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寒假对点专练】高考最新模考古诗文鉴赏专练(20练)​(附详尽解析)

 阅读美丽星空 2022-01-29

一、(福建省龙岩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②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③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④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①此诗大约作于唐代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杜甫时年五十岁,居于成都草堂。②莫,没有。③槎,木筏。④陶谢,指陶渊明、谢灵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海”表明江水的宽度和深度,且具有动感,是引发诗人灵感的重要原因。

B.首联是诗人对刻意求工的艺术追求的总结,此特点在《登高》诗中有所体现。

C.诗中并没有直接描写江水,只用水槛垂钓、故着浮槎来暗示锦江的水势之大。

D.诗人行将衰老,春花美景已不能引起自己的深愁,转而追求陶谢的悠闲生活。

16.诗中的“短述”流露出作者对诗歌创作从执着到平和的心态变化。请结合全诗加以简析。

【答案】

15.D

16.①开篇说自己过去对诗歌的追求,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程度;②现在老了写诗完全是胡乱应付,即使有春花美景也不会动心;③今天面对美景,反而想将写诗的事情交给陶谢这样有才华的人。诗人至此没有了过去的刻意求工,转以平和的心态对待。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思想情感的能力。

D.“春花美景已不能引起自己的深愁,转而追求陶谢的悠闲生活”错。诗歌尾联的大意是:今天看见江水如海的美景,很想找到像陶渊明、谢灵运一样的诗人,让他们写诗记下这次一同游春赏景的感受。面对美景,作者想将写诗的事情交给陶谢这样有才华的人。诗人至此没有了过去的刻意求工,转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结构思路及思想情感的鉴赏能力。

开篇写“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说平生为人喜欢细细琢磨苦苦寻觅好的诗句,诗句的语言达不到惊人的地步,我就决不罢休。

颔联写“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写现在人已越来越老,写诗全都是随随便便敷衍而成,对着春天的花鸟,没有了过去的深深忧愁。

颈联和尾联写“新添水槛供垂钓,故着浮槎替入舟。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写江边新装了一副木栏,可供我悠然地垂钓,我又备了一只小木筏,可代替出入江河的小舟。今天面对美景,作者反而想将写诗的事情交给陶谢这样有才华的人。诗人至此没有了过去的刻意求工,转以平和的心态对待。

二、(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上

李商隐

万里风来地,清江北望楼。

云通梁苑①路,月带楚城秋。

刺字②从漫灭,归途尚阻修。

前程更烟水,吾道岂淹留。

【注】①梁苑,一名梁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园围,故址在今开封市东南。②刺字,刺于名帖上的字(官职、姓字)。《后汉书·祢衡传》:“祢衡避难荆州,来游许下。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句以“万里”二字落笔,境界阔大;“风”渲染出凄冷氛围,奠定情感基调。

B.三四两句写诗人眼前所见,云彩浮动,飘向梁园;月照楚地,带着浓浓秋意。

C.第六句中的“阻修”,意为阻隔又遥远,与《蒹葭》中“道阻且长”意思相同。

D.全诗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感叹遭遇,悲凉之中又包含着些许愤慨。

16.请简要分析本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案】15.B

16.①诗人借云寄意,望月怀乡,含蓄地抒发了有家难归的郁闷之情;

②借用祢衡刺字漫灭的典故,抒发仕途坎坷、怀才不遇的失意之情;

③尾联写前程似“烟水”般渺茫,诗人无奈滞留他乡,抒发前途迷茫之感。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三四两句写诗人眼前所见”错误。“梁园路”并非诗人眼前所见,当为想象,意思是说故乡远在天边。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首联“万里风来地,清江北望楼”意思是“迎面吹来的风似乎从万里之外的故乡吹来,我站在高楼上眺望远方”;颈联“云通梁苑路,月带楚城秋”意思是“云彩浮动似乎通向远处的故乡,月照楚地,带着浓浓秋意”。诗人于月夜登高怀远,借云寄意,含蓄地抒发了有家难归的郁闷之情。

颔联“刺字从漫灭,归途尚阻修”意思是“那名帖上的字已经渐渐淡去,而归途茫茫”。诗人借用祢衡刺字漫灭的典故,抒发了仕途坎坷之意;“阻修”,意为阻隔又遥远。官场不得已,而归途又漫漫,抒发了怀才不遇的失意之情。

尾联“前程更烟水,吾道岂淹留”意思是“前程就像'烟水’一样飘渺迷茫,我的归程怎能就此滞留呢?”诗人把前程比作“烟水”,表达了前途迷茫的感慨和滞留他乡的无奈。

三、(福建省厦门市集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月考)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①(节选)

韩愈

②惊杖奋合且离,红牛缨绂黄金羁。

侧身转臂著马腹,霹雳应手神珠③驰。

超遥散漫两闲暇,挥霍纷纭争变化。

发难得巧意气粗,欢声四合壮士呼。

(注释)①汴泗交流:指徐州,诗人此时在张仆射手下做幕僚。②球:马球,古代的一种体育比赛。③神珠:马球。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红牛缨绂黄金羁”句描写了群马装饰着用牛毛做成的红色马缨,马的笼头是用黄金做成的,侧面体现了马的威武。

B.诗的第三联采用对比手法描写打马球的两支队伍的表现,一支队伍悠闲自在,另一支队伍则神态紧张。

C.“发难得巧意气粗”意在描写张仆射在打马球的竞争中技艺超群,在艰难的情况下依旧发挥出高超的技艺。

D.尾联最后一句通过描写观赛士卒发出响彻云霄的欢呼声来突出张仆射的击球本领,紧扣题目。

16.“霹雳应手神珠驰”和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词中的“弓如霹雳弦惊”两句诗都使用了“霹雳”,试分析“霹雳”在两句诗中的异同。

【答案】

15.B

16.①相同点。霹雳,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用声音来表现描写对象的速度之快。

②不同点。韩诗用霹雳比喻马球被击打的声音,表现马球被打出去的速度之快;辛诗用霹雳比喻将士射箭的声响之大,以此表现将士的勇猛。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一支队伍悠闲自在,另一支队伍则神态紧张”,错误,该句译为“球超遥远去,两队人马也散开,中间出现了一个供人喘息的闲暇,一会儿球来迅急,而两队又纷纭争球,队形变化多端”,描写的是打球时的场景。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霹雳应手神珠驰”句译为“只听见应手响起霹雳般的打击之声而神珠般的球飞驰而去”。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霹雳”为声音,说明马球被击打时飞驰而去的场景。

