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识方剂:“普济消毒饮”是李东垣创立的吗?还有哪些配伍特点?

 steventwotwo 2022-02-10

在历代中医方剂里,含有“消毒”两个字的方剂有很多,但如果一定要穷根究底的话,“普济消毒饮”就是一个最有代表性的方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它。

我们先看看普济消毒饮的汤头歌诀:

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虚加人参秘大黄,医家着意效如仙。

从汤头歌诀可以看出,普济消毒饮的组成为:牛蒡子、黄芩、黄连、甘草、桔梗、板蓝根、马勃、连翘、玄参、升麻、柴胡、陈皮、僵蚕、薄荷。

同时,方歌里还给出了几种常见的化裁方式,比如虚者加人参,便秘加大黄。

方中所说的“大头天行”,那是古代的一种“疫症”,大致就相当于现在的腮腺炎之类,古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是“亲戚不相访,问染者多不救”。

关于普济消毒饮的组方原旨,创方者曾有很清晰的阐述,原文大概如下:

芩、连泻心肺之火为君,玄参、陈皮、甘草泻火补肺为臣,连翘、薄荷、鼠粘、蓝根、僵蚕、马勃散肿消毒定喘为佐,升麻、柴胡散阳明、少阳二经之阳,桔梗为舟楫,不令下行为载。李东垣曰∶此邪热客心肺之间,上攻头面为肿,以承气汤泻之,是为诛伐无过,遂处此方,全活甚众。

关于普济消毒饮的创方者到底是谁,至今还是很有争议的,很多人认为,它是李东垣创立的,但查证李东垣的《东垣试效方垣》,虽然确实有一个相同名字的方剂,但其组成却有人参而没有薄荷。

古人认为的大头瘟,其病因病机至少有两个:内有蕴热,外有“疫风”,也就是相当于现在所说的“传染因素”,所以,后世医家一般将其称为“风热疫毒”。

感受了风热疫毒,其外邪偏于风热,同时它还有传染性,就像现在的病毒感染,如流行性腮腺炎,基本都属于大头瘟的范畴。

这个证候,其病因来源外,病位在上焦,发于头面。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头面风热疫毒博结于气血、从而导致血肉腐败之症。初起可以有红肿热痛,也有寒热表证,但肿势的发展很快,从而导致目不能开、咽喉不利。

当然,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之后,这类问题现在很少见了,但某些地方可能会有一些零散的例子,且还是具备突发和传染这个基本特征。

由于其病因乃风热疫毒,所以舌脉也会表现为热像,诸如舌黄脉数之类。

其初起以红肿热痛为主,局部发烫,有一定寒热,肿胀还比较硬,这时候的调理,既要疏散外来的风热疫毒,同时也要清解在里的热毒,也就是素体就有的蕴热。到了后期,还应该辅之以排毒化脓。

所以,普济消毒饮针对的病机为外来温热疫毒,内有蕴热,造成热毒搏结气血,内外交结才成为大头瘟,其治法就有“疏散风邪,清热解毒,外散内清”。

从它的组成来看:

君药:黄芩、黄连清热解毒,两者都是苦寒清热之品,黄芩偏重于清上焦之热,黄连善于清中焦之热,这个清热解毒的配伍,刚好针对大头瘟的根本原因,是为君药;

臣药:牛蒡子、薄荷、连翘、僵蚕,这几味有向外疏散风邪、搜风清热的作用,配合君药以清热解毒,是为臣药;

佐药:板蓝根、马勃、玄参、桔梗,这几味有清利咽喉的作用,也有增强解毒作用,同时擅长于散结。所以针对其红肿热痛,既增强君药的解毒作用,还能散结消肿。此外还有陈皮化湿理气,一起是为佐药;

使药:柴胡、升麻,它可以引药上行,上达头面,主要还能升阳散火,针对大头瘟病位在上焦的特点;还有甘草,调和诸药,健脾益胃,避免苦寒伤胃的可能,是为使药。

再结合李东垣的“普济消毒饮”来说,他使用了人参,就是为了更好地坚护正气,这也更符合李东垣一贯重视脾胃的习惯做法。

当然,后世医家对于普济消毒饮的君臣佐使有一定的争议,大部分人以黄芩黄连为君药,也有部分人认为,应该以柴胡升麻为君药,或者四味一起作为君药。

那样既有黄芩黄连的苦寒清热,也有柴胡升麻的升阳散火,更符合《黄帝内经》里“火郁发之”的经义。

所以,从这些学说的争议里,我们更可以掌握普济消毒饮的灵活之处,病症初起阶段,可以适当增大柴胡升麻之量,增加透散力量;

而后期热毒壅盛了,则可以适当加重黄芩黄连,减少柴胡升麻,甚至去掉这两味。这一点,在《温病条辨》里得到很好的体现。

总而言之,普济消毒饮是一个清疏并用、升降同施的方剂,也就是疏散透邪、清热解毒相结合。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其组成经验,更好地灵活化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