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群书治要360》第五十六集第3讲

 情缘半岛 2022-01-30

“谦尊而光”。“尊”是处于尊贵的地位。当一个人处在尊贵的位置,但仍然能够谦虚处下,他的德行之光,他的德风就会自自然然地影响到身边的人,甚至影响到远方。一个人身处高位,如果没有接受圣贤教诲、没有良好的引导,往往会自视甚高、恃宠而骄。所以在《文子》上说:“生而贵者骄,生而富者奢。故富贵不以明道自鉴,而能无为非者寡矣。”一个人生来就处在高贵的地位,往往容易骄慢;一个人生来就处于富贵之家,花钱就会大手大脚。因为习劳知感恩,他没有经过勤劳就有很多的钱,不知道钱来之不易,所以花钱如流水,也不知道珍惜。所以“富贵不以明道自鉴”,如果一个人生来就有钱、有权,但是没有学道,没有按照古圣先贤的教诲去修养自己,“而能无为非者寡矣”,而能够不做错事的人是很少的。所以“人不学,不知道”,“人不学,不知义”,学习圣贤经典,向古圣先贤求道,对一个人的人生至关重要。
“卑而不可踰”。纵使一个人的地位卑下,没有出仕做官,但是却不可逾。什么不可逾越呢?他的德行不可逾越,他的德行可以教化一方。比如孔老夫子,他没有富贵的地位、权势、财富,但是他被称为“素王”。因为他的德行不仅仅影响了当时代的人,三千弟子、七十二个贤人,而且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不仅仅影响中国人,现在还影响到外国人。世界各地都建立起孔子学院,目的是学习孔老夫子的风范。所以孔老夫子虽然没有身居高位,但是他的德风却不可逾越,他的道德学问也不可逾越。
“君子之终也”。君子能够自始至终都保持谦卑的修养,不会因为拥有地位和财富、学问而改变他的谦虚,就可以善始善终。是什么让一个君子能够保持善始善终?就是因为他有谦虚的品德。所以谦虚确实可以给人带来吉祥、亨通。
 
