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位于下肢的中心位置,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滑膜关节,它由两个独立的关节构成:胫股关节和髌股关节。 胫股关节: 是指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所构成的关节。 髌股关节: 是指髌骨和股骨构成的关节。 它主要的运动形式是屈和伸,且在屈膝的状态下,它也能够进行稍微的旋内和旋外。 正常的膝关节从侧面看,胫骨和股骨都能够很好地排列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的位置,也可以称之为膝关节的中立位。 而膝盖超伸则表现为:小腿的大部分则落在了该垂线的后面,膝关节已经不在中立位了,我们把这种姿势就称为膝关节过伸或反弓。 有两种简单的视觉方法可以用来判断自己是否属于超出了“正常的屈伸范围”(判断膝盖超伸): 膝关节超伸,膝盖没有处于正位状态,会导致身体相应的骨骼、关节以及组织肌肉出现过度代偿,从而产生连锁反应。 腓肠肌长在小腿上,却与大腿连接,膝关节超伸时,膝关节就会向后,使腓肠肌上下两端变长,当膝盖前侧难受时,就本能的使腓肠肌发力,将膝关节拉回原位,小腿肌肉会过多发力以维持身体姿势,长时间如此,就会导致小腿变粗。 静止或运动时膝盖骨都会过度靠近股骨,出现过度摩擦,时间长的话会导致膝盖疼痛。再有,正常情况下膝盖是直的,一旦膝盖超伸会挤压到髌骨,那么大腿的股骨、髌骨、胫骨三块骨头,就会挤压到一起,所以会导致膝盖“前沿儿”的疼痛。 膝盖超伸的姿态无法完成一些高冲击的动作,比如跳跃、快速跑等,会提高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危险。膝超伸还会伴有半月板损伤、骨盆前倾造成的腰痛等问题 正常站立时需要用到腘绳肌和臀大肌,行走、慢跑等动作除了用到股四头肌以外,也需要用到腘绳肌的力量。对于不常运动的人,大腿前侧肌肉(股四头肌)发达紧张,对应的大腿后侧肌肉(腘绳肌)力量薄弱,失去平衡就会导致过度伸膝从而造成膝超伸。 当踝关节稳定不足时,比目鱼肌不足以维持踝关节矢状面稳定,那么腓肠肌就会收缩参与维持稳定。而腓肠肌会在收缩时把胫骨向前拉、股骨向后拉,也就是膝伸,过度紧张的腓肠肌会引发膝过度伸展,也就是膝超伸。 如果足底或小腿后侧筋膜过紧,就有可能引起足跟支撑不足,骨盆也会下意识的前倾,导致膝超伸。 脊柱、骨盆周围的肌群都是核心肌群,当核心肌群薄弱,且髋屈肌群紧张时,骨盆则被拉扯向前,腰椎前突,从而造成了膝盖超伸。 如果站立时骨盆处于前倾状态,则身体的重心倒向前脚掌,膝关节长期向后压迫导致超伸。 缓解膝关节超伸,可以多做增强双腿力量的训练,尤其腿后侧肌肉的训练。 后侧小腿完全贴合地面,髋关节朝向正前方, 躯干垂直于地面,重心前移,胯下具有拉伸感。 2、股四头肌拉伸 前脚掌与后腿单膝支撑,髋关节朝向正前方,躯干垂直于地面,让后侧小腿靠近臀部, 拉伸后侧大腿前侧。 后脚脚跟踩地,臀部向下压,感受小腿后侧上部有强烈拉伸感。 好了,今天内容就到这了,感谢您的收看,如果您喜欢小鱼的这篇文章,还请点击右下角的赞和六角花在看图标给小鱼鼓励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