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贵族玩宠”到“飞来禽祸”——契丹人与海东青

 捉光凑影 2022-02-09
在吉林省吉林市的雾凇岛西岸,有一个叫打渔楼的村子。据史书记载,这里还有一个名字叫作“鹰屯”,是努尔哈赤设立的专门捕鹰机构,类似于皇家猎鹰专供站。当地人世代为皇族服务,捕到的鹰在这里驯服后供皇上及王公们打猎把玩,猎鹰手自称为鹰把式。如今,鹰把式只剩下仅存的一个支脉,其第十三代传人赵明哲也因此被称为“最后的猎鹰人”。

赵明哲所猎之鹰并非普通的鹰,而是一种叫作海东青的鹰。在现今的鹰屯,赵明哲无疑是最优秀的鹰把式,他已被认定为中国民间文化“海东青驯养”的杰出传承人。那么这海东青到底是什么神秘的动物呢?

图片

《鹰击天鹅图》

《本草纲目·禽部》记载:“雕出辽东,最俊者谓之海东青。”海东青属于大型猛禽,身体健壮,雌性比雄性还大,最重可达6公斤,身高1米左右,两翅展开2米多长。头部羽毛白色,缀有褐斑,上体均呈暗灰色,胸部褐红色,缀有褐斑,尾部纯白色,嘴较厚长,跗蹠只上部被羽,雌雄同色,喙爪像铁钩一样硬,飞得既快又高,能捕天鹅、野鸭、兔、狍等禽兽。海东青中以纯白的'玉爪'为上品,另有秋黄、波黄、三年龙等名目。

据《契丹国志》记载:“五国(即黑龙江流域的五个部落)之东接大海出名鹰……”海东青栖息于岩石海岸、开阔的岩石山地、沿海岛屿、临近海岸的河谷和森林苔原地带,堪称北国世界的空中霸王。海东青主要以野鸭、鸥、雷鸟、松鸡等各种鸟类为食,也吃少量中小型哺乳动物。它在空中飞行发现猎物后,迅速将两翅一收,急速俯冲而下,就像投射出去的一支飞镖,径直冲向猎物。辽代文人写白玉爪猎捕天鹅的战斗:“白海青,不仅如鹘,既纵,直上青冥,几不可见,俟天鹅至半空,自上而下,以爪攫其首,相持殒地。”

图片

辽代十字架海东青白玉挂坠

这海东青还是满族的最高图腾,意为世界上飞得最高和最快的鸟,有“万鹰之神”、“神的使者”等诸多含义,海东青之于满人就跟龙之于汉人一样。传说中十万只神鹰才出一只“海东青”。在神话中海东青是一个浑身燃烧着巨大光、火和热、挥舞着巨大翅膀、永不停歇、永远怒翅飞翔的鹰神形象。大金国诗人赵秉文曾作诗《海青赋》赞云:
俊气横鹜,英姿杰立。顶摩穹苍,翼迅东极。铁钩利嘴,霜柳劲翻。
据现代动物学家考证,海东青可能属隼科,学名矛隼,是一种美丽的中型猛禽,也是体形较大的隼类,所以又有巨隼之称。矛隼分布于欧洲北部、亚洲北部和北美洲北部,在中国分布于吉林中东部、黑龙江东部、辽宁和新疆喀什等地,极为罕见,其中在吉林、黑龙江、辽宁为留鸟或者繁殖鸟,在新疆为冬候鸟 。契丹人统治中国北方时期,曾经将海东青大量引入今天的内蒙古地区。

图片

辽代《春猎图》,位于赤峰市敖汉旗贝子府镇大哈巴齐拉村喇嘛沟辽代壁画墓
辽代之前,史书、传记里虽然也有对鹰猎的不少记载,但海东青这种优良的猎鹰品种,在辽代之前却不显于世,史书中对其的记载,也只是到了辽代才开始渐渐频繁起来。从地理方面来讲,海东青属于迁徙鸟类,而其迁徙的落脚之处又位于辽东之地,在大一统的中原王朝时期,辽东一直是朝廷控制力较为薄弱的地方,人口不多,中原之地对其又了解甚少,因此虽然海东青捕猎能力出众,也只是偶尔作为当地猎户们的帮手罢了,很少有正式登上历史舞台的机会。
另外,从野外狩猎方面来看,当时中原王朝对打猎并不专业,对于天上飞的禽类,大家第一反应往往是用弓箭这种远程武器进行攻击,因此便有了一箭双雕之类的成语故事传下。大家玩得没有辽代契丹人这么潮,会专门用训练有素的海东青去搏杀天上的禽鸟,加之中原王朝的宫廷娱乐更多偏向于斗鸡、斗蟋蟀之类观赏性较高的活动,因此也没有引进海东青这类猛禽的需求。

图片

海东青鎏金饰片


然而作为资深游牧民族的契丹人则不同,其本身就是游牧打猎为生的部族,因此对于飞禽走兽自然非常熟悉,而且作为一个混迹北方数百年的古老民族,对于海东青这种明星猎手,契丹人一定非常艳羡,但因其当时只是一个草原零散部族,契丹人在建国之前,还没有力量能够将影响力扩大到辽东,去辽东征调海东青,因此契丹人在当时对海东青也只能是想想罢了。


直到公元926年,耶律阿保机攻破渤海国首都忽汗城,辽东之地自此纳入契丹人的控制之中,并成为了辽国的领土,我的地盘我做主,此刻辽国的皇室才终于拥有了获取海东青的能力,而海东青也自此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了一只搅动辽代国运变幻的动物。