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虽没作更多的描写,但从“弓如霹雳弦惊”句译为“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霹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将士射箭的声音之大。在“霹雳弦”的巨响中,看到了战场上战士英勇杀敌的场景。

根据上述分析梳理答案即可。

四、(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三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依韵和并州郑宣徽见寄

范仲淹

西湖载客恣游从②,湖上参差半佛宫。

回顾隙驹曾不息,沉思樽酒可教空。

层台累榭皆清旷,万户千门尽郁葱。

向此行春无限乐,却惭何道继文翁③。

【注】①北宋皇佑二年,吴中发生饥荒。此时范仲淹任杭州知府,他发动各地整修寺院, 翻修官仓,借工程雇佣大批饥民。因措施得力,两浙灾区唯有杭州安定无事,百姓平安度过灾荒。②从:同“纵”,放任。③文翁,名党,字仲翁,西汉循吏,曾任蜀郡守,政绩卓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从乘船纵情游赏西湖写起,确定了全诗的立足点,下文中的所见、所感均由此生发。

B.次句写湖周边的景象,从湖上放眼望去,到处是尚未建完的寺庙,参差不一,高低错落。

C.颈联互文见义,数不清的亭台楼榭、房舍院落层层叠叠,使人感到清新旷远、葱郁繁盛。

D.尾联两句一承一转,上句承接收束前文,下句则是由“乐”到“惭”,丰富了全诗内涵。

16.“忧于天下,乐于天下”的精神贯穿范仲淹的一生,在其诗词中常有体现。你如何理解这首诗的“乐”和“忧”?请结合全诗内容分析。

【答案】15.B

16.①诗人曾通过不懈努力,借整修寺庙等行为助饥民度荒,以百姓之忧为忧,进而为百姓解忧。

②如今看到当初修好的寺庙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十分欣慰,“乐”上心头。

③即便如此,诗人仍为自己不能像先贤文翁那些为国为民做更多事情而惭愧。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到处是尚未建完的寺庙”不正确,“半佛宫”应该是指湖边的建筑大半是佛宫。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湖上参差半佛宫”可知,湖边的建筑大半是佛宫;再联系注释①“北宋皇佑二年,吴中发生饥荒。此时范仲淹任杭州知府,他发动各地整修寺院, 翻修官仓,借工程雇佣大批饥民。因措施得力,两浙灾区唯有杭州安定无事,百姓平安度过灾荒”,诗人借整修寺庙等行为助饥民度荒,这是为百姓解“忧”。而从“万户千门尽郁葱”可知,如今诗人看到当初修好的寺庙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作者十分欣慰,这时候才“乐”上心头。由此可知,诗中的“乐”和忧是分不开的。

另外,从“却惭何道继文翁”可知,诗人是为自己不能像先贤文翁那些为国为民做更多事情而惭愧,心生“忧”情。

综上可知,这首诗仍然体现了诗人心系百姓、心忧天下、效力家国的深厚情怀,这与他“先忧后乐”的精神是一致的。

五、(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2021-2022学年高三综合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午枕

王安石

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②向此留。

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酬。

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③斜见画楼。

欲把一杯无侣伴,眼看兴废使人愁。

【注】①本诗写于宋神宗去世后,当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②吹箫:《列仙传》载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这里泛指神仙道术。③欹(qī),倾斜、歪向一边。

15.下列对这首宋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以叙事点题,诗人午后小憩,时间不长,于梦中却似已历百年,“去悠悠”三字,寓无限惋惜。

B.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野草自然生长、鸣鸠相乳相酬的生机勃勃之景。

C.颈联“朱户”“画楼”代指豪门大族的奢侈生活,豪门迭出,奢靡不绝,诗人对此予以委婉批评。

D.本诗主要通过诗人午后梦醒时的所思所感,抒发兴废之愁。结句中的“兴废”两字实为一篇之纲。

16.前人对王安石诗作有“擅说理,善用典”的评论。请结合本诗作简要赏析。

【答案】15.C

16.①擅说理:颔联花开花落、鸣鸠相乳相酬,(或颈联旧路掩盖又另辟新径,朱门坍塌、画楼崛起),揭示自然有新陈代谢,人事有兴废更迭,富贵荣利不足慕的道理。[或答:诗的开头“百年春梦”,既是实写,又寓有政治上新法推行又被革除宛如一场春梦的感慨。]②善用典:首联用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之典,写自己没有神仙道术可以留在梦境之中,借梦境以抒发人生百年犹如春梦般短暂的感慨。用此典入诗,贴切自然。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豪门迭出,奢靡不绝,诗人对此予以委婉批评”理解错误,“朱户欹斜见画楼”通过朱户、画楼的兴废迭代,暗示世间人事的不断变化和富贵荣利的不足慕。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评价诗歌的表现手法的能力。

分析“擅说理”:

首联意思是,一觉睡醒虽短暂梦中却仿佛已过百年,只可惜自己没有神仙道术可以留在梦境之中。“百年春梦”,既是实写,又寓有政治上的感慨。春梦短暂,人生百年犹如春梦,也很短暂。诗人由此而引起哲理的思考。

颔联写野草的花开花落,鸣鸠的相乳相酬,颇具深意。自然界所以能出现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主要是因为它能够遵循新陈代谢的规律。诗人从中汲取了力量,并对此感到欣慰。

颈联由自然界转到人类社会。“旧蹊埋没开新径”,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旧事物必然会被新事物代替。“朱户欹斜见画楼”,通过朱户、画楼的兴废迭代,暗示世间人事的不断变化和富贵荣利的不足慕。

分析“善用典”:

首联由注释可知,吹箫:《列仙传》载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这里泛指神仙道术。这里运用萧史偕弄玉吹箫跨凤飞升的典故,表达人生百年犹如春梦,也很短暂的感慨。用典入诗,贴切自然,增加了诗歌含蓄的意蕴。

六、(河北省2021-2022学年高三神州智达省级联测)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谭孝廉赴举

李咸用【注】

鼓鼙声里寻诗礼,戈戟林间入镐京。

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

也知贵贱皆前定,未见疏慵遂有成。

吾道近来稀后进,善开金口答公卿。

【注】李咸用,晚唐诗人。晚唐时社会矛盾激化,兵戈不断,不仅民不聊生,就是士人进身之路也多有阻难。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运用借代,交代了谭孝廉赴京科考的时代背景,赞扬其行为的难能可贵。

