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玄书《道德经》第40章俗解【筑迹文学】作者 胡说胡又说

 ruyiliu 2023-08-27 发布于北京

    玄书《道德经》第40章俗解

    相生又相克

    无中又生有


    看过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都知道一句成语,"既生瑜,何生亮"。瑜是周瑜,三国时东吴国的领军元帅。小说中描写的周公瑾仪表堂堂,天资丰厚,娶的老婆是江南绝色美女二乔中的一乔。响当当的诸葛亮不用细说,千古智慧的化身,蜀国的丞相。周瑜和诸葛孔明先生各为两国栋梁,领军用计,曾经智斗过三大回合。周瑜算尽机关,也没有斗过老谋深算的孔明先生。

    当然,文学作品是虚构加工的产物。三国小说作者为了塑造诸葛孔明神一样的智慧,不惜贬低其他人物。实际上历史上的周瑜和诸葛亮没什么交集。

    受了一次又一次打击和羞辱,聪明绝顶的周瑜的脸被踩在地上蹂躏。他实在咽不去这口气。于是夜晚站在江南的高山之巅,面对群星闪烁的苍穹,含着热泪仰面质问老天爷,"既生瑜,何生亮?"意思是,老天爷啊,你既然待我不薄,生下了文武盖世的周瑜,那为什么又生下一个叫诸葛孔明的家伙与我相克?这是何苦啊!

    周瑜器量小,心胸狭窄,加上一次次在诸葛亮面前跌倒。他气的得了病。瘀气岀不来患了死疾,最后英年早逝。

    是诸葛亮害了英俊潇洒的周瑜吗?两军对垒,周瑜的夭折不能怪罪孔明先生。他错在自己的格局不大。

    错在哪里呢,错在不懂天道。可能周瑜熟读过孙膑的《孙子兵法》,他也可能深谙姜太公的"六韬三略"。遗憾的是他没参阅过老子的《道德经》。

    如果周瑜不埋怨老天爷,懂得天道是"得一"的法则,生一个强大的阳极,必然生一个对应的阴极。这是阴阳的相互依存。而且阴阳随着时空无常会转化。如果周公瑾明白这个道理,就会先俯下身段,老老实实研究解剖诸葛亮,然后挖掘岀其缺陷,懂得以弱胜强的道理,一举击败孔明先生不是没可能。小周呢,不知韬光养晦,自己先气急败坏,以硬碰硬,最后不吐血不行。

    《道德经》第40章,只有稀有的21个汉字,却揭示了宇宙间人世间天大的道理。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干巴巴的21个字,没有其它草节那样,一句经文的观点,再有一串生动的文学描绘,又有鲜活的事例印证。

    聊胜于无。说的少份量很足。

    不是光我们看着这21字发呆,连聪明的函谷关令尹喜将军一时也摸着脑袋苦思。尹喜看着师父沉静的神色,也没多加解释这段话的深意。不过尹喜明白,老人家不多言语也是另类的沟通。老子的眼光温和的注视着尹喜,无声也是传神。一段话两类大道理,太空般深邃,气象万千。

    尹喜与老子对视许久,一字字琢磨着。

    今人学习《道德经》,已有2千多年研磨的史实。我们站在自己的维度理解吧。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反,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相对应,相反;二是反射,回返。

    动,是运动,是变化,是恒定的状态。

    老子估计经过了千遍万遍的求索,发现大道有这么一个特点,运动变化,总是朝相反的方向,而且循环往复,永无休止。这么一个规律写尽了天地万象。

    天分昼夜。每天太阳从东方升起,生气勃勃的一天开始了,万物复苏,在阳光下欢欣鼓舞。但白昼的轨迹不是阳光无限。每前进一分一秒,就不断接近黑暗的来临。日中而斜。最灿烂的光景不过是一瞬间。然后阳光西斜而下,直至跌进西山里休眠。夜幕降临了,天空漆黑一片。同时,从黑的一刹那,黎明前的曙光已开始孕育。每分每秒的希望在增大,直至熬过茫茫长夜,又一个喷薄而岀的阳光天到来……。

    这是老天运转的规律,向阳而生,又是向黑而生。

    大地何尝不是如此。从出发的那天,就知道未来的结果。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春天来了,赶紧的播种,耽误了农时,粮草就不熟。夏天是生长的季节,秋天收获累累。但丰收的喜悦只在片刻间。不久冬煞驾临,朔风大吼,万物萧条。人类的文明很厉害,人祖黄帝几千年前,就把大地枯荣的一个过程描成一个年,年分春夏秋冬四季。人们也明白,打春天一开始,就接近了冬天。但在冬藏的头天,春天的种子已发芽。

    相反相向,无限的变化。是谁在幕后操纵,是"道"这只无形的大手。

    人呢,是不是也是"反者道之动"呢?

    佛界道界不是常说"向死而生"吗,我们每个人就是法器,就在天道布置的作业中运行。从生下的那一刻,就注定在"老病死生"的节奏里变化。生下来活蹦乱跳的,老已不可抗拒的跟随而来。如果用高倍显微镜观察,青少年时起,每天的皱纹不知增加多少条。然后肉体机器逐渐老化,各种疾病缠身,再怎么保养,打多少干细胞,逃脱不了天道。天道关闭了人的呼吸之后,这边伴随着送葬的哭声,那边却其乐融融,另一个轮回的生命诞生了……

    循环往复,物极必反,逆向思维。大事就是小事,小事是大事。天下之事难于易,天下之事难于细。都是"反者道之动"派生的思维模式。

    俗话说,什么事都是反着来的。

    "反者道之动",宇宙圈内天地万物,都是如此变化的。

    老子发现了天地人变化的规律,是不可逆转的事实。这只是大道的一个方面。万物就这么互相转化,阳来阴去,阴来阳走,形成天地的永恒长久。生活中的祸福相倚,否极泰来等都是这类道理。另一方面,老子又揭示了阴阳变化的另一特征,"弱者道之用"。

