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好平时考核“助推器”

 旷达致远 2022-02-10

    中国组织人事报发布时间:2022年01月28日作者:程峰

岁末年初,各地启动年度考核工作,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全面考察干部。“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年度考核往往时间短、任务急、考核面广,仅用几天时间,想做到全面识别干部,难度很大。因此,对干部考核应重在平时、考在日常,避免出现干部考核“一锤定音”“急拿现用”“就近选、勉强配”等问题,考准考实干部一贯表现。

近距离接触,吃透“活情况”。“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只有近距离接触干部,加大平时性了解,通过对日常考核与年度考核相互印证,才能识深识准一名干部,避免年度考核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可能存在的不深入、不全面问题。要全方位、多渠道了解干部,采取蹲点调研、集体面谈、深入项目一线和工作现场走访、开展服务对象访谈等方式,把“听其言”和“观其行”结合起来。要引入多元主体考评机制,提升评价结果的科学性,防止平时考核关起门来操作。

听群众口碑,摸准“真性情”。干部德行具有多面性、复杂性和隐蔽性。应深入一线了解干部现实表现和群众口碑,考实考准干部在经济发展、乡村振兴、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面前的表现,注重在重大关头、关键时刻考核干部,看干部是否信念坚定、勇于担当。注重见微知著,发挥人民群众“阅卷人”作用,从对群众的感情中看情怀、从对待名利的态度上看境界、从应对急难险重任务上看担当,真正摸准干部的“真性情”。

看工作实绩,考出“新活力”。平时考核就像“显微镜”,能提升考核的精准度,做到肯定鼓励、提醒纠偏。应探索建立重点工作、重要贡献、重大问题纪实制度,建立干部实绩档案,通过晒出工作量、挂出成绩单,让干部平时表现“有迹可循”,有效破解“平时不考核、年终算总账”“打分凭印象,优秀轮流上”的问题。应坚持统筹兼顾,做好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专项考核、任期考核的衔接,相互印证补充,从而正确提出培养教育、调整使用的意见建议,对表现特别优秀的,及时纳入组织视野重点培养,向干部传递压力、提供动力、激发活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