B.颈联“也知”扫去贵贱命中注定的消极情绪,为后一句表达嘱托之意蓄势。

C.尾联指出当下儒学之道急需人才,表示自己会竭力向王卿贵族们举荐谭孝廉。

D.这首诗情中蕴理,语言浅近而蕴意深远,表现出作者对后辈殷切寄望的情谊。

16.这首送别之作,蕴含着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并谈谈对你的启发。

【答案】15.C

16.①诗歌的颔联和颈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好事都是从艰难处得来的,年轻人不要为求轻松只做容易的事;即使贫贱有命,但疏懒怠惰会一事无成。

②启发: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要不畏险阻,迎难而上,勇于奋斗;不能贪图安逸,懒惰懈怠。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C.“表示自己会竭力向王卿贵族们举荐谭孝廉”错,“善开金口答公卿”一句是在叮嘱谭孝廉好好应答公卿的提问,展示出自己的才华。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鉴赏诗歌内容,评价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颔联“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意思是:好事情都是从艰难中追求来的,年轻人不要去容易的事情中贪图轻松。“好事尽从难处得”阐发了成功者的普遍规律,即“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少年无向易中轻”则是告诫,年轻人要趁着青春年华积极进取,不要贪图容易贪图轻松。

颈联“也知贵贱皆前定,未见疏慵遂有成”,意思是:虽然知道人的贵贱都是各自的命运先前注定的,但没有见到谁懒懒散散就能成功。也就是说即便考不中,那也是命中注定,但不积极谋求一定不会考中。想要成功,就不能贪图安逸,懒惰懈怠。

七、(河北省唐山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醉中出西门偶书【注】

陆游

古寺闲房闭寂寥,几年耽酒负公朝。

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

末路自悲终老蜀,少年常愿从征辽。

醉来挟箭西郊去,极目寒芜雉兔骄。

【注】本诗作于淳熙四年(1177 年),此时作者免官闲居成都。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了作者赋闲、住在古寺里面无事可做、只能以酒来消解心中苦闷的生活状况。

B.颔联中的青山、白发,色彩对比鲜明,给人以视觉冲击,从而使情感表达更加强烈。

C.颈联在今昔对比中叹时光流逝,诗人满怀悲伤遗憾,只能靠追忆少年时的抱负自我宽慰。

D.同为出猎场景,“极目寒芜雉兔骄”与苏轼“西北望,射天狼”所表达的感情有所不同。

16.有人评价此诗:“愤懑却不消沉。”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5.C

16.①耽酒之寂、蜀地之悲和郊外之芜表现了诗人不被重用、壮志难酬的愤懑。②负于朝廷的愧疚感、为征战的宏愿、不迎合世俗的操守则表明他依然有壮志豪情和高尚品格。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C. “叹时光流逝”“自我安慰”错误。颈联“末路自悲终老蜀,少年常愿从征辽”意思是人生仕途不顺悲伤自己孤独终老无所事事,从年少起便立志征战沙场可以不被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表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背景是他本身就是在满怀壮志豪情之时被从前线调往后方蜀地任职的,心中压抑不已,郁愤难平,而在蜀地为官这八年的时间里,也是频遭调动,甚至几个月就调动一次。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思想情感的能力。

愤懑表现在首联、尾联,借酒浇愁、悲伤终老属地,极目寒芜凄凉,凸显了诗人的逆境,诗人写自己四处奔波的时光,实在是令陆游心力交瘁,精疲力竭,他的命运也确实称得上多舛,有才不得重用,壮志难酬报国无门,心情自是抑郁难平,所以说“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但是,意志并不消沉,虽然感觉有负圣朝,但未曾坠落青云之志,反倒是具有穷且益坚老当益壮的心境,比如“雉兔骄”“挟箭西郊去”都可以见证。诗人饱经磨砺,游荡四方,却不颓废消极,志向常在,坚守节操,矢志不渝,“白发向人羞折腰”,一头白发了,要保住晚节,不要向人折腰!身怀浩然正气,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他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唾弃奴性、奴颜、媚骨,尤其是对于那些失去了人格、尊严和脊梁,最终沦为奴才的人,更是不屑一顾!他自己又怎么会为了能够返回家乡,调离蜀地,而去低眉折腰,讨好朝中权贵呢?这句“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其实是他埋藏最深处的心声,是源自心底最彻底的自白。

八、(河北省武安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调研)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池口风雨留三日

黄庭坚〔宋代〕

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

水远山长双属玉①,身闲心苦一舂锄②。

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

俯仰之间已陈迹,莫③窗归了读残书。

【注】黄庭坚于1080年(元丰三年)秋入京改官,授知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秋天从汴京出发赴江南。这首诗就写在他赴任途中因风雨而留滞池口(今安徽贵池)的时候。①双属玉:诗中指远山像属玉鸟。属玉鸟:似鸭而大,长颈赤目,紫绀色。②舂锄:指白鹭。③莫:通“暮”。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

A.首联照应题目,描绘了一幅孤城风雨图,小市人们避雨在家,以菜蔬艰难度日,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他们的同情。

B.颔联远近结合,远眺山水,近观白鹭,这些景物又触动了他的情怀,于是触景生情,于闲适宁静中见出内心的波澜。

C.颈联以人起兴。渔翁刚从屋舍来水边收网,这一偶然的景象却触动了诗人对于世事的感慨,于寻常事物中获得妙悟。

D.本诗类似随感录,触物兴怀,涉笔成趣,在寻常事物的形象中颇具理趣,写景淡雅有致,抒情含蓄委婉。

16.《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一句是词人辛弃疾对“莼鲈之思”的一种反用巧思,也称“翻案法”。本诗中也有类似的用法,请指出并简要分析。

【答案】15.A

16.①颈联反用“临渊羨鱼,不如退而结网”的成语,表达了不求仕进、自甘淡泊的心境。②尾联化用名句:“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但原意是感叹人生的短暂,不觉悲从中来。作者反其意用之:面对无常的人生,我们要到书中去寻找乐处。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A.“以菜蔬艰难度日,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他们的同情”分析错误。小市人家以淡饭素度日,实际是一种质朴恬静的小城生活,诗人流露出的是对这种生活的喜爱。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反用典故成语,古人称为翻案法,如杨万里说:“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在本诗的颈联“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反用“临渊羨鱼,不如退而结网”的成语,也是对唐朝孟浩然的“徒有羡鱼情”诗句的反用。作者此处明写不羡慕渔人所捕获的鱼,其实是表达自己不求仕进、追求自然生活的愿望,表现了作者自甘淡泊的心境。

