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启示录108:贫穷时的真快乐

 新用户17779036 2022-01-27

导读:

孔子的学生颜回已经穷得叮当响,可是每天还很乐呵!老师为啥还居然大加赞赏?为什么我们很多的所谓快乐都是伪快乐?

想收听音频文件,请点击上面的绿圈圈

有的女人看自己的老公,挣不来多少钱,每天还穷乐呵。或者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咋地,每天还很开心,往往会骂他们,说你怎么那么没心没肺,不知道愁。

在这个女人的眼里,不能挣钱而很快乐的丈夫,学习成绩不够好而能够每天很开心的孩子,是有问题的。

但是在《论语》这本书里边就有一则,是孔子专门夸自己的弟子颜回穷乐呵的,我们来看一下。

01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给自己的学生下评语,用了两个“贤哉”,说贤德呀!颜回这个同学,真贤德!

他的贤德表现在什么地方呢?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一篮子最粗糙的饭食,一水瓢的冷水,住在非常简陋的小巷子里。粗茶淡饭,住在棚户区里,生活条件已经简陋到极致了。

这里面还有一句: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要是普通人是这样的生活境遇,是这样的生活条件,愁都愁死了,烦都烦透了,但是颜回他能做到每天仍然很快乐,不改其乐。老人家最后还说贤哉,回也

02

读完了这一则的论语我们就想问几个问题,第一个:颜回,他难道真的是没心没肺?或者用今天的话讲没长心吗?生活条件也简陋到这种程度,他怎么还能乐得出来呢?

第二个,大家有没有发现,出家人当中的僧人,很习惯自称为贫僧;道教的道士、道长,很喜欢讲自己贫道。称我们普通人为施主。

那么佛家、道家都是求道的人,这些求道的人为什么能够以“贫”字自称呢?那么为什么我们中国人很喜欢讲安贫乐道呢?

03

2014年的时候,读《论语》,我写了这样一小段心得:

快乐完全可以不必依赖外在的条件,那种从内心深处生长出来的快乐才是真快乐,那些从内心绽放的喜悦之花才是最美丽的。

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的经济条件比较差,觉得我的收入增加了之后,我可能会变得快乐;我的房子变大了之后,我可能会变得快乐;我从骑自行车变成开私家车,我可能很快乐。

但现实当中往往我们会发现,个人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的改善而增加快乐,甚至有的时候反而会把以前一些很简单很淳朴的快乐给弄丢了。

活到四十几岁才明白一个道理,快乐完全是内在的一种能力。那些,依赖于外在条件的,所谓的快乐都是昙花一现,都是伪快乐,都稍纵即逝。

04

学会了调整自己的内心,能够一直处于平和喜悦的状态,这份快乐是真快乐,因为它不依赖外在的条件。所以我写了两句顺口溜:棚户区里有笑脸,豪华别墅有愁容

像颜回这样的人,“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的人很多;那些在别人眼里很风光,很了不起的大老板,可能正债务缠身,可能人事关系焦头烂额,也可能家庭关系一塌糊涂。

不代表富就有一定有问题,但是富有一定有富有的问题。

快到50岁的时候,我有个最深刻的体会就是,物质上的富足可以称为富,而精神上的充实才可以称为贵。

我们今天很多人是富而不贵,怎么能让我自己既富且贵,是我们很多人的人生课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