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作者凭什么改唐伯虎的诗?

 沈抱书 2022-02-07

​撰文|沈抱书



《红楼梦》第十二回,原文:贾瑞收了镜子,想道:“这道士倒有些意思,我何不照一照试试。”想毕,拿起“风月鉴”来,向反面一照,只见一个骷髅立在里面,【庚辰双行夹批:所谓“好知青冢骷髅骨,就是红楼掩面人”是也。作者好苦心思。】唬得贾瑞连忙掩了,骂:“道士混账,如何吓我!”

夹批诗摘自明·唐寅“和石田先生落花诗” :

花落花开总属春,开时休羡落时嗔。

好知青草骷髅冢,就是红楼掩面人。

山屐已教休泛蜡,柴车从此不须巾。

仙尘佛劫同归尽,坠处何须论厕茵。

脂批借唐寅诗文“和石田先生落花诗”其十五首,将“好知青草骷髅冢”改为“好知青冢骷髅骨”,体现了作者创意,骷髅骨即背面的人,这里作者再次阐明风月宝鉴即《红楼梦》,是用美人王熙凤这张画皮,掩盖了背后那具骷髅骨,贾瑞倘若看清了骷髅骨真容,是断不会殒命的。

唐杜甫《咏怀古迹》之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仇兆鳌注:“《归州图经》:边地多白草,昭君冢独青。”意思是北地草皆白,惟独昭君墓上覆盖着草青,故名青冢。《红楼梦》批书人改唐伯虎的诗,将暗语藏于其中。

青冢——昭君墓,这里暗喻昭陵。

掩面人——遮掩住面孔的人。

红楼——引申为朱楼即明朝。

由此我们明白,《红楼梦》正是采用给原型人物披上一张“画皮”将“真事隐”去的,虽然真实人物早已经成为过去,但在文字狱盛行的时代,作者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