尾联“俯仰之间已陈迹,莫窗归了读残书”也是反用典故成语,此处是化用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成句:“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但王羲之的本意是感叹人生的短暂,不觉悲从中来。黄庭坚虽用其字面,其意却相反:世事瞬息万变,面对无常的人生,还是退出争名逐利之场,到书中去寻找乐处吧。全诗也抒发了作者的归隐情怀。

九、(湖南省衡阳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三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梦孚若①

刘克庄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②鲸脍;圉人③呈罢,西极龙媒④。天下英雄,使君与操,馀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乘,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注】:①词人追怀亡友方孚若之作。方孚若,词人同乡,政治上主张抗金。②东溟,东海。③圉(yǔ)人,养马的官。④龙媒,骏马名。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写得慷慨悲凉,作者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熔铸典故,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

B.上片写词人梦见与方孚若相逢后,一同游赏名胜古迹,享用美食,乘坐西域名马,极具浪漫色彩。

C.下片写梦醒之后的现实景象,“饮酣”两句写晨鸡无情地唤醒了美梦,词人不得不面对清醒的现实。

D.词人善用典故,如李广之典,寓李广难封之意,“万户侯”一句表达了对功名富贵的鄙薄之情。

16.这首词抒发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5.D

16.思念的友人之情;思念中原的情怀和收复失地的信念;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伤时忧国的爱国情感。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D.“'万户侯’一句表达了对功名富贵的鄙薄之情”错误,“万户侯”一句是说“如果威名赫赫的李广将军,可以遇到珍惜人才的高祖皇帝刘邦,区区一个万户侯又算什么!”,表明作者还怀有强烈的愿望,幻想能像李广那样在国家多事之秋建功立业。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词的上阕写作者梦见与方孚若相逢之后,一同游赏“宝钗楼”和“铜雀台”,抒发了诗人思念的友人之情;

词的上阕是叙述梦中的景象和他同朋友方信孺的胸襟抱负,但是,作者对于南宋小朝廷那种求和屈辱的政策之不满,已洋溢在纸墨之上。南宋时,宝钗楼和铜雀台都落入金人手中,刘克庄故意举出这两个地方,意在表示两人平日都没有忘怀北国河山,抒发了诗人思念中原的情怀和收复失地的信念;

“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这是作者与方孚若共有的无奈叹息,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悲愤之情;

在上阕诗人还梦想自己能像刘备、曹操一样,是英雄豪杰,身居要职,事业上大展宏图,在网罗天下四方的“剑客奇才”;而从“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可知,作者还怀有强烈的愿望,幻想能象李广那样在国家多事之秋建功立业,抒发了诗人伤时忧国的爱国情感。

十、(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黔南贾使君

黄庭坚

绿发将军领百蛮,横戈得句一开颜。

少年圯下传书客,老去崆峒②问道山。

春入莺花空自笑,秋成梨枣为谁攀。

何时定作风光主,待得征西鼓吹还。

(注)①贾使君奉命征西之际,诗人以此诗相赠。贾使君:时任黔南知州。②崆峒:道教名山。贾使君在崆峒山下有园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句的贾使君形象与《赤壁赋》中“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曹操有异曲同工之妙。

B.第三句运用张良圯下得授兵书的典故,意在赞许贾使君熟读兵书,富有军事才干。

C.第四句由少年时推及老去,表达了诗人对贾使君返璞归真、潜心修道的衷心祝福。

D.尾联既写出了诗人对贾使君的真切期望,又与首联中的将军形象构成呼应,结构严谨。

16.这首诗的颈联向来为后人称道,试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

15.C

16.①运用拟人,画面生动。以黄莺、春花欢笑之态,写出美好田园风光,生动活泼。②用字精妙,真切传情。“空自”“为谁”表明莺花无人欣赏,梨枣无人采摘,暗示故园无主。③引出下文,结构流畅。自然引发下文对贾使君征西凯旋,重回故园的期许。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C.“表达了诗人对贾使君返璞归真、潜心修道的衷心祝福”分析不正确。第四句联系全文可知,此句意在勉励贾使君西征建功立业后再返回崆峒故园。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的鉴赏能力。

从手法上来看,“笑”本是人的行为,诗句中用来写莺和花,赋予莺和花以人的特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美好田园风光,生动活泼。

从语言特点来看,这两句诗很注意炼字炼词,“空自”写出花鸟无人欣赏,“为谁”再次突出故园无人的情况。

从内容上来看,颈联写春天来了,黄莺和花儿只能自己欢笑,无人欣赏,秋天的时候梨子和枣子成熟了,也没有人攀折采摘。一方面写出春天这里风光美好,秋天这里丰收诱人,另一方面表明这里没有主人,表达了期待主人归来的愿望。自然引发下文对贾使君征西凯旋,重回故园的期许。颈联引出下文,结构流畅。

十一、(江苏省常州市前黄高级中学2021-2021学年高三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手法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破题,点明情境,言旅中独宿,黯然神伤。

B.颔联写寒夜失群的孤雁声声鸣叫,使得诗人更加愁绪满怀,难于入眠。

C.颈联梦见自己回到家中,因路途遥远,梦醒时分天已大明,家书须隔年才能寄到旅馆,用夸张写出了梦想的虚幻。

D.全诗运用多种意象,借景抒情,写得感情至深,含蓄蕴藉,真切动人。

16.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5.C

16.这是一首羁旅怀乡之作。诗人离家已久,客居旅馆,没有知音,家书传递也很困难,在凄清的夜晚不禁怀念起自己的家乡,诗中抒发了自己寂寞沉郁的心情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用夸张写出了梦想的虚幻”错误,颈联中并不是夸张的手法,前句写作者直到破晓才如愿有了归梦,是实写;后句则是作者遥想自己的家书要寄到家里怕是要等到来年,是虚写。这是虚实结合的手法。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这是一首羁旅怀乡的诗作。诗抒写旅况的索寞凄凉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首联破题,点明情境,首联言旅中独宿,黯然神伤,满是羁旅思乡之情。颔联融情于景,寒夜孤灯陪客,思念故乡旧年往事,失群孤雁的鸣叫使羁旅之人深愁难眠。颈联极言乡关的迢远,表现满怀的幽愁暗恨。尾联用清丽明快的色调绘出家乡的美好风光,似乎从乡愁中跳出,实则描写了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表达思乡而不能还乡的惆怅,内含的忧愁深长。全诗写得感情至深,含蓄蕴藉,真切动人