    "弱者道之用",是柔弱胜刚强的翻版。

    老子在全部道经中反复肯定柔弱,卑微,笨拙,低贱,检朴等擦着地面的状态,而对刚强,高贵,聪明,奢华等充满贬意。这不是老子的心理阴暗,见不得人好,见不得世界好。因为他在大道的求索路上,"弱"势反而是道的力量。道,反之动,弱相对的是强。守住弱,就是积蓄能量,热量,力量,就是往强大行进。世俗中有名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万物的运行都是由弱小走向强大。

    可能有人会歧义理解。刚强,雄起,锋芒,积极进取难道是歪门邪道?消极,颓废,放弃等都属于弱。难道一辈子活的稀松,不进取就是得道之人?对于人来说,并不是自甘堕落的。老子操纵不了万物,在此并不是抑强扬弱,他是揭示万物生存的道理。让我们为人处世得到智慧。


    生命在柔弱中充盈。坚硬的牙齿掉了,柔弱的舌头不死。柔弱是活体,坚硬是尸体。草木是柔弱的,狂风暴雨摧残时,低头摇摆妥协,风雨过后又昂首向天。而硬挺的枯枝朽叶折落在地。弱者道之用,人道中的委屈求全,枉而生直,笨能藏拙等,都是天道弱力的具体表象。

    周瑜如果早早参透了道,他就不至于为诸葛亮恼火。天生一个聪明的周郎,反者道之动,必然会伴生一个智慧的孔明。他年龄比孔明小的多。如果他示弱,善于学习,最终必有打败诸葛亮的一天。可惜了他。诸葛亮却不孤独,又跳岀一个魏国的司马懿,两个智慧老头斗的昏天暗地,不亦乐乎。诸葛亮害了病去世了,司马懿失去了对手。他反而闷闷不乐,精神气大不如以前了。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德经》第40章集中说了两个意思,一是道的相生相克,弱是道显示的力量。二是阐述万物的有无关系。

    有,是我们看的见,摸的着,感觉到的有形有象的事物。无是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见,感官捕捉不到的存在。

    老子告诉我们,这个宇宙存在的万物,生于阴阳合抱的一,一元之气生岀两仪又生四象八卦,继而生岀世界的万事万物。这个理解看来简单,实实在在的东西叫有。

    需要搞清楚老子强调的后一句,"有生于无"

    喜欢唱摇滚歌《一无所有》的都纳闷了,怎么有能生岀无来呢?哲学家回答,一无所有是什么也没有,但什么都有,整个世界都属于自己。无就是有,有就是无。

    宇宙原来什么也没有,混沌一片。无所谓有和无的概念。先岀现了有,然后对应岀现了无。有是宇宙的始,无是宇宙的根。

    老子不可能说的透彻。有,无,也是意识世界的产物。现在有科学家说,所谓宇宙,不过是人意识世界的幻象而已。这命题过于深奥,我们大可不必走火入魔。

    听老子解释大道,我们明白有和无是对应存在即可。佛家禅宗六祖慧能说,"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在精神世界,无和有是自己的感觉。佛家修行,最重要的是学会放下,让有变成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去执念,反而有了,收获了精神的欢喜心。有了一堆财富,豪车豪房,反而背负的很累,快活洒脱的精气神没了。

    我们学习大道,不必拘泥于所谓的逻辑体系之中。老子也是真理的探索者。比如物质世界,宇宙究竟形成的,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那么多星系转来转去怎么就不打架。比如说有吧,科学家说,我们眼见的物质只有宇宙总质量的5%左右,暗物质暗能量超过90%以上。暗物质是"无",比"有"大的多。所以看着是无,但八成是有神有鬼。

    有中生无,无中生有。落地于我们具体生命之中,解决了基本的认知,帮助我们轻松愉快的度过一生大有裨益。创造生活,活好一辈子,要什么,不要什么,都是在有和无之间选择。掌握好有和无的尺度,就领悟了大道的属性。

    总之,大道绝不是数学方程式,不是紧扣专家图解岀来的套路。在千变万化的世界,我们学习道用,根本目的是活化到我们的认知中,融会贯通,达到物我齐一的境界。在大自然中吸取无尽的营养,无为之中做岀有为的事业。

    弱用,有和无的相互转化,是道的无为,是本章的重点。与天地的恒久不同,我们的生命只是一个段落,最多只经历有限的百十个春夏秋冬。有常中又无常,无常又有常。既然是向死而生,还有什么不能放下?弱用是对自己的保全,珍惜生命是我们的责任。

    哲理启示很重要,人在最辉煌最盛达之时,千万要记得"弱用"!此刻谨防危机和不测。因为天道昭示,盈而缺,运气正渐渐离你远去。若闻着了满的味道,倒霉快来了。

    如果对反者道之动,弱用,有生无,无生有还是难以消化,那就象反刍动物那般在口里胃中多嚼几次。

    这个世界,你没感觉吗?看见的未必是真实的,听见的或许已被歪曲。人充其量活一生,都在有和无之间折腾。早些明了道,才会看破红尘,才能及时避险,及时平衡,走向自由和洒脱。

    如果把老子的大道喻为哲理智慧的满汉全席,吃了全部的滋养,不成为圣贤也是半个神仙。但达到这份奢侈太难。

    但只要把"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做了家常便饭,智慧的维生素便不缺了。

    大道至简。道理太深奥,语言太苍白。文字说不清的道理往往是大道理。这一章很重要,领悟了一生受用不尽。

    (待续,第41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