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贫穷更可怕的是什么——缺乏见识和自以为是

 淘沙金 2022-01-30

你能走多远,取决于见识。

硅谷投资人吴军博士在一本认知升级类的著作《见识》里曾经提出过这样的观点。

实际上,这和2000多年前的中国先贤和哲学家庄子的观点是不谋而合的。他曾经在《逍遥游》中以鲲鹏的宏大显示出一种磅礴的想象力和远大的志向。“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他在另一本书中也指出“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见识就好比一种“春雨润物无声”的力量,是一种主动摆脱当前现状的谦卑,也是一种不断自省的力量。假如没有见识,就好像是“坐井观天”里的那个小青蛙,一直都陷入在自己的那一片视野中。

在我看来,见识其实和自己的认知水平有密切的相关。

见识的习得,这其中有先天的因素也有后天的影响,如果没有一种“见贤思齐”的谦卑心态,就很容易固步自封。而如果不能持续地突破原有的舒适区,停留在吃老本的阶段,是不可能有新的成长和进步。

见识取决于长期的实践和学习。

我们中国古代有句谚语叫做“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讲得就是说,来自一线的实践和练习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要跟不同的高手来求教和学习,虚心求教,承认自己的不足,这个是首要的前提。

见识还代表着一种独立思考,它一般在遇到逆境的时候能凸显意义,是一种不与现状妥协的突破。一般来说,问题和挑战越大,见识越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当你遇到职业生涯的天花板时,重要的是你的选择能力,是继续在原有的岗位上温水煮青蛙,还是主动谋求新的改变,选择新的职业赛道,给自己树立新的目标,也取决于你的见识。

当你在跟一些人沟通时,讲道理永远都讲不通,这其中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缺乏相应的认识能力,大家的认知水平不在一个平面上。

当你的周围同事都认为某个问题无法解决时,你却能不人云亦云,看到了不一样的解决之道,这也是一种见识。从危机中看到转机,从失败中看到成长,从不合理中看到合理之处,这也是一种见识。

见识还取决于我们对自己能力和思维方式的认知。

由于长久以来形成的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我们会陷入某种思维定势中,对某些事物形成先入为主的认知和刻板印象。新的问题出现了,但我们还是沿用原来的老方法和老套路,导致陷入问题之中,始终无法跳出原有的框架。

这是我们的认知路径,也就是“达克效应”中所说的“愚昧高峰”。我们以为自己知道问题的答案,但实际上,只是我们以为罢了,我们并不自知自己是不知道的,而这个不知道所涉及到的范畴,是我们的能力边界和认知黑箱。

能力边界是世界知名的投资大师巴菲特在投资理论中所强调的核心思想,他之所以不投那些增长很快的高科技公司,是因为他认为这些公司的商业模式和他所投资的传统商业模式相比,有着非常显著的差异性,他是看不懂的。所以,他只投资那些他能看得懂的公司。因为这样相对更可靠。

这也是巴菲特的老搭档——查理芒格在《穷查理宝典》中所提及的“多元思维模型”。对于复杂的世界和问题,不能用单一的思维模型来解决,必须运用多个学科的多种思维模型来从不同的维度认识问题,这样才能避免认识中的盲区。

一代投资大师尚且如此,更别提我们这些普通人了。遗憾的是,很多人并不以为然。

见识取决于我们的心态。

以我们的实际工作为例,农业和乡村的开发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当你参与越深,越能感受到其中的复杂和挑战。

我们从提供咨询规划开始,到成为企业的咨询顾问,到进一步介入企业的运营和项目开发。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复杂要素越来越多,不仅仅是单纯的咨询规划,还包括土地整治、产业的发展、项目的运营、投资测算等,还涉及到景观设计、产品开发、建筑规划和营销推广等各个层面。倘若仅仅从某一侧面来理解,都未免会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简单化和片面化思维。

而将这一切的关键要素整合起来,靠的不仅仅是做方案的能力,更需要的是不断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去寻找新的破局点和创意点。

经常可以看到的是,我们交流过程中,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大多是比较谦虚,对大环境有清醒的认识,坦然承认不足。

而与之相反,另外一些项目做得不好所谓成功人士,都觉得自己非常牛,成功全靠自己的专业能力,而失败全部因为是运气使然。这样导致的结果是,他们的思维方式跟不上时代和形势,盲目自信,导致最后出现“所有凭运气赚来的钱都会凭实力来亏掉”。

保持谦卑之心,不断地摆脱原有的认知局限,或许让我们可以从“愚昧高峰”上少一些自以为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