十二、(江苏省泰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质量检测)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归王官①次年作

司空图

乱后烧残数架书,峰前犹自恋吾庐。

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②。

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

酣歌自适逃名久,不必门多长者车。

(注)①王官,即王官谷,在今山西省永济县东南的中条山上,是司空图的故乡。②鹤疏,书体名,古时用于招纳贤士的诏书。

15.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诗人因故居遭受战乱被毁而无奈回家的残酷现实,照应诗题。

B.颔联下句写诗人对镜自照,看到自己如此衰老,后悔自己当年不应该急于出去为官。

C.颈联上句用动词“涨”描写满池春水,化静为动,下句静态描写,动静结合。

D.尾联中,诗人引用典故表明了自己决心深隐故居,悠然自得地度过一生的态度。

16.司空图主张诗歌应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请结合诗歌的颔联和颈联分析作者是如何体现这种主张的。

【答案】

15.A

16.①“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是追求诗歌的含蓄蕴藉之美。②颔联写诗人归隐后的心情,婉曲地表明终老山林之志,也深刻地暗示了“恋吾庐”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要逃离无谓的斗争,遁迹深山。③颈联描写了“庐”中清新明媚、生机盎然春景,隐约透出作者在深山旧居里自为天地、自得其乐的心情。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A.“首联点明诗人因故居遭受战乱被毁而无奈回家的残酷现实”错。诗人回家不是因为故居被毁,而是要逃离政治斗争,遁迹深山。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诗句的内容的能力。

“韵外之致”“味外之旨”是追求诗歌的含蓄蕴藉之美。

颔联“忘机渐喜逢人少,览镜空怜待鹤疏”,上句表现诗人归隐后在旧居中屏绝尘嚣、泊然宁静的心境:“忘机”是不用机心、不计较一切贵贱荣辱,点明诗人归隐故乡的真正原因。下句写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反思:对镜自照,诗人看到自己如此衰老,后悔自己没有在更早的时间辞官归隐,表达了诗人不再做官的决心。婉曲地表明终老山林之志,也深刻地暗示了“恋吾庐”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要逃离无谓的斗争,遁迹深山。

颈联,“孤屿池痕春涨满,小栏花韵午晴初”描写了水满春池、孤屿留痕、春花盛开、雨后初晴的景色,渲染一种清新明媚、生机盎然的意境,隐约透出作者在深山旧居里自为天地、自得其乐的心情。

十三、(辽宁省大连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岐阳三首  其一

元好问

突骑连营鸟不飞,北风浩浩发阴机。

三秦形胜无今古,千里传闻果是非?

偃蹇②鲸鲵③人海涸,分明蛇犬铁山围。

穷途老阮④无奇策,空望岐阳泪满衣

(注)①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是金末元初最有成就的作家。公元1231年(正大八年)正月,蒙古军围岐阳(今陕西凤翔),四月城破。此时元好问任南阳令。②偃蹇:傲慢,高盛。③鲸鲵:大鱼。④老阮:指魏晋时期诗人阮籍,阮籍行车“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写凶猛的敌骑强势压境,呼号的北风席卷大地,迷茫的天空大雪霏霏,渲染出一种阴冷、压抑的氛围。

B.颔联写三秦的险要之势古今未改,而千里之外的噩讯究竟是真是假?作者内心的悲愤、沉痛与失望溢于言表。

C.“穷途老阮无奇策”句,作者以途穷痛哭的阮籍自况,表现出面对国难苦无良策、有报国之心却力有不逮的痛苦。

D.尾句中着一“空”字,化景物为情思,把景中情与情中景融为一体,写出兵燹之后岐阳城的空寂、凄凉、残破。

16.清人赵翼《题遗山诗》有言“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15.D

16.(1)本诗主要是写蒙古军围攻岐阳,岐阳城遭受重创,生灵涂炭,而作者将满腔悲愤之情诉诸笔端,留下这篇名作,成为元好问丧乱诗的代表作之一,此为“国家不幸诗家幸”。

2)从艺术特色来看:

首句写敌骑营寨相连,禽鸟难飞,以夸张的手法写出强敌压境;首联寓情于景,在阴冷、压抑的氛围中,饱含诗人对敌人入侵的愤慨,对岐阳的无限担忧;

颈联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将蒙古军的残暴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了诗人对蒙古侵略者行为的强烈谴责,对他们充满憎恶与痛恨之情;

尾联用阮籍的典故和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同情,国家的担忧,内心充满悲愤之情。

诗人综合运用多种技巧描写满目疮痍之景,抒发满腔悲悯、愤慨之情,正是“赋到沧桑句便工”。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D. “'空’字……写出兵燹之后岐阳城的空寂、凄凉、残破”错。“空”是副词,“徒然”的意思,修饰的“望”,“空望岐阳泪满衣”表达诗人无力报国解难的苦痛之情。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及鉴赏诗歌内容、手法的能力。

解答本主要是以赵翼的评论为切入口,分别从内容、艺术特色两个角度讲行诗歌赏析。

先看“国家不幸诗家幸”。“国家不幸”,《岐阳》写于金代末年,当时金国面临的强敌是蒙古汗国。成吉思汗病死后,继承汗位的窝阔台于1231年初围攻凤翔,农历二月凤翔陷落,蒙古兵围攻岐阳,四月城破。“诗家幸”作者时任南阳县令,闻变写《岐阳》三首。作者将满腔悲愤之情诉诸笔端,留下这篇名作,成为元好问丧乱诗的代表作之一。

再看“赋到沧桑句便工”。“突骑连营鸟不飞,北风浩浩发阴机”,诗作一开始就渲染出一种阴冷、低沉、压抑的氛围:北风劲吹,强敌压境。“鸟不飞”引用夸张手法写出敌军压境的压抑氛围,诗人似乎看到了生灵涂炭,百姓遭殃,也似乎更深一层看出了社稷倾危,江山难保。饱含诗人对敌人入侵的愤慨,对岐阳的无限担忧。

