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启示录441:亲仁爱众不矛盾

 新用户17779036 2022-01-27
导读
同样是孔门弟子,子张和子夏对待交友的看法有何不同?圣人朱熹为什么说一个人狭隘,另一个人调门儿太高?为什么说朋友是人生的必需品,但又不能太多、太滥呢?交朋友的中庸之道如何理解?为什么交友的关键是先修炼好自己呢?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
我们今天一起来精读《论语》子张篇的第三章。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
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
”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01
这个时候孔子肯定已经不在世了,孔子带出的两位很优秀的博士生,自己也已经当导师带研究生了。
子夏的学生来向子张请教关于交朋友的问题,子张老师没有先回答他,而是问:你们老师子夏是怎么说的?他怎么看?
这位学生回答说,子夏老师告诉我们,可以交往的,值得交往的,就与他交往,那些不值得交往的,不可以交往的,就拒绝他。
子张一看,自己的师兄子夏格局好像有点小,马上就很委婉地批评了子夏,他说:这跟我听到的有点不一样。
言外之意,虽然我们都是孔子的弟子,好像我对老师的,也就是你们师爷爷的教导,理解的跟你们子夏老师不同。
子张告诉子夏的弟子说,我听到的是一个真正的君子,会非常尊重贤德的人,但同时也能够包容那些普通的人,去赞美能干的人,有才干的人,同时也会同情,甚至怜悯那些能力不足的人。
如果自己足够贤能,那么对谁能够做到不包容呢?也就是说,自己足够贤德了,自然而然就能够包容其他人。如果不能够包容其他人,说明自己还不够贤德。
如果我自己不够贤能,别人拒绝我,我又有什么资格,又有什么本钱去拒绝别人呢?
明显看出来,子张不认同,甚至瞧不起子夏的观点,这里边话很委婉,但有讥讽的意思在。
02
同样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同样在孔子去世之后自己开坛授徒。子夏作为师兄,他教给自己学生的观点被自己的师弟看不起。
那么他们两位到底谁的更对?谁的不对?谁的更高?谁的层次低呢?
我们显然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资格去做裁判。但是我们可以请出一位圣人来给他们两位做裁判,那就是宋朝的大思想家朱熹。
在《论语集注》中,朱熹先生说:
子夏之言迫狭,子张讥之是也。但其所言亦有过高之病。盖大贤虽无所不容,然大故亦所当绝;不贤固不可以拒人,然损友亦所当远。
朱老先生的意思是说,子夏的这个观点确实是狭隘了一点,不够大气,不够开阔。而子张讥讽自己的师兄,这个调门儿也拔的太高了,有点儿不着边际,有点儿虚,有点儿空。
而且,朱熹先生分明告诉我们,不管是自己够不够贤能,交朋友都还是需要有底线,有原则,有标准的。
也就是说,子夏之说似不及,子张之说似过之。
03
我们放下子张委婉讥讽自己师兄的语录,再回到今天的时代,会发现在交朋友这方面,会有两种很极端的现象,有两种很极端的人
第一种,极度地热衷于社交,好像这个世界上没有他不熟的人,似乎朋友真的遍天下。
有什么事,把电话拿出来,八面玲珑,在哪里都能找到熟人。记得有一位老板说过,做生意要上交皇亲国戚,下交流氓地痞
而另外一种人就完全相反,对社交有排斥,有心理抗拒,跟所有人似乎都要刻意保持必要的距离。
但几十年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们,人真的是群居动物,无论如何都应该有几个好朋友,否则在自己难过的时候,连陪你说话的人都没有,在你落难的时候连搭把手的人都没有。
朋友是人生的必需品,甚至有人说,朋友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如果说的极端一点,我们把第一拿掉,朋友绝对算人生的一种财富。
但是过度的社交坏处实际上是非常大,这在今天是很多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为什么?没有原则,没有底线,没有标准,在社交上浪费了太多的最最宝贵的生命。
这些人看起来表面很风光,很热闹,其实他内心是非常空虚的,是没有根的。
这不就是中庸之道吗?人要有朋友,但不是越多越好。人要有朋友,但选择朋友的时候要有原则。
04
我们再来看子张的话,虽然是调门高了那么一点,但对我们今天还是有启发的。
首先,人都是有善有恶,有长有短的,咱们自己就不是一个完人,不完美,哪有资格去要求别人完美,所以子张的话有道理呀!
其次,人都是会变的,好人能够变坏,你看不上的咸鱼也可能有一天会翻身,哪能只看眼前!
这一轮的经济调整,有多少前面风光无限的大老板都变成了大老赖了。昨天还在一起推杯换盏的、谈笑风生的官员,第二天很有可能进法院,进医院了。
还有,孔门一直强调的是仁者爱人,一个人如果没有慈悲心,没有同理心,没有包容心,那么这也确定的说明,他自己的修养火候还不到家。
儒家也强调仁者无敌四个字,一个人内在有仁德,他是不太主动与别人形成对立的,他能够做到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
智慧和德行修养到位的人能够做到知人,能够做到容人。可交者深交,不可交者起码能做到泛泛之交,而不至于拒人于千里之外,去制造人为的对立。
最最重要的一点,孔子不是强调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吗!一个真君子,是把精力都花在挑自己毛病,用刀修理自己上,怎么可能处处看别人不顺眼呢。
05
2014年12月8号精读这章《论语》我写了一小段心得:知可交,亦宜知不可交,见不可交者无鄙夷之心,而有同情之念;别人拒我而不怨,心情平和,皆喜怒哀乐不发,时时刻刻处于中庸。
中庸就是一个智慧和德行修养达到一定火候的人的状态,接纳所有的人,能够看到每个人身上的优点和缺点,能够与别人一起良性互动,取长补短。
但永远不刻意、不执着,与人为善,但也决不对任何人进行刻意的逢迎。那是一种无喜、无怒、无哀、无乐,没有刻意追求什么,也没有刻意去讨厌什么的极致平和的状态。
所以,交朋友最大的前提是,让自己足够优秀,让自己足够贤德,让别人愿意主动跟自己结交。
要成为太阳,能够给别人提供光和热,让别人成为自己的卫星,围着自己转。
而不是去做一个月亮,自己不能发光发热,只能去反射别人的光,只能围着别人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