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网加急:《中小学教育》21年12月刊 朱桂爽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峤山镇中心小学 276523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发生了巨大改变,大大推动了语文名著阅读活动的开展。在名著阅读活动中,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感知与阅读技能,还能够拓展思维意识,充实知识储备,提升语文素养。基于此,本文将结合当前小学语文名著阅读发展现状,提出指导策略,以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建设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名著阅读;指导策略 引言:伴随新课程教育改革的大力推行,小学语文教育迎来了巨大机遇与挑战,传统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已然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在新课改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名著阅读”内容作为实现课内外阅读融合,提高学生阅读兴趣与能力的重要措施,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现代教育建设的进一步发展,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传统观念在作怪,其一,受应试教育影响严重;其二,并未认识到阅读学习的重要性。基于此,本文将结合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的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高效阅读,希望有所参考价值[1]。 一、小学语文名著阅读的发展现状 在新课改发展的浪潮之下,“名著阅读”已成为小学语文教材的重点内容,其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阅读经典名著,了解人物传记,感受文化熏陶,培养自身的人文精神。但据调查数据表明,“名著阅读”教学活动成果差强人意,部分小学并未有实质性进展。想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学生、教师、家长的共同努力。 (一)教师自身阅读水平有待提高。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语文教师盲目追求考试成绩,并不关注“名著阅读”教学活动,自身也并不具备合格的阅读水平,造成该活动一直未有实质性进展,学生的阅读水平与语文素养未能有效提升。 (二)学生缺乏名著阅读兴趣。在当前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小学生接触到的往往是精简式、快速式阅读,他们对丰富有趣、图文并茂的阅读文本更感兴趣。相比之下,名著阅读则略显枯燥,且与实际生活脱离,涵义深奥,很多小学生在阅读时存在较大难度,也就很难产生阅读兴趣。 (三)漠视阅读学习,挤占语文课堂。近些年,社会竞争压力增大, 家长与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忽略了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名著阅读耗时较多,且阅读成果不能立竿见影,造成很多教师漠视阅读学习,挤占阅读时间,长期以往,只会让学生逐渐忽略核心素养教育,盲目追求结果[2]。 二、小学语文名著阅读的优化策略 (一)分层教学,坚持科学指导,高效阅读。教师是学生人生成长与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一个出色的学生往往少不了教师的科学指导。受年龄认知与阅读能力的限制,学生在名著阅读时,存在很强的依赖性与跳跃性,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名著文本时应有所针对性,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学情与兴趣特点,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阅读到合适自己的书籍。像《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都是易理解、易“上头”的名著。 (二)借助现代技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学生真正的有效阅读,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与热情。受年龄认知与阅读能力的影响,很多学生都无法准确理解经典名著中的深层涵义,由此,教师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元素向学生动态展现作者所处年代与写作经历,丰富情感认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情景式、问答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实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3]。 (三)组建线上阅读群,实现实时阅读共享。相比现代阅读文本,名著阅读略显枯燥,涵义深层,且与实际生活脱离,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组建线上阅读群等方法,来拉进名著故事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在学生完成一本名著阅读后,可以在线上阅读群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提出自己的阅读疑问,同时,也可以积极推荐优秀名著,为学生创造一个现代阅读交流平台,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与自信心,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长期阅读习惯,丰富情感认知,充实知识储备。 (四)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阅读方法有很多,选择适合自己的最重要,常用的有:1)精读法。以深入了解并掌握阅读文本为目的,在通读文章后,学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与写作经历,丰富情感认知,完善知识脉络。2)摘抄法。俗话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在读到精彩之处或优美词句时,学生可以进行标记或摘抄,提高阅读效率,充实知识储备。3)快读法。所谓快读法,就是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快速阅读一本书籍,在阅读的同时大脑可以及时反应,明确文章脉络走向,掌握故事中心,逐渐形成边阅读、边思考的好习惯。例如,在著名读物《老人与海》中,教师可以将故事梗概制作成幻灯片的形式,让学生精要阅读,然后找出重点,以点到面,串联整体,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与阅读效率。4)选择性阅读法。儿童著名阅读刊物很多,如《百万英镑》《呼兰河传》《爱的教育》等等,教师可以采用选择性阅读法,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与兴趣特点,筛选不同层次的读物,然后让学生自行选择阅读,并在课堂上及时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4]。 (五)阅读检查很重要。某位教育学者曾说:没有结果的学习,是漫无目的且十分乏味的。语文阅读本就是软任务,教师只布置阅读任务,而不及时检查,多数学生只会无效阅读,因此,阅读检查十分重要。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不同的阅读计划,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效阅读。在阅读检查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检查,或个别抽查等,对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教师应积极解答并给予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 总结:目前,我国新课程教育改革已进入关键阶段,小学语文教育应积极响应,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学习能力为重点,通过“名著阅读”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阅读欲望,充实知识储备,培养人文精神,为学生未来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5]。 【参考文献】 [1]冯文清. 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J]. 法制与社会,2010,30:251. [2]张运文. 论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理与教学改革[J]. 法制与社会,2008,18:215. [3]龚一鑫. “图式理论”在阅读教学中应用的基本原则与策略——以小学语文为例[J]. 法制与社会,2016,18:246-247. [4]莫云. 碎片化语境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 武警学院学报,2016,11:63-68. [5].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转发省教育厅教研室《小学低年级语文和数学教学要求的调整意见》的通知[L]. 2014-02-26:,2014. |
|
来自: 昵称15221501 > 《中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