“偃蹇鲸鲵人海涸,分明蛇犬铁山围”,这两句是作者在得知岐阳陷落之后的设想。句中几处地方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如“偃蹇鲸鲵”比喻傲慢凶残的敌人;“蛇犬”也比喻包围岐阳的敌军,写出了作者对他们的憎恶之情;而“人海涸”“铁山围”则用夸张手法写出敌人赶尽杀绝的残酷,表现出入侵者的凶狠、残暴、野蛮,表达出对他们的强烈谴责,同时也流露出元好问同情老百姓,心忧国难的思想感情。

“穷途老阮无奇策,空望岐阳泪满衣”,这两句既用到了阮籍的典故,又是直抒胸臆。大敌当前,国家到了快要覆灭的地步,而诗人却像阮籍一样无能为力,只能远远望着岐阳痛哭。表达了诗人对百姓的同情,国家的担忧,内心充满悲愤之情。悲慨沉痛,语短情长,感人肺腑。总之,诗人综合运用多种技巧描写满目疮痍之景,抒发满腔悲悯、愤慨之情,正是“赋到沧桑句便工”。

十四、(辽宁省沈阳市东北育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送《朝天续集》归诚斋①,时在金陵

姜夔

翰墨场中老斫轮②,真能一笔扫千军。

年年花月无闲日,处处山川怕见君。

箭在的中非尔力,风行水上自成文。

先生只可三千首③,回施江东日暮云④。

【注】①诚斋:杨万里,号诚斋。《朝天续集》是诚斋的诗集。②斫轮:经验丰富、技艺高超者。③三千首:出自欧阳修诗《赠王介甫》,指李白的作品数量。④江东日暮云:出自杜甫诗《春日怀李白》。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用“老斫轮”“扫千军”称赞友人创作功力老到,有横扫千军之气势。

B.第四句拟人,山川怕被摄入笔下勾去精魄,以山川之“怕”显笔法之精妙。

C.第五句写射箭正中靶心非靠蛮力,是对友人作诗过于耗费心力的善意提醒。

D.尾联用典,将两句提及李白的诗句整合,言杨万里之诗可与李白诗相匹配。

16.今人评价姜夔此诗“概括了诚斋的艺术成就、创作风格、表现手法”,统编小学教材一年级下册选入了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小池》,请你结合姜夔诗中所体现的杨万里诗歌“创作风格”对《小池》作简要分析。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答案】15.C

16.①姜诗中的颔联和颈联体现了杨万里诗歌的创作风格:内容以山川花月居多,写景状物自然成文,清新晓畅。

②《小池》通过描写清泉、细流、小荷、蜻蜓等自然景物,展现“小池”之诗情画意;

③小荷含苑待放,而蜻蜓则立于嫩尖之上,写景状物非刻意为之,如“风行水上”,随笔而发,无斧凿之痕,清新晓畅。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C.“对友人作诗过于耗费心力的善意提醒”分析有误,“风行水上自成文”指的是杨万里作诗毫无刻意雕琢之感,就像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创作风格的分析能力。

对杨万里诗歌的风格,姜夔在诗中的颔联说“年年花月无闲日,处处山川怕见君”,意思是,四季的物象,不时地听候调遣,山川有灵,一定会远远避开,怕被您摄入笔下。用拟人的手法道出了杨万里诗歌的内容以山川花月居多这一诗歌创作上的特点。结合《小池》诗中“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两句,这也是写景,有“泉”,有“树”,将自然景物入诗,符合姜夔所说诚斋体的特点。

姜夔诗的颈联“箭在的中非尔力,风行水上自成文”意思是写诚斋的诗非强力所致,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正体现的是杨万里诗歌的风格是清新晓畅,如“风行水上”般流畅自然。结合《小池》诗中“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描写刚刚生出的新荷含苑待放,而蜻蜓则立于嫩尖之上,这一景象清新自然,诗情画意自在其中,毫无斧凿之痕。

十五、(辽宁省沈阳市二中2021-2022学年高三阶段检测)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下题。

咸阳值雨

温庭筠

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

15.对作品前两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的“咸阳桥”“雨”都直陈景物,直接入题,用语平实。

B.首句写桥头所见雨景,“悬”字写出雨多且急,连绵不绝。

C.次句以“万点”与首句紧密衔接,写出空阔水面上的雨景。

D.次句写作者由眼前的雨景联想到远行的渔船,由实入虚。

16.这首作品的前后两部分用“还似”勾连,作者在另一首《宿城南亡友别墅》中,也用了“还似”一词,这两处“还似”所使用的手法相同吗?请简要分析它们在各自语境中的意蕴。

宿城南亡友别墅

水流花落叹浮生,又伴游人宿杜城。

还似昔年残梦里,透帘斜月独闻莺。

【答案】15.D

16.相同:都用了联想(想象、虚写)的手法。两个“还似”都用从眼前所见引出作者所想,由此及彼,由实及虚。

意蕴:《咸阳值雨》利用“还似”二字,从此地到别地,从咸阳的雨景,一下转到了洞庭的春水色,用印象中洞庭的水色云气表现出咸阳的空蒙雨景,使人充分感受到空蒙缥缈又壮阔飞动的奇景。《宿城南亡友别墅》则从抚今到追昔,把故地重游的所见所感与昔日时光联系起来,突出了人世无常、友人已逝、物是人非的伤感。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赏析能力。

D.“联想到远行的渔船,由实入虚”错误。“万点空蒙隔钓船”意思是“那泊着的钓鱼船被这连绵的水晶帷帘阻隔,如烟如画”,都是实景,既非联想,也不是由实入虚。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以及作用的把握能力。

《咸阳值雨》中写到作者在咸阳桥上遇到雨的情景,前两句是眼前所见之景。然后由眼前所见到的烟雨空濛的景色联想到初春时节洞庭湖上那烟波浩渺的景致,运用了联想的手法,由实入虚,由此及彼。《宿城南亡友别墅》首句以落花、流水的典型意象引出时光流逝的感叹,即“叹浮生”,第二句的“又”字,点明故地重游,此情此景不禁让人想起当年,“还似”二字将前两句的抚今和后两句的追昔联系起来,所以也运用联想的手法,由实入虚,由此及彼。

