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启示录140:孔子也想多挣钱

 新用户17779036 2022-01-27

导读:

孔子也喜欢钱吗?他说“富而可求也,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可为什么偏偏一次次放弃升官发财的机会呢?圣人追求财富和普通人最主要的差别在哪里呢?

想收听音频文件,请点击上面的绿圈

现在的大学生毕业了之后挑工作。达不到自己期望值的,宁可不干在家呆着。据报道,毕业一年之内找不到理想工作的大学生,居然有100多万。

如果他们能读一读《论语》,读一读述而篇,读到孔子讲自己追求富贵的一句话,他们的想法也许会改变。

01

述而篇里有这样一则:子曰,富而可求也,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孔子说呀,如果富足可以通过正当的手段得到,就算是拿着鞭子给人家开道也好,或者是看门也好,我也特别愿意干。

如果不能够符合道义而求到财富,那还是算了吧,我还是愿意按照自己的做人标准,追求我所喜好的东西。

这句读完了,我们可以看到几个问题。第一,孔子也爱财,孔子他也想富。要不然怎么会最低级的工作他也愿意干呢,只要是能赚到钱。

从圣人的这个表态来看,追求富贵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是追求富贵的方式方法是有讲究的。

02

我们了解过孔子的经历就知道,他是有足够多的机会可以让自己和自己的弟子们升官发财的,但是他都放弃了。为什么呢?这里边可求和不可求,我们就可以理解了。

孔子认为的可求和不可求,关注点在于是不是在追求富贵的过程当中要放弃自己的做人原则,要和一些不符合道义的,不符合天理的一部分政治力量进行妥协。

所以孔子讲的可求和不可求,主要不是能不能得到,而是得到的方式是不是符合道义,有没有违背他一直坚守的做人原则。

其实,从孔子这样一个简单的表态当中,我们就可以知道了一个真正的大儒,他是坚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就像孔子他自己讲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03

小人和君子最大的差别就是,他们是只见利不见义,而君子能够看到义利是的对等的,因为这是天理,这是大道。所以,君子绝对不去发、也不敢发不义之财。

孔子有财不发,有官不做,不是因为孔子他傻,而是因为他有智慧,他能读懂天意。

孔子说“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啥意思呢?死生有命,富贵在天,人不是你想富贵就可以富贵的。

孔子倾其一生的经历去推广他的仁政思想,在他的有生之年成果并不理想。很多的国君欣赏他,但是不敢用他,这就是他的命。到了一定年龄之后,孔子他认识到命运的不可违抗,在命运面前只能臣服。

但是君子就是君子,圣人就是圣人,即使是不得志,即使是在穷困的时候,他也能安贫乐道,也能够坚守自己的做人底线,也能够和上苍保持一致。

今天是一个商业时代,追求利益没问题。每得一份利,一定要尽到一份义。想赚大钱没问题,关键是不能伤天不能害理,做人做事必须守住底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