图片

辽代《抱鹰图》,韩匡嗣墓壁画,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白音罕山南麓。
在辽代,海东青深受皇帝及契丹贵族的喜爱,朝廷每年按时派出“银牌天使”,到今天的长白山和黑龙江流域征索海东青,时间一长,使者往返形成的这条路被称为“鹰路”。朝廷很重视对海东青的管理,专门设置了养鹰机构——鹰坊小邸。契丹人对海东青精心饲养、小心呵护:夏天怕它热,站在玉石上;冬天怕它冷,放在绣墩上;夜晚让它尽量少睡,防止过于肥胖;到了更换羽毛的时候还要观察粪便、揣度肥瘦,调节食量并加药清火。

图片

饲养海东青所用臂鞲。图1为骨臂鞲背面,上刻一鹰。图2为龙纹骨臂鞲。图3为镂空卷云纹铜臂鞲。图4为鱼籽地忍冬花纹铜臂鞲

辽人为什么如此喜欢、重视海东青呢?首先,海东青是辽人捕猎的重要工具和助手。辽代施行四时捺钵制度,每年初春二三月份,辽帝的牙帐便会迁徙到鸭子河畔附近,举行春季捺钵的重头戏——猎鹅活动。皇帝出行狩猎时,使用海东青捕天鹅,场面相当壮观:皇帝到时,宫廷猎手每隔五步或七步排开站立,他们身穿墨绿色衣服,腰间佩戴刺鹅锥、带链锤和扁鼓,手里拿着鹰食;另一部分猎手去寻找天鹅,一旦找到就举旗示意,佩戴扁鼓的猎手敲响扁鼓把鹅惊飞,同时振奋海东青的精神。这时,鹰坊请进海东青,献给皇帝,请皇帝亲手放飞,放飞的海东青横冲直上、冲入云霄、奔向头鹅,鹅阵随之大乱,只见鹅鹘翻飞、败羽分落,天鹅最终敌不过海东青被擒坠地。

图片

辽代《卓歇图》,描绘了契丹君臣出行狩猎、放养猎鹰“海东青”出击白天鹅等场景。
猎手这时上前用刺鹅锥刺死天鹅,取出脑浆喂食海东青以补充体力。随从将天鹅献给皇帝,皇帝把鹅毛赐给大臣,大臣把鹅毛视为一种荣耀插在头上。皇帝用这一只鹅来祭祀祖先,随后,群臣唱歌跳舞、饮酒狂欢,举行盛大的“头鹅宴”。捺钵对于辽国是不可动摇的祖制,而海东青则是辽人捺钵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
作为春季捺钵的重要环节,皇帝放海东青捕得头鹅,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海东青本来就是名贵之物,在春季捺钵的庆典之上,皇帝亲手放出海东青,展示一种至尊权力的象征,尊贵的人,支配珍贵的猎鹰,而作为这场盛会的重要成员,海东青的杀伐果断、凌厉搏击,本身也带有一丝王权象征的意味。捺钵作为契丹的国策,直至辽国灭亡这个制度也没有改变,而海东青作为捺钵的专业配套装备,自然也一直稳拿辽代朝廷给的这个铁饭碗。

图片

海东青金牌饰

另外,辽人在俄罗斯远东地区采集珍珠时,海东青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辽天祚帝时,北宋此时正是徽宗在位,而徽宗是个才子皇帝,治国崇尚奢华,因此宫廷、民间都比较喜欢奢侈品,而辽地所产的北珠因为外形好看,光泽圆润被世人所推崇,因此北宋便开始高价买入辽地的北珠。辽国统治者一看,这个不错,于是便决定大力支持宋朝这种奢侈行为,以换取大量外汇。

图片

辽代  白玉童子执鹘

这种珍珠也叫“东珠”,每年十月成熟,而这时海面已经结冰,人无法采蚌、取珠,当地有种天鹅以这种蛤蚌为食,它可以凿破冰面,吃到包裹珍珠的蚌肉。而没想到的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天鹅又成了海东青的猎物,珍珠自然就落入采珠人之手。

图片

辽代海东青啄天鹅玉件

辽代与海东青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说海东青书写了辽国的兴亡史都不为过。辽前期,饲养、使用海东青是皇帝和贵族的特权,而到了后期,大臣中和民间也形成了饲养、使用之风。辽金时期,辽强金弱,辽迫使金国向辽国称臣纳贡,“鹰路”和“鹰使”则是辽国索贡的产物。在海东青日渐稀少难捕的情况下,辽帝每年都要派出催索鹰贡的使者到金国横征暴敛。他们穷凶极恶、为所欲为,除了像催命一样限期索贡海东青之外,还养尊处优、勒索财物、强行征缴未曾出阁的漂亮女子,及至后来,连官宦巨贾及已婚的美貌妇女也不肯放过,搞得天怒人怨、鸡犬不宁。

图片

辽代春水秋山玉牌饰拓片


早已忍无可忍的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趁机揭竿而起,前后仅用12年时间,就将辽国、北宋两个封建王朝彻底推翻。清代文人沈兆提曾评价道:'辽金衅起海东青,玉爪名鹰贡久停。'可见,一只鹰虽微不足道,却关系到辽金的兴亡。

图片


如今,海东青非常稀少。前几年,人们在黑龙江省洪河自然保护区进行考察时,先后两次发现了海东青,从此填补了中国海东青标本的空白。因此,我国已将海东青列为国家第一类保护动物。

本文根据网络资料综合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