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成骨松患者不知道自己骨头脆 !

 昵称70228272 2022-02-09

诺金科健康管理学院


骨质疏松症常被认为是一种“静悄悄”的疾病,多数患者在发生骨折前没有任何疼痛或其他征兆。一旦发生骨折,特别是髋部骨折,患者往往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易诱发多种感染、血栓和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终身残疾甚至危及生命。
那该怎么预防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夏维波和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会长哈里布特博士告诉搜狐健康,除了保证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充足、坚持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外,还需要关注是否出现低骨量。

低骨量指的是骨密度有所降低,要想保持骨骼健康,必须重视低骨量带来的危害。

超九成骨松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     


在第八届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大会上夏维波介绍说,骨质疏松症号称沉默的杀手, 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公众的疾病知晓率亟待提高。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18年发布的《中国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40岁一-49岁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只有0.9%的患者知晓自己患病,50岁以上患者也仅为7.0%。过低的知晓率会错失早期防治机会旦发展为中重度骨质疏松甚至发生脆性骨折,将严重影响个人生活质量,同时给家庭照护带来沉重负担和加剧医疗费用的提升。


超过50%的髋部骨折将发生在亚洲    


骨折高风险人群预计将从2010年的1.58亿增至2040年的3.19亿,已有超过半数集中在亚洲。
忽视骨质疏松的防治,最直接和严重的危害就是骨折。在脆性骨折中,髋部骨折危害性最大、致残致死率最高。
髋部骨折发生一年内,死于各种并发症的患者约为20%以上,存活者中约50%可能致残。其次,髋部骨折还会给患者及整个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单次髋部骨折直接医疗费用约3万元左右,恢复期间还会产生营养费和康复护理费用等。


关注“三高”的同时,也要关注“低骨量”


很多人都知道要关注“三高”,即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但很少有人知道要关注“一低”——低骨量。

哈里布特博士提示,低骨量人群是潜在的高危骨质疏松患者,由骨量丢失引起的骨质疏松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大多数人认为随着年龄增加,骨量丢失和骨质疏松是自然现象,不是疾病,也无需防治,重视程度严重不足。

实际上,低骨量引起的骨质疏松危害很大。骨质疏松的人群极易摔伤导致骨折,而骨质疏松性骨折又被称之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因为骨质疏松性骨折死亡率高、骨坏死率及不愈合率高、致畸致残率高。


骨骼健康出问题,就要积极预防、调理


还有很多人不知道骨关节健康的3要素是什么?

这里再强调一下3要素:维生素K2、维生素D、氨糖! 

近年的许多研究都证实,补钙如果没有维生素K2参与,所有的补钙不仅徒劳,而且还会引起高血钙,结石和骨质增生等病症。正因为维生素K2能领钙入骨,才使得补钙准确到位。

1.《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防治手册2013版》 

推荐维生素K2《中国人群骨质疏松症防治手册2013版》推荐:为维护骨骼健康及预防骨质疏松,健康成人每日需补充的维生素K2量约50-120微克,骨质疏松及骨骼亚健康人群的维生素K2补充量则需适量增加。维生素K2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维生素之一。

2.周建烈等《维生素K2(MK-7)防治骨质疏松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维生素K2,也称甲基萘醌(menaquinone. MK ),作用于肝外组织(骨和血管等器官),将无机钙与有机蛋白结合成骨基质和阻止血管钙化。在正常剂量下,维生素K2不会影响肝脏凝血因子的形成。维生素K2中MK-7来源于合成与发酵。发酵的MK-7最好的来源是纳豆,MK-7比MK4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度、更长的半衰期、更强的抗骨质疏松活性。MK-7能通过刺激成骨细胞分化、调控骨细胞外基质矿化、上调骨标志物基因表达、抑制破骨细胞生成,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具有防治骨质疏松症的作用。
文中内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络我们删除,谢谢!
咨询电话:400878635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