第一百二十三句: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出自《群书治要》卷二《尚书》。
“惟德动天”,只有德行能够感通天地。“无远弗届”,“届”是至、到的意思,不管多远的地方都会被感动,进而来归附、归顺,或者来求道、求学。“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时”通“是”,是这、此的意思。自满会招来损失,谦虚会得到益处,这是自然而然的规律。
在历史上可以看到“惟德动天,无远弗届”的例子,譬如在《说苑》上记载:“周公摄天子位七年,布衣之士,执贽而所师见者十人,所友见者十二人,穷巷白屋所先见者四十九人,进善者百人,教士者千人,官朝者万人。当此之时,诚使周公骄而且吝,则天下贤士至者寡矣。苟有至者,则心(心作必)贪而尸禄者也。尸禄之臣,不能存君也。”
周公代理天子之政七年。这七年之中,他以拜师之礼求见的人有十个;执贽,贽是礼物。“所友见者十二人”,以朋友的礼节去求见的人,有十二个人;“穷巷白屋所先见者四十九人”,可以优先见到周公的贫寒之士有四十九个人;“进善者百人”,周公所举荐贤良的、德才兼备的人,有上百人之多;“教士者千人”,士是读书人,他所教导的读书人有上千人;“官朝者万人”,给朝拜的人封官,有上万人之多。
“当此之时,诚使周公骄而且吝,则天下贤士至者寡矣。”如果在这个时候,就是周公摄天子之位,代理天子处理朝政的时候,假使他又骄慢、又吝啬,天下来求见他的贤德之士就会很少。即使有前来求见的人,“则心贪而尸禄者也”,也是有贪心或者是尸位素餐之人。尸位素餐之人,是不能够帮助君主治理天下的,“不能存君也”,不能使君主长存。由此可知,周公虽然身处高位,但是对于有德行的人,仍然非常谦虚礼敬。正是这种礼贤下士的态度,才感召了很多人才来到身边,而且不遗余力的帮助他。
在《孔子家语》中也记载,鲁哀公曾经问孔子:“当今的君主,您认为谁最贤明?”孔子说:“我没有遇到过贤明的君主,如果一定要说有贤明的君主,那就是卫灵公。”哀公又问:“卫灵公是怎样做的?你为什么称他是贤明的君主?”孔老夫子说:“卫灵公有一个弟弟,叫公子渠牟,他的智慧、信义可以治理千乘兵车的中等国家,卫灵公对他很喜爱,并且非常重用;卫国还有一个士人叫王林国,他如果发现贤德的人,一定会把他举荐出来,如果贤德的人被黜退了,他还要把自己的俸禄分给他,所以卫国没有被埋没的读书人,卫灵公知道了这件事,就对王林国非常尊敬;卫国有一个士大夫叫庆足,每逢多事之秋,他一定会出来帮助治理国家,等到国泰民安之时,他就从官位上退下来,把官位让给那些贤德的人,因此卫灵公对他也非常尊敬,将他供为上客;卫国还有一个大夫叫史鳅,因为和卫灵公政事不和,离开了卫国。后来卫灵公感到后悔,在郊外住了三日,反省自己,琴瑟不奏,一定要等到史鳅回国之后,卫灵公方肯回朝。所以我认为卫灵公是一个贤德的人。”
孔老夫子列举这几个故事,说明卫灵公是一位贤德的君主。他被称为贤德的君主,就在于他能够礼贤下士,真正尊敬那些德才兼备的人。正是因为他具有谦虚恭敬的态度,这些人才愿意为他效力,帮助他把国家治理好。
在《尚书》上也有这样一句话:“能自得师者王,谓人莫己若者亡。”能自得师者就能够称王天下,建立王道政治。为什么一个人能够自得师?因为他对贤德之士以尊师之礼来恭敬,奉他们为师。中国古人特别尊师重道,能够把贤德之人当作老师来恭敬,说明君主自己有谦虚的态度。所以这些人才愿意指正他的过失,帮助他处理朝政。“谓人莫己若者亡”,认为别人不如自己的人就会灭亡,灭亡的原因就是因为自高自大。
在《韩子.外储说左下》中也这么说:“上君之所与处者,尽其师也。中君之所与处者,尽其友也。下君之所与处者,尽其使也。”上等的君王和能够成为他老师的人相处,他待这些贤德之士非常恭敬,像尊师一样尊敬。“中君之所与处者,尽其友也”,中等的君主所相处、所任用的人是他的朋友之类的人。朋友,“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就是和他地位平等的人,相处之人都是以朋友之礼来尊敬,这是中等的君主。“下君之所与处者,尽其使也”,下等的君主身边围绕的都是他能够指使的人,可以呼来唤去的人,这是下等的君王所任用的人。所以从一个领导者任用怎样的人、重视怎样的人、身边围绕怎样的人,就可以知道他是怎样级别的君主——是能够建功立业的君主,还是将要灭亡的君主,还是仅仅能够维持国家不衰败的君主。
所以“谦受益”。谦虚的人能够感召贤德之人来帮助他,而且谦虚的人有好学的品质,他的人生可以不断进步。
“满招损”,自满傲慢会招致损害。首先受到损害的是自己的德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一个人傲慢,其实并不能让别人受损失,首先受损失的是自己。自己不能够明德,不能够明心见性,这是最大的损失。其次,一个人骄满、轻视别人,就会与别人产生对立,让别人心生怨恨,就会招致麻烦,自己做事就会有障碍。再次,因为自满的态度,就会招致失败,做事不能够顺利圆满,这也是很大的损失。



       英国著名的历史哲学家汤恩比教授,在系统研究了各个国家文明历史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属于中国”的论断,认为未来世界是中华文化得以普遍宣扬的世界。一个外国人对中华传统文化充满了信心。事实证明汤恩比教授的论断是非常科学的,也是非常有道理的,并非空穴来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中国文化以道为本体核心,以道、释、儒还有墨为主体,和谐多元的实体文化系。“建国君民,教育为先”,文化的传承需要教育。若干年以来,一批又一批的中华儿女,他们热爱优秀的传统文化,相信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身体力行地学习、弘扬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了助力这些优秀的中华儿女,为了更好地弘扬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北京师范大学借助自身优势,当仁不让,开办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师资班的培训项目,结合线上线下,大力推广国学师资教育。师资班常年招生,报名火热进行中。最近一期将于近日正式开班上课。详细情况请识别上图中小程序二维码,进入平台了解……






       中华文化研习社,是根据相关政策发起并成立的。是由全国各大高校的一些专家、学者,携手衷爱学习、乐于传播传统文化的朋友们共同成立的社群组织。研习社依托这些顶级专家、学者资源,汇聚各行各业通达经典的领读者,形成了以专家、学者组成的教授团为核心,以领读者为向导的双师直播互动体系。在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地级市、县级市等各层级研习社开展同步学习的模式。以'内圣外王·厚德载物'为核心指导思想,拟培养数万名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领读者、传播者和践行者,力求点亮人心、照亮社会。研习社将秉承“弘扬中华文化,助力民族复兴,传播圣贤智慧、服务世界人民”的宗旨,以“同心同德·同愿同行”为核心价值观。根据党和国家制定的关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导方针和相关政策,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行稳致远。进一步夯实中华文化底蕴。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融会贯通,并在促进交流、同学互鉴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