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启示录350:眼明心正做领袖

 新用户17779036 2022-01-27
导读
孔子说谁是“无为而治”的典范?无为是什么都不做吗?我们该怎样正确理解无为二字?为什么说能实现无为而治,要能提前预见风险,能够对企业,乃至对国家实现“治未病”?为什么说有道的执政者最最敬畏天理和人心,而且眼要明,心要正?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一提到无为而治,很多人都认为这是道家的思想。实际上,孔子也谈过无为而治,而且还举了一个例子,记载在《论语》的卫灵公篇里。
01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孔子说呀,能够做到无为而治,又能够让天下太平的,恐怕是大舜吧?他都做了些什么呢?他每天不过是整饬自己,恭敬庄严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而已。
我们都知道孔子是非常推崇尧舜的,尤其是舜。孔子认为大舜能够做到无为而治,什么事情都不需要亲力亲为,不需要那么操心,就能够把天下治理好,是为君者的理想境界。
那么,我们要问一下,大舜做到的无为而治,是真的什么都不做吗?只是每天坐在朝堂上,去听手下人报告吗?
02
其实,无为这两个字并不是不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只当个甩手掌柜的。这里讲的“无为”,包括道家说的“无为”,最本质的都是顺道而为,不妄为。
所有要去做的事情,都是顺天理,得民心的事。都不是完全按照个人的好恶,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去要求手下人,乃至天下人去做的。
居上位的领袖,能够顺道而为,让手下人、让天下的老百姓,按照给出的方向,运用指导的方法,自己去做,就不会太走样,就不会太出格。所以居上位的领袖,就不需要太操心了。
咱们说过,所谓无为是有道而为。有道的人,看到利益,还会看到风险。因为提前预见到了很多可能会发生的问题,会面对的风险,早早地就提前在萌芽状态,化解掉了,就不至于让事情发生的时候,手忙脚乱。
表面上看起来风轻云淡,实际上,这相当于老子讲的“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就是用超强的预见性和风险预测、化解能力,就跟最好的医生不是治疑难杂症,而是能够让人不生病,治未病一样。这是有道的执政者能够实现的境界。
而且不管是道家的无为,还是孔子这里讲的无为,都有一个关键。
虽然天下人的领袖,居万人之上,居天下人之上,但他不以个人的好恶为好恶,他能够放下自己的好恶,而能够以天下人之心为心。
这样的话,他的所有思考,所有决策都是站在天下人的立场考虑,没有自己的私欲和私利,这不就更容易得到天下人的响应吗?他执行的过程当中,不就不太容易遭到抵抗吗?不就少出乱子嘛?他不就可以无为而治了?
03
还有一个关键,我们读这则《论语》的时候,一定注意两个字“恭己”的“恭”,、“正南面”的“正”。
什么叫领袖啊?领袖是为人民、为全天下,指引方向的。路线方针必须选对,看路必须看好。
用一位老师的话讲,领袖就是把羊放到一个有草的地方,吃草是羊的事,找到有草的地方,那就是指引方向,就是路线方针。具体去吃草,抓生产、生活那是老百姓自己的事情。
咱们中国能在短短的时间之内,快速地发展起来,富裕起来,很大一个因素就是当年的包产到户。
包产到户,不就是解放了普通老百姓的生产力,让每个人都有非常强的积极性,能够把每个人的能动性最充分地发挥出来吗?
04
而且这个“恭”,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群臣和老百姓要拥戴领袖,那领袖要恭敬谁呢?
越是位置高,越要有恭敬心。普通老百姓和群臣敬畏领袖,那么领袖就需要敬畏天理和人心。
天下所有人都可以尊重你,但得有个前提,那就是做领袖的能够以百姓心为心,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领袖的心里有百姓,让天下人有获得感和安全感,天下人自然会给他一个反作用力,让领袖有尊贵感和成就感。
国际机构对中国老百姓做过调查,他们想不到现在中国的老百姓,对我们的执政党满意度空前的高,为什么?这次疫情就是个鲜明的案例。
我们国家的执政者给老百姓带来了获得感,带来了安全感,尤其是跟国外形成了鲜明地对比,特别是跟那个灯塔国美国,形成了鲜明地对比。中国人才知道,原来我们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现在大家心里清楚了,所以恭敬是相互的。
05
而孔子这里提到了一个“正”字,告诉我们,虽然做领袖的,做老大的不需要你亲力亲为,但有一点非常重要,越是这样,你自己的心越要放正。
只有把心放正,你才能为每个关键的位置选对人,选人的时候是考虑这个人的德行和才能,而不是考虑这个人自己喜欢不喜欢。
为重要岗位选人的时候,考虑的是能不能为老百姓带来利益?而不是这个人会不会讨好自己。
而且居最高位的领袖,要对手下能干的人有评价呀。你评价手下人的工作,如果心不正有偏斜,那就会伤了手下人的心呐!
所以做大领导的,做领袖的,企业里面做董事长的,一个关键的关键是心要放正,没有任何的偏爱,没有任何的私心,不徇私情。
如果一个居最高位的人,敬畏天理和百姓,企业里边敬畏天理、国法和员工,敬畏客户,没有偏心,他这个上梁非常正,下梁怎么可能会歪呢?或者就是歪,也不可能歪得太吓人吧!
06
把这则《论语》读完了,我们可以引申一下,回到今天的生活。企业里面做董事长的,最核心的核心,是眼要明,心要正。
所谓眼明,要比所有人看得都远,要比所有人看着都全面,看的都清晰、因为路线和方针是不能错的,错了,越努力越麻烦。
而且风险意识要超强,能够在危险还没发生,甚至刚刚有萌芽状态的时候,就能够觉察,就能够化解掉,所以好的企业一定不会那么惊心动魄。
很多企业能够快速做起来,又快速倒下的关键原因,就是董事长胆子太大了,太自信了,对风险太缺少防范意识了。
第三个,要制定好规则和机制。虽然自己不需要去做,但是要为做事情的人立好规矩,把每个人的积极性,想办法都能调动起来。
让每个人都感觉到,只要我自己很努力,我自己去多做,我自己带来成果,我自己就会变得更好。把企业大目标和每个人的小目标,有机的融合,合而为一。
第四点就是选对人,分好钱,分好权。你光有个好的机制,但是你执行的过程当中,评价不客观不公正,当老大的偏心眼儿,那就麻烦了,那就会伤了所有的人的心。
如果能做到上面这些,再找到几个人品好,能力强的左膀右臂,不就可以像大舜那样无为而治了吗?做老板的就可以出去爬山,就可以出去摄影,半个月,一个月不回公司,公司也照常运转,没有任何问题吗?
为什么说明君?为什么古代的官衙乃至皇宫,都会有“正大光明的匾”?居上位的人,眼要明,心要正,放到今天,放到企业里面仍然成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