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启示录046: 曾子为什么引用《康诰》、《楚书》和舅犯的话?

 新用户17779036 2022-01-27
导读
曾子论述“财聚民散,财散民聚”的时候,为什么引用《尚书》中“惟命不于常”?为什么《楚书》和晋文公的舅舅子犯都把仁爱和善良当成珍宝?执政者或者企业中的管理者怎样和被管理者形成良性循环?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就像我们今天的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很喜欢引用名人名言一样,曾子在《大学》书中论述“财聚民散,财散民聚”的时候,一口气引用了四段名人名言,我们今天先看其中的三段。
01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
《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一个执政者,一个大人,应该最珍视什么呢?应该把什么当成真正的宝贝呢?什么是一个执政者最大的财富呢?
曾子先引用了《尚书·康诰》中的话:惟命不于常。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命是不常在的。
然后曾子自己引申: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意思是说,你有好的德行,你才能得到它,没有好的德行,就会失去它。
曾子觉得力量还不够,又引用了《楚书》上的一句话: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楚国是那个时候的大国,《楚书》相当于楚国的文化宝典。楚国的文化宝典上说,楚国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作为珍宝,只好把德行作为自己的珍宝,把善行作为自己的珍宝。
曾子接着又引用了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的舅舅子犯的名言: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子犯陪着自己的外甥重耳,整整在外面流亡了19年,最后返回晋国,成为晋文公。他的心得是,流亡的人没有什么可以作为珍宝,只有把仁爱作为珍宝。
其实不管是楚书还是舅犯的话,都没有把普通人最珍视的金银财宝,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珍宝,而是把善良、仁爱这无形的德行,作为执政者最要追求和保有的价值,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02
 我想曾子他老人家引用《尚书·康诰》中的“惟命不于常”这句话,是想告诫拥有权力的执政者们:
上天它是有天规的,它不会无条件无原则的支持和保佑某个人或某个政权。
我们再联系上文,曾子曾经告诫执政的君子,要有絜矩之道,必须同天下百姓同好恶,必须要做到以百姓心为心,必须要执政以德,才有可能获得广泛的拥护,才会有更多的财富被创造出来。
这样的话,执政者才有更充足的用度,来治理国家乃至整个天下,从而巩固自己的政权。
在这里,曾子引用周成王任命康叔治理殷商旧地民众时候的命令。殷商后期由于纣王无道,不遵守天规,不爱护天下苍生,所以他会失去政权。
周成王是拿这个案例来告诫康叔,只有尊天道、爱百姓的善政,才有可能得到上天和下民的认可与拥护。如果归纳一下,逻辑应该是这样的:
善待百姓是善政,是德政,行善政和德政才能有百姓拥护,才能进入有财有用的治国良性循环。
但是,假如执政者把焦点放在有财、有用,而忽视有人有德,漠视天下苍生的冷暖,只是一味地榨取和聚敛民财,那便是恶政,无德之政。
不仅仅老百姓会和他离心离德,上天也会厌弃这样的执政者,让他快速的丢掉政权。
03
后面曾子接着引用《楚书》中的话: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其实和《康诰》中的告诫是一样的:
执政者不能以有形的财富,作为根本的追求,而要追求无形的内在珍宝。那就是自身的道德修养,和爱护天下苍生的德政。
有形的财富积累的多,过分了,就一定如老子所讲的“多藏必厚亡”。
但是一个执政者,一旦拥有了内在的无价之宝,有了一颗中正之心,一腔爱民之意,别人不仅无法夺走,更可以帮助他巩固执政的地位。
04
曾子下面继续引用晋文公舅舅子犯的话: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是进一步想说明“诚意正心”的内在之仁,内在之善,能够在困难的处境中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战胜困难。
我们读读历史书,就可以知道,晋文公是春秋时的第二位霸主,他回国继承君位之前,曾经因为晋国的内乱,而在外面流浪了整整19年。
他能够战胜重重的困难和危险,最后完成他的大业,唯一的法宝就是和那些仁人君子们团结与友爱。就是用仁爱之心之行,去面对流亡中每一个遇到的人。
没有一颗仁爱之心,他可能根本就活不到回国的那一天,更谈不上继承君位,励精图治和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而且我们看一下就会发现,曾子引用舅犯的话,恰恰和前文引用《诗经》殷商失众则失国,形成了一正一反的鲜明对照。
再一次强调了仁爱的重要,得道的重要,执政者诚意正心的自我修养是多么的重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