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求真|知道了“无为”概念的定义是什么,还要需要了解“有为”概念的定义。老子为什么支持无为,却反对有为?

 国学新知堂 2022-01-23

文|新知堂原创

上一节,我们已经知道,“无为”作为概念不能通过其字面上的意义去理解。“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而不居”,是老子本人对“无为”概念所下的定义。所以,无为不是不为,而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而不居。它不仅不是不为,而且是必有所为,有作为于万物,有贡献于万物,有功劳于万物,但不恃其作为谋私,有功劳不居,不争为万物之王之主,甘居万物之下之后,这才是“无为”的真实内涵。

如果我们将无为定义为顺其自然,无所作为,那就与道生养万物的观点相矛盾。比如,帝王君主,使得天下太平,也是功于万民的,但他们为而恃、功而居,争居万民之上之前,称孤道寡,聚敛财货,奴役百姓,就是“有为”了。

我们前边三篇文章详细讲解“无为”概念的定义,我所讲的内容都是依据老子经文中明确的论说进行的阐发,完全依据经文,不作臆测,不依从旧说。

老子在经文里明确指示了道无为、水无为、圣人无为,我们则通过分析老子的相关论述得出结论,“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居”就是老子本人为“无为”所下定义。

玄德其实是道的无为品德,水利万物而不争,生而不有,功而不居,所以水之德最接近玄德。圣人治理天下,效法天道无为之玄德,水之利而不争之品格,故能实现天下太平清静的目标。所谓圣人,在老子那里就是指理想的统治者。

了解了“无为”概念的定义,我们还需要追问“有为”概念的含义。“生而不有、为而不是、功成不居”,是无为概念的定义,那么它的反面,即“生而有,为而恃,功而居”就是有为的概念的定义了。

如何理解这个定义呢?老子认为只有圣人才能实践无为,现实里的统治者,如天子、侯王等等,都是以有为的策略治理天下的。老子认为,君主和侯王有为,是春秋战国时期天下纷争不息的根本原因。

君主和侯王治理天下的土地和万民,无疑是功于万民的。但是他们因功争居高位,称孤道寡,将土地和人民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任意奴役和宰制,自己却过着不劳而获,奢侈糜烂的生活。这就是“生而有、为而恃、功而居”,也就是有为。

有为政治有什么弊端呢?老子讲:“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贵其咎”。无为政治有什么益处呢?老子讲:“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有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在经文里通过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有为必然自我否定,而无为则有无限益处的道理。我们概括为两个命题:有为而有以为,无为而无不为

“有为而有以为”,是说有为具有致命的缺陷,无为而无不为”,是说无为有无限的好处,法则无为就没有不能实现的事业。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贵其咎”,是“有为有以为”的事实证明。“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是无为无不为的事实证据。其实经文中此类的证据很多,细心观察不难发现。我们常说老子最具有辩证思想,经文具有思辨性质的名言警句很多都是这两个命题的事实证据。

例如,“由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都是“无为无不为”命题的证明。“多则惑”则是“有为有以为”命题的证明。“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这些也是“有为有以为”的证明。

再比如,“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也是“有为有以为”和“无为无不为”两个命题的证明。留心考察,还会发现很多。所以,我们读老子书,一定不要犯死在句下的毛病。我们不仅要了解老子讲了怎样的道理,还要知道他为什么要这样讲。也就是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权威不是真理的标准,不是道理只因为是老子讲的就一定为真。老子告诉我们道理究竟对不对,则需要经过我们的独立思考来审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