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临床知识08】三大黄疸的鉴别

 所来所去 2022-02-07

疾病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胆汁淤积性黄疸

机制

大量红细胞破坏形成了大量的间接胆红素

肝脏因炎症坏死、肝细胞数量大幅减少而不足以满足胆红素代谢需要

肝脏完成胆红素的处理后需通过胆道系统将胆红素排出

病史

溶血因素可查,有类似发作史

肝炎、肝硬化病史

结石、肿瘤史

症状

贫血、血红蛋白尿、尿液呈酱油色(尿胆原主要反映血清间接胆红素的水平)

肝区不适、肝脾肿大、消化道症状

黄疸进行性加重、胆囊肿大、皮肤瘙痒、大便陶土白

胆红素测定

UCB(间接胆红素)升高

UCBCB升高

CB升高

CB/TB

20

30

60

尿胆红素

正常

正常或轻度增高

大量增多

其他

溶血的实验室表现:网织红细胞增加

肝功异常

胆道梗阻病变

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的总和,胆红素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也是判断黄疸的主要依据,有助于肝胆疾病和血液疾病的诊断。

间接胆红素是指不与葡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难溶于水,不能通过肾随尿排出。间接胆红素在肝细胞内转化,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直接胆红素(结合胆红素)。

直接胆红素溶于水,能通过肾随尿排出体外。肝脏对胆红素的代谢起着重要作用,包括肝细胞对血液中未结合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三个过程,其中任何一个过程发生障碍,均可引起胆红素在血液中积聚,出现黄疸。

粪胆原是指结合胆红素随胆汁进入肠腔后,被肠道细菌分解形成粪胆素,大部分随粪便排出体外。

尿胆原是小部分由肠道吸收,经门静脉回肝,其中一部分再次回肝变成结合胆红素并再排入肠腔(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另一部分从门静脉进入体循环,然后进入肾脏,随尿排出变成尿胆原。

尿胆红素由血中结合胆红素超过阈值从尿中排出形成。

至于我们平时说的尿三胆,即尿胆原、尿胆红素和尿胆素(尿胆原与空气接触后被氧化为尿胆素,尿胆素是尿的主要色素来源)三种物质。

Image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