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读经典《老子》解读之一 人与自然

 三自之我 2022-02-08
我读经典
《老子》解读之一

人与自然

东 石

  在秦朝建立以前的诸子百家之中,有儒、法、道等众多哲学思想家。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记载了他的父亲司马谈对六个最有影响的哲学思想的评价。其中对道家的评价是: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无成执,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说:我们可把老子孔子以前的二三百年,当作中国哲学的怀胎时代。中国哲学到了老子孔子的时候,才可当得“哲学”两个字。老子观察社会的状态,从根本上着想,遂为中国哲学的始祖。

  老子的思考方式是:上看天,下看地,再看人。天地向我们提供了所有的自然规律,将人的行为与天地自然做类比,就有了正确道路的原则指针。

  在老子生活的上古时候,人们的生活很真实。他们行走在自然之间,仰望星空,脚踏大地,观察天地自然对万物的影响,用以启发人们的群体生活。《诗经》中有很多诗歌使用了“兴”的修辞手法,将自己的情感和自然的物象联系起来,用草木鸟兽作为铺陈,再联想到自身,给人以强烈的带入感。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先以桃花的鲜艳绽放为铺垫,再引出青春少女出嫁的美好。

  《老子》也采用了类似《诗经》“兴”的修辞形式。“天长地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这样的句式很是普遍。在哲学著述中,这样的结构形式是《老子》所独有的,其优势就在于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我们每个人都是自然人,是不是也应该对比一下自然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