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启示录166:一句话读懂天意

 新用户17779036 2022-01-27
导读:
为什么说狱中的贪官看懂道德经会大哭?为什么富豪榜容易变成杀猪榜?老子的哪句话最能让我们读懂天意?老子的话为什么能理解成儒家倡导的中庸?真的读懂老子的这句话为什么能做到佛家提出的“看破放下和自在”?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 
《道德经》第77章,老子告诉我们: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01.
老子告诉我们,上天之道,自然之道,就像拉弓射箭。弓高了,你就要降下来一点;弓太低了,你就要抬起来一点点。
如果拉得过满了,就要松开一点点;如果拉的不够满,就要再加点力气。总之就是要找到那个恰到好处。
所以上天之道,它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减损那些多余的、有余的来补充那些不足的,使二者能够中和与平衡。
可是人之道呢?和天之道就不同了,甚至是相反的。人们更常见的是减损那些本来就不足的,然后去奉献给、奉养那些已经有余的人们。
记得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央视著名的主持人白岩松先生讲过:如果给监狱里服刑的那些贪官们,读一读《道德经》。
那些人一定会很后悔没有早点来读。如果他们早点读《道德经》,就不会有今天的下场。
还有我们经常会有人说,富豪榜往往会成为杀猪榜,很多老板刚刚登上富豪排行榜,可是没过一两年就开始出状况,出大状况。
白岩松先生为什么说,这些官员们如果能够早点读懂《道德经》,就不至于被判刑,进监狱呢?富豪榜为什么经常会成为杀猪榜呢?
其实不需要把整本《道德经》读明白,只要是把老子这段话理解透了,就能找到答案。因为只凭这一句话,我们就可以读懂天意。

02.
请问在生活当中是不是有两种现象比较常见?一种是本来是个穷光蛋,几年没见突然变成大富翁了。
还有就是另外一个极端。风光显赫的大老板,一夜之间传出来负资产了,挺大的企业集团轰然倒塌了。
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面对这样的现象,都只是感慨,只是惊叹,很少有人愿意去追究背后的那个力量,和让这种现象产生的法则。
读了这段《道德经》,我写了四句打油诗:
头顶三尺有神明,
专门收拾冒尖人。
人间万千不平事,
上苍伸手来摆平。
其实老子就告诉我们,老天爷和人的喜好是相反的。
我们人特别喜欢冒尖儿,喜欢出类拔萃,喜欢地位比别人高,喜欢财富比别人多,喜欢名声比别人显赫。
而老天爷最不喜欢的就是有人冒尖儿。你拥有的太多了,你超出平均水平了,你的地位,你的声名,你的才能过高了,老天爷都会给你找不痛快。因为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啊!
读了这段《道德经》,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历史上那么多次的农民起义,都要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帜,就是要损有余以补不足。

03.
我们真的能理解了,老天爷的喜好和人相反,老天爷喜欢损有余以补不足。
那样的话,一个人在举步艰难的时候,他不应该丧失信心的,很有可能离时来运转就不远了。一个人春风得意的时候,说不定他很快就要倒霉了。
其实老子这一段的告诫,对天之道的解读,就是《道德经》第40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具体说明。
物极必反,太阳照了一段时间,下班了,月亮开始接替它。春夏秋冬,四季轮换。热,不让你过热,冷,也不让你太冷,就是有一个调和,有一个循环。
我们人类在学校里,老师最喜欢的叫尖子生,在企业里面最喜欢那些表现好,业绩好的员工。可是老天爷不是这样,他喜欢把尖子生和差生找平。
老子这段《道德经》就是对“天道求衡”四个字最清楚、最明白、最形象、最生动、最容易理解的解释。
所以真的读懂了天之道,是损有余以补不足的,当官你还敢太嚣张吗?你还敢无所顾忌吗?
做老板的,你敢不留分寸吗?你敢去欺负客户吗?你敢去苛刻员工吗?你敢去拼命扩张吗?
所以越是成功人士,越需要理解老子的这个告诫:天之道,损有余以补不足,人之道是损不足以奉有余。

04.
想想看,哪一个成功人士不是让那些最普通的员工、最普通的老百姓、最普通基层的人给养起来的。
在房地产行业工作了这么多年,越来越深刻的感觉到这个行业,是典型的损不足以奉有余。
一开始胆大的,靠“空手道”拿了一块地,贷点款,让工程队垫点资,就把房子盖起来了。然后卖楼花,把老百姓的钱拿来替老百姓盖房子,再赚老百姓的钱。
发展到后来,买了房子赚钱的人,再继续买房子,开始炒房子,把价格炒得越来越高。
结果是开发商越来越富,老板们越来越富,先炒房的人越来越富,本来就没钱被逼无奈跟着炒的人,越来越痛苦。
我们有很多老板,有很多官员对党纪、对国法是不够敬畏的,甚至是藐视的,而且他们经常能够逃脱法律的制裁。
但是把这句话读懂了,就应该理解一条,躲过了初一,一定躲不过十五,躲的过国法,一定躲不过天道。
因为老天爷一定要找平!你占了别人的便宜,老天爷在某一个时刻、某一个节点,一定连本带利给你算回去。
要不然这个世界上不应该有人突然走运,也不会有人突然倒霉,这都是量变到质变的结果,这都是“天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最生动表现。

05.
我们把这段话读透了,还更应该理解儒家提出来的中庸。其实,儒家和道家文字表述不一样,内在的东西应该是一模一样的。
这个中庸可不是咱们老百姓平常讲的和稀泥、没原则。
用今天数学上的图形和概念来表示,中庸就是坐标轴的原点,坐标轴有横轴,有竖轴。原点右边是正、是阳,左边就是阴、是负。
你得到多少,就必须付出多少。阳有多少,阴就应该有多少,是对等的,是平衡的,是互补的。
其实这种对等、平衡与互补,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合一,一阴一阳之谓道。
你赚别人50万,那是你的得,你要为别人创造50万的价值,提供50万的货物,这是失。得失必须要对等。
你坑人家,骗人家只给人家30万。对不起,你就亏了天道,亏了天道就要被上苍给清算。上苍就会损你的有余,补别人家的不足。
而且子思子先生在《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你看跟老子讲的“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是一回事。
情绪的调节,没有喜也没有怒。喜和怒正好对等、平衡、归零了的。哀和乐也是一个原理,像不像一个坐标轴上四面的数值是完全相同的,这样相加起来就是个零。

06.
把这句话读明白了,还可以做到佛家常讲的看破放下和自在,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天知道是损有余补不足的,所以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便宜可以占,也没有绝对的亏可以吃。
你占了人家的便宜,早晚要还的,你吃了亏,老天爷也会帮你找平的。
任何一件好事背后都藏着一个坏,所有坏事背后都躲着一个好,只不过是好坏呈现在你面前不同步而已,它们是对等的。
所以得与失、利与弊、人与我、远与近,你就能够有意识去平衡。这不就看破了吗?也就放下了吗?对自己得和失就不那么挂怀了吗?反正有老天爷最后会给自己找回来呀。
那你能放下了,心里就没有那么多的纠结,没有那么多的牵挂,也不敢有那么多的算计,心会不会自在一些呢?
其实读懂老子这句话,就是读懂了天意呀。
要不然我们就不知道,是那个更大、更好的成功先来,还是意外和灾难先来。
人生最大、最难、最重要的功课是读懂天意,敬畏天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