《咸阳值雨》是为了要表现咸阳空濛的雨景,而前两句写眼前所见之景,而“还似”二字将眼前所见的咸阳雨景一下子就转到了洞庭的春色水,而写记忆中的洞庭春色水是为了表现眼前的雨景,用印象中的洞庭水色的云气更能表现眼前咸阳雨景的空濛,使人充分感受到空蒙缥缈又壮阔飞动的奇景。《宿城南亡友别墅》前两句写到作者住宿在城南亡友的别墅中,故地重游由眼前所见到的落花、流水感慨时光流逝,而“还似”两字引出后文对往日时光的怀念,将眼前的所见所感和昔日时光联系起来,从而突出友人已逝、世事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

十六、(山东省济南市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检测)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海棠

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看叶

罗与之

红紫飘零草不芳,始宜携杖向池塘。

看花应不如看叶,绿影扶疏意味长。

(注)①苏轼谪黄州,居定慧院之东,有海棠一株,人不知其贵,诗人视其为知己。②罗与之:南宋诗人,曾应进士举不第,晚年归隐。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棠》开头两句正侧结合,调动多种感官,写出了海棠的高洁、柔美,把读者带入一个优美朦胧的境界。

B.《海棠》中诗人点燃高烛,想让海棠振奋精神,一改衰颓状态。诗人运用拟人等手法,重在表达爱花惜花之情。

C.《看叶》正值百花凋零芳草不香之际,诗人携杖出行,漫步池边,感慨春天逝去,为下文“看叶”做铺垫。

D.《海棠》《看叶》都撷取自然界时序变化中的实景,借物喻人,写出诗人经历人世风波的心境,典雅蕴藉。

16.苏轼独怜海棠,可罗与之却认为“看花应不如看叶”,你认为罗与之这种心理反常吗?请结合《看叶》简要分析。

【答案】

15.B

16.不反常。①春天已经逝去,惋惜无济于事;绿叶繁密错落,另有一番情趣。②罗与之应举不第,倍感失意,无意赏花,而别有意味的绿叶更契合他的心境。如回答“历尽荣华、回归平淡生活的老人的独特感受”亦可。③借景说理,写出了美丽如花的事物往往短暂,平凡如叶的生命却更为长久的哲理。如“人不能只是留恋于人生的繁华,平淡的生活也有真味”。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想让海棠振奋精神,一改衰颓状态”错,诗中的海棠为盛开状态,烧高烛是为海棠驱除长夜的黑暗,表达的是对海棠的喜爱之情;“重在表达爱花惜花之情”理解错误。“爱花惜花”不是作者“主要”之意,作者借物抒怀,借爱花惜花,主要表达良辰易逝、盛时不再之感。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不反常。

1)从《看叶》本诗的景物特点看,“红紫飘零草不芳”,作者写本诗时,姹紫嫣红的百花已经零落,再无先前的娇美姿态和容颜,可见此时正是暮春时节,花已飘落,而叶“绿影扶疏”,正展现一派生机,另有一番情趣,故作者认为此时赏叶比赏花要好。

2)从知人论世角度看,注释中“曾应进士举不第”启发我们想到作者写诗时的心态和情感,罗与之应举不第,倍感失意,无奈归隐,此时作者无意关注花的美好;叶看起来平凡,没有花的热烈,却更有生命力,更低调,赏叶更契合作者的心境。

3)从本诗蕴含的哲理看,本文花是绚丽事物的象征,但它美好却短暂;叶虽看起来平凡,但绚烂的花期过后,却是叶长时间的繁茂时期,它生命力更强,生命更长久,因而作者并不因为花落而伤感,更喜欢赏叶。这也是这首小诗中包含的作者的哲理思考,那就是与其追求显赫荣华的人生,不如享有平淡而长久的人生。

十七、(山东省济南市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 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诗人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

B.第二句写俗世之人早已离开,此处只有山野中人闲游散步。可以感受到一股幽人守志僻处而自足于怀的味道,而那自得、自矜之意,尽在不言中。

C.第三句写不要嫌弃大石丛错、凸凹不平的坡头路。这“荦确坡头路”正象征了诗人坎坷的仕途,暗含着诗人的痛苦抑郁之气。

D.第四句写拐杖点在石路上,铿然一声。用“自爱”一词写出了诗人面对坎坷之路的以险为乐、视险如夷的豪迈之情。

16.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

【答案】

15.C

16.①“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②与月下东坡的宁静清幽形成鲜明对比,以声衬静;③抒发作者泰然自处、乐观旷达的情怀。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

C.“暗含着诗人的痛苦抑郁之气”说法错误。这首诗的第三句是说不要嫌弃那大石丛错、凸凹不平的坡头路,这“荦确坡头路”的深刻含义就像作者坎坷的仕途,“莫嫌”一词正体现了作者对待仕途挫折,不气馁颓丧,而是开朗乐观、意气昂扬的态度,所以选项中“暗含着诗人的痛苦抑郁之气”分析错误。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

首先要明确“铿然”指的是什么,作者在大石丛错、凸凹不平的坡头路艰难行走时,将拐杖着实地点在上面,发出铿然声响,拐杖支撑起作者矫健的步伐精神抖擞地前进。因此“铿然”一词传神地描绘出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声音;

然后再联系全诗分析其妙处,诗一开始便把东坡置于一片清景之中。僻冈幽坡,一天月色,没有市人,唯有“野人”,脱离市集、置身名利圈外而躬耕的诗人身处其中,描绘了一幅宁静清幽之境,而这手杖碰撞在石头上发出的响亮有力的“铿然”之声,以声衬静,更显宁静清幽;

最后从情感角度考虑,联系前文对道路坎坷的交代,“铿然”却表现了诗人行走时的愉悦,可使读者体味到诗人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

十八、(山东省滕州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三检测l)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朝退书怀

韩偓

鹤帔星冠羽客装,寝楼西畔坐书堂。

山禽养久知人唤,窗竹芟多漏月光。

粉壁不题新拙恶,小屏唯录古篇章。

孜孜莫患劳心力,富国安民理道长。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写自己已经脱了朝服,披鹤帔戴星冠,与诗题中“朝退”相呼应。

B.书堂位于寝楼的西侧,环境清幽;窗外翠竹茂密挺拔,月光洒在上面。

C.山禽豢养已久,与主人熟稔,一呼一鸣,相互应和,诗人闲适、自在。

D.诗人无意在粉壁上题写自己诗作,只是在屏风上抄录古代圣贤文章。

16.学者霍松林先生认为韩偓的诗歌是“晚唐之正音”,请结合诗歌尾联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

