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觉得小时候过年有意思,可能是我在骗自己

 萧武在此 2022-01-30

这些年过年其实真正觉得美好的回忆不算太多,多数时间都是乱七八糟的,既不能全家团圆,也不能吃好喝好穿好。

从很小到初中那十多年,倒是每年春节都团圆,一家人在一起,但是大多数时候都穷,没什么钱。经常是我爸给我买的鞭炮没到过年呢,我给放完了,瓜子花生糖果没等到过年我给吃完了。等到年后亲戚来了,还得到村里的商店去买。至于春晚,我家1990年才有电视机,我能看春晚,已经是初中了。

中学以后,除夕这一天多数比较忙。初中的时候主要是跟着大人去烧纸,贴对联什么的。那时候对联不像现在这样,往墙上或者门上一糊就可以了,因为那时候都是土坯房子,门框也窄,贴起来很困难。有个房子门框没发帖,必须把玉米秸秆一截一截的分为两半,然后用钉子一个一个网上钉。

再就是挂灯笼,也特别费劲,那时候家里最高的东西就是电视天线的杆子,必须放倒,才能把灯笼挂上去,然后又竖起来。高中的时候我爸每年都过年不回家,我一个人弄,就更费劲了。而且,灯笼还要接电线,要么电线太短了,要么电线老化了,半天搞不清楚哪里不通电,得来来回回的折腾。

等到跟着大人烧完纸,贴好对联,挂好灯笼,天已经快要黑了。我就得和堂哥带着堂兄弟们去挨家挨户的拜年。我们家辈分低,所以几乎要把全村同姓的人家挨个转一遍,每家每户都要进去磕头,有些人家早早就关门上炕了,半天了叫不开门,好不容易叫开门,我们在门口磕个头就走了。经常等拜年拜完回到家,已经是九十点了,春晚也过去了近一半。这个规矩一直到我大学毕业都好几年了,才在几个叔叔伯伯的一致同意下取消了。

不过,无论我爸在不在家,因为我奶奶和我们一起住,所以除夕晚上还是尽量要在一起吃饭喝酒,有时候是叔叔们带点东西来我家,有时候是在大伯家。经常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开始轮番拜年,我们跟着叔叔伯伯们给奶奶磕头,完了叔叔们从大到小再拜,完了再是我们。一晚上光这一套下来,就得磕几十个头。这时候虽然不多,但场面还是温馨的。

上大学四年,我总共就回国三次家,还有一次是大一暑假,只有两次回家。那时候奶奶已经去世了,家里过年其实也没什么气氛,就是随便凑合吃点就过去了。有一次是大年初一早上一家人吃酸菜,就馒头,也是过年。经常是大年初一早上饭还没吃完,别人家已经开始放炮了。因为我们的习俗是初一上午放炮迎喜神,而且每年方位不一样。

等放完炮了,就开始走家串户的拜年。那些年有几个叔叔已经不在村里生活了,而在镇上,所以我和堂哥骑着自行车,带着一大堆堂兄弟和堂妹,去镇上给叔叔们拜年。那时候弟弟妹妹们都小,也不能骑自行车,经常是我自行车前面横梁带一个,后座带一个,有时候甚至不得不后座带两个。碰上下雪结冰的天气,走得很慢,十里路能走一个小时才能到。经常是等回到家天就黑了。

大学有两个春节是在学校过的。大二的时候家里已经山穷水尽,我在肯德基打工,寒假刚好可以多上点班,挣点钱,就没回家。那年刚好是千禧年,除夕夜外面马路上还很热闹,我在里面干活干了通宵,第二天一大早才回到学校宿舍睡觉。大四寒假的时候已经开始找工作了,到处跑,也是没钱回家,在杭州、绍兴、宁波转了一圈,回到学校就在学校过年。除夕夜和另一个同学去附近网吧上网,网吧老板也没回家,跟着人家蹭了一顿。

大学毕业以后的第一年,在杭州工作,也没什么钱,过年的时候也买不上火车票,只好就地过年。那时候从杭州回老家,到西安只有一趟从宁波过来的火车,很难买到票,要么就要到上海或者南京转车,更不方便。一个人在杭州,连续吃了三天速冻水饺,才等到周围的餐馆逐渐开门,才能好过一些。

