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启示录460:子贡骂人不带脏

 新用户17779036 2022-01-27

导读
鲁国贵族,叔孙武叔,认为子贡比老师孔子强,子贡自己怎么说?他说话的水平高在何处?为什么说他骂人不带脏字?为什么说中文最难和最妙的是言外之意?为什么说圣人的智慧,对我们而言只能算是知识,智慧要靠自我内在生发?
 绿
我们今天一起来精读《论语》子张篇的第23章,先看原文。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01
鲁国的一个贵族,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其他的官员发表他的议论,他说:让我看,子贡的才能远远强过他的老师仲尼。
也就是,这位叔孙武叔根本没瞧得起孔老夫子。另外一位官员,子服景伯,就把这个话告诉了子贡。
子贡对子服景伯说:
这样就好比是院墙,我们家的院墙呢,也就是人肩膀那么高,所以站在外面,就可以把家里的一切看得清清楚楚。
而我们孔老夫子的院墙,那得有好多丈那么高。如果你找不到门,进不去,根本就看不到院墙内部宗庙的雄伟高大,还有房屋的富丽力和华美。
可惜呀,能够找到门进去的人很少,所以叔孙武叔的这番话也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有合情合理之处的。
02
读了这一章《论语》,我们会想到一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都认为孔老夫子是万世师表,是大圣人,可是跟他时代差不多的,鲁国的贵族,对他的评价这么差呢?他为什么会觉得子贡反而比孔夫子更强,更厉害呢?
这应该从三个方面找原因。首先,咱们先从子贡这里来看。
其实,这番话应该是孔子去世以后说的。孔子去世以后,子贡为老师守孝了两个三年,而且后来子贡成了那个时代最著名的大外交家,还特别善于经商。
《史记》中记载:(子贡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也就是,子贡虽然那个时候不是国君,只是一个外交人士,是一个大老板,但是他到任何诸侯国去,都可以和所在国的国君平起平坐。
这也难怪叔孙武叔有这样的看法,用我们世俗的眼光看,那个时候的子贡是要名有名,要利有利,要权有权。
而回顾一下孔子的一生,老人家在官场上实在是不得意,用普通人的眼光看,混得实在是很差,甚至还很惨,惨到如丧家之犬,肯定没有子贡看起来风光。
那么第三个角度,再从叔孙武叔,这个贵族,这里来找原因。
叔孙武叔是鲁国三桓之一,叔孙家的贵族,是官二代。他的官职应该是世袭的,他名字中这个“武”应该是死以后的谥号。
从这个“武”字就可以看出来,这个家伙平时可能瞧不起孔子他们这些文化人。而且他自己的修养也不高,他的眼光,他的造诣也好不到哪里去。
是子贡当时混得风光,是孔子一生官场不得意,是叔孙武叔个人的修养性格三个原因合在一起,才有了叔孙武叔这个评价。
03
读了这一章《论语》,我们要由衷地敬佩子贡,不愧是大外交家,说话真是有艺术,水准真是高。
他先谦虚地矮化自己,一方面,借此来提升和维护恩师孔子的地位和尊严,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自己的修养。
他拿院墙来做比方,非常地贴切,非常地好理解,没有就叔孙武叔的话去直接反驳,没有跟他探讨学问高低的问题。
而且,他很委婉、很礼貌的对叔孙武叔的论断表达了理解,承认他这个评语是有合理之处的,所以至少不伤人,为鲁国的这个权贵保留了一点面子。
但,我认为这些都不最重要,最最重要的是,子贡一个脏字都不带,就把叔孙武叔给骂了。
我们把子贡的这段话,仔细地咀嚼一下,就会发现言外之意。我们分明会感觉到,子贡好像在说:
你看不到,不了解我们孔老师的学养,是因为你这个人不学无术,自己的境界太低,你够不到我们老师的这个水准,你看不到他的内在。
同时你又找不到门,当然也看不到、也看不透我们老师的好,这一切只能证明你自己蠢,只能证明你自己差,只能证明你自己境界低。
而且,话里话外分明还有,我自己是不如我们老师的境界高,但是至少我还能找到门儿,我还能进得去,我还能见到和有机会去学习我们老师的学问和修养。哪像你,不知道天多高,不知道地多厚,不学无术的井底之蛙。
如果换作今天,我估计子贡先生心里估计会有这样一句话:你算个什么东西?也不撒泡尿照照你自己。
所以读完了这章《论语》,我们就感叹中国语言文字微妙所在,所有的话都有言外之意,都有玄外之音。这也是中文的难处和妙处,也可能会让非常多的老外抓狂。
04
那么,读完了这章《论语》,我们还要问自己几个问题,该怎么去理解子贡的这个比喻呢?难道他只是形象地维护一下老师的尊严吗?
其实,子贡说的也很客观。咱们普通人能够认知和理解的,都是那些可闻、可见、可触的有形、有相的知识。
而圣人因为智慧超出我们,他们能感悟到的大道,是无形无相的,是用语言文字没有办法说清楚的,是只能靠心领和神会的。
如果自己的慧根不深,智慧不够,就很难和他们同频,就算我们把他的话背下来了,仍然也不能得到其中的妙处。
要不然,伟大的老子也不会说:道可道,非常道。伟大的佛陀也不会说:无法可说,是名说法。就更不会有佛祖在灵山拈花,迦叶微笑的这个典故了。
真正的智慧,只能是在人内在生发,不能够从外在获得。
孔子、老子、佛祖的智慧再高,他们说的话,留给我们的经典再好,对我们而言也只能算是知识。
我们应该用他们教给我们的方法,多用功,多修养自己,目的是能够唤醒自己内在的智慧。
05
2015年10月5号精读这章《论语》,我写了几句心得:
高不可攀,深不可测。
大道无形,难以言说。
凡夫智浅,无法会得。
言语载道,莫执子曰
圣人们说的话,都是告诉我们,怎么样去找到最本质的大道,但都不是大道本身。
我们要读这些圣人的书,但是千万不能够执着。读书,千万别把自己读成会喘气儿的移动硬盘,能走路的mp 3。
我们要一只眼睛读孔子,一只眼睛读日子。
要把孔子讲的东西,和自己的生活工作合二为一,打成一片,要不然读,还不如不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