【答案】

15.B

16.①诗人劝勉自己刻苦钻研,孜孜不倦,不能停息,表现了诗人的进取之心

②诗人退朝之后,依然思考治理国家的道理,致力于富国强民,表达了诗人难能可贵的家国情怀,这首诗是当之无愧的“晚唐之正音”。

【解析】

15.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表达技巧,评价诗歌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窗外翠竹茂密挺拔,月光洒在上面”错误。“芟”,除去。应是因“芟多”而翠竹稀疏,月光漏了下来。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及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首先理解题意,所谓“正音”指纯正的音乐,这里指积极高尚的情怀。

然后结合诗句分析积极的人生态度高尚的人格和情怀的表现即可。

“孜孜莫患劳心力”,诗人劝勉自己不要害怕劳心劳力,要刻苦勤奋,苦心孤诣,孜孜以求,熟读古代圣贤文章,表现了诗人积极向上不屈不挠的进取之心。

“富国安民理道长”,结合题目和首联分析,诗人已经脱了朝服,意味着已经不再在朝为官,自然可以不理政务,不关心国家和百姓的事情,但事实是诗人心装国家和天下,仍不忘使国家富强使百姓安居乐业的治国计策,表达了诗人难能可贵的家国情怀,这首诗是当之无愧的“晚唐之正音”。

十九、(重庆市八中2021-2022学年高三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示弟

李贺

别弟三年后,还家一日余。

醁醽今夕酒,缃帙去时书。

病骨犹能在,人间底事无?

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颔联中,“今夕酒”与“去时书”对举,通过特定形象委婉抒情,悲喜交加之情溢于言表。

B.“人间底事无”以反问强调人世间充满不公平,直指时弊,表达了诗人愤世嫉俗的情怀。

C.尾联以赌博为喻,回答弟弟的问话,表现诗人虽科场失利,但依然豪迈洒脱,自信豁达。

D.整首诗用家常之语,与弟弟倾心交谈。前四句叙说归家后心情,后四句抒发人生感慨。

16.我校语文研讨小组在分享会上评价此诗“如老人语”,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5.C

16.①作者虽然年轻,但历经波折后病体衰微,让他发出了如同老年人一般的感慨哀叹;②作者正值年轻可为之时,却彻底断绝仕途,人生失去希望,所以发出如同老年人的感慨;③作者虽然年轻,却身不由己,命运被人摆布,有了如老人一般看透人世的沧桑心境。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赏析的能力。

C.“表现了诗人虽科场失利,但依然豪迈洒脱,自信豁达”错误。此诗为李贺到长安应进士试不第后返回家中所作,诗人以赌博设喻,表面上对胜负并不看重、听之任之,实则暗讽科举选拔充满偶然性与不公平,以故作通达之语体现了忧伤愤激之情。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

“病骨犹能在”,尽管我身体不好,病骨支离,现在能活着回来,就是不幸中的大幸了。作者虽然年轻,但历经波折后病体衰微,让他发出了如同老年人一般的感慨哀叹;

“人间底事无”,至于人世间,什么卑鄙龌龊的勾当没有呢?诗人一方面顾影自怜,抒发了沉沦不遇的感慨,另一方面又指摘时弊,表达了愤世嫉俗的情怀。作者正值年轻可为之时,却彻底断绝仕途,人生失去希望,所以发出如同老年人的感慨;

“何须问牛马,抛掷任枭卢!”这二句是回答弟弟关于考试得失的问话。“我应试作文,如同'五木’在手,一掷了事,至于是'枭’是'卢’,是成是败,听之任之而已,何必过问呢!”其实当时“枭”(负彩)“卢”(胜彩)早见分晓,失败已成定局,诗人正是悲愤填膺的时候,却故作通达语,这是悲极无泪的一种表现。表面上愈是装得“冷静”“达观”,悲愤的情怀就愈显得深沉激越:身不由己,命运被人摆布,故有了如老人一般看透人世的沧桑心境。

二十、(重庆市巴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晚自鸡头崖至天龙屯

吴兆骞

迢递回冈抱塞长,暮云归路剧羊肠。

马嘶古碛塞沙白,鸦乱荒城夕照黄。 

病后关河空涕泪,战馀身世各苍茫。

客游不异松花水,日夜滔滔下北荒。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开篇描写塞外风光,通过迂回的山冈,曲折的小路展现路途的艰险。

B.首联“暮云”一词,既融情于景,又交代创作时间,还照应了诗歌标题。

C.颔联运用视听结合、色彩对比、夸张等手法,极力渲染边塞的萧条肃杀。

D.颈联既写战后山河的苍茫,又言个人病颓的身世,将个人与家国相融合。

16.尾联“客游不异松花水,日夜滔滔下北荒”寄寓了诗人哪些情感?

【答案】15.C

16.①客游身在外,不免思念家乡;②江河不息,易感时光流逝;③江水下北荒,犹如人生游荡,前途渺茫。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C.“夸张等手法”错误,由原文译文“马在泛着白色寒霜的古老沙漠上嘶鸣,纷乱而飞的乌鸦给黄色夕阳笼罩着的荒芜城池增添了悲凉之色”分析可知:文中向我们展示出六种互不相联的意象,它们之间不存在因果等逻辑关系,也非主谓之间的主动或受动结构。它们自成一体,从不同角度在我们心灵中留下种种独立的意象。并且通过看到的“马”“乌鸦”听到的“马的嘶鸣声”,视听结合,以及“塞沙白”“夕照黄”等色彩对比描写,一幅悲凉、郁闷、破落的肃杀图景展现在我们面前。分析可得没有使用夸张手法。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①尾联“客游不异松花水,日夜滔滔下北荒”描述了游子客居在外,面对滔滔的江水,和放归在外的处境,再加上前句渲染的悲伤肃杀的气氛,一个在外的游子面对这样的环境,内心难免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

②写到滔滔的江水,寓意着时间匆匆流逝,一去不复返,此时孤身在外的作者,更是感叹世事,韶华易逝的心酸。

③写道“下北荒”指游子少有才名,与华亭彭师度、宜兴陈维崧有“江左三凤凰”之号。顺治十四年科场案,无辜遭累,遣戍宁古塔,居二十三年。友人顾贞观求明珠子纳兰性德为之缓颊,旧日文友宋德宜、徐乾学集资纳赎,始得放归,所以此刻诗人内心的迷茫显现于此,前途未知的情感溢于言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