不过这之后的几年,基本上还是每年都回家了,哪怕是2008年春节全国雪灾,我也还是回家了。先坐火车到西安,然后再转汽车。2005年到上海后,就有了老家到上海的长途大巴,每年春节往返基本上都是坐这个大巴来回。到2011年之后,基本上就变成了坐飞机到西安,然后找那种所谓的专线车回家,2015年之后就有了直通的飞机,现在高铁也有了。

但2009年结婚之后,回家就越来越少了。2010年春节前我回老家结婚,腊月二十六在镇上办完酒席,二十七下雪,我和我爸、我老婆三个人到镇上赶集。那时候还好一些,镇上人还很多,买了不少东西,天冷,我老婆还非要吃马路边的豆腐脑,我说尘土飞扬的,吃啥,她不听,坚持吃了一碗。回家的时候都准备找车了,才发现买的菜刀忘了拿了,我又跑回去拿上。

印象最深的,大概要算2011年春节,我爸在春节前住院,我本来买好了机票,要和我老婆去新疆过年,等到腊月二十八发现情况不妙,只好紧急回家,车票也买不到,坐了一晚上大巴到了西安,又坐三轮到火车站那边的长途车站,还因为下雪高速封了,一直等到晚上才有发车,一天没有吃饭,回到老家市区已经是夜里三点。找了个宾馆凑合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赶到医院,就在医院过了年。除夕夜我去叔叔家吃饭,吃完带了些饺子给我爸。回去的时候已经打不到车了,只好一路步行到医院。

这些年也不是说过年不回家,而是因为一般机票都是初二初三之后才比较便宜,所以我都等着这时候在回家,所以连续好几年我都是除夕和大年初一到公司值班,然后再回家过年。当然,对家里人来说,其实也无所谓,我什么时候回家,他们就什么时候过年,我不回去,他们也无所谓过年不过年的。

印象最深的是2014年,我正月初三回家,晚上我妈剁了些饺子馅儿,擀了点饺子皮,我和我爸包饺子。饺子皮儿特别厚,多数是靠我包的时候自己用手压薄再包。即便如此,那顿饺子也是我这些年里吃过的最好的一顿饺子。吃完饺子,我爸把他们前面几天煮的肉切了点,凉拌了一下,开了瓶白酒,我喝了一点。但就是那一顿过了十天之后,我爸就撒手人寰了,从此阴阳两隔。

2016年生小孩以后,因为老家农村里比较冷,孩子不方便,所以基本上春节就没有怎么回去过了。但那几年是我爸三年之内,所以我还是初二或者初三回家,到2017年我爸过完三年之后,我过年就没有再回去过了。2018年、2019年都是国庆的时候带孩子回去,2020年疫情爆发之后,回家也不方便,一直到2021年五一才又回去了一趟。

今年元旦本想回去一趟,可是西安爆发了疫情,村里让我不要回来,这次春节也受连累,同样不能回去。这些年家里连续有老人去世,过年其实也没什么氛围。2009年底,四叔和姑姑先后去世,2014年初我爸去世,六月底二妈去世,2020年初二叔也去世了。以前过年都是二叔张罗和组织,他去世之后差不多就都是各国各的,也很难聚到一起。加上这两年疫情影响,地方上也不允许聚集,就更不能几十个人聚会了。

我家的房子从2003年开始,塌一块我修补一块,到我爸去世的时候,除了大门还四间砖瓦房之外,其它的老房子倒是还在。我爸去世的第二年,大门南边的老房子也塌了,只好再修补。2018年又把以前主要的老房子全塌了,只好再继续修补。去年夏天连续下雨,南边的院墙也塌了,只好再修补。差不过二十年,这个院子已经基本上全部翻修了一遍了。我能修得了房子,但是修不了人,房子都修好了,但是人却越来越少了。

所以,跟别人说起过年的时候,总会说得唾沫横飞,这个习俗那个规矩,但仔细想想,自己其实真经历过的春节,记忆美好的时间不多,总觉得小时候过年留下了美好记忆,可能是因为那时候小,也可能是因为自己重塑了自己的记忆。谁的记忆又不是被挑选过的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