

有一次,他在医院陪床。一个公交司机突发脑出血被送来急救。司机的女儿是个十几岁的小女孩,不停地在身边呼唤着爸爸,含着眼泪问他,“我爸爸没事儿吧?”

问的吴雅山这个五大三粗的汉子心都要碎了,忙躲到了外面。

司机没有抢救过来。吴雅山把这事儿写了篇文章《小女孩》,发表在《北京晚报》上。字里行间都能读到小女孩儿撕心裂肺的呼叫,读到他对孩子深深的同情。

同样都是父亲,吴雅山想到了自己远在国外的女儿,想到了有一天躺在床上的是他,女儿该是怎样的心情?

读来令人心碎。

这样的一个吴雅山,才会为了姥姥而写地安门,写地安门里的“小炉匠”和李太太。

还有北京人的精气神儿。

(燕赵都市报